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员》2013,(1):80-80
尊敬的《航天员》编辑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航天员》.因为有她,我和很多人一起,似乎更近距离地感受了“神九”对接“天宫”的振奋人心,也领略到了航天人飞天的风采以及背后付出的艰辛以她为伴,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航天的知识,也有许多的感触。在此,我不由得提起笔想对她说些什么,愿她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1,(7):F0002-F0002
5月24日凌晨6时27分,搭载着国际空间站第26-27长期考察组三名航天员的“联盟”TMA20载人飞船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这三名航天员分别为俄罗斯航天员、指令长康德拉吉耶夫、美国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和意大利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他们已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59天。载人飞船飞越大气层轨道时,超负荷飞行耗费了航天员们很多体力和精力,  相似文献   

3.
徐菁 《中国航天》2005,(10):25-28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很多医学有关的事故。尽管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怎样克服这些困难,但是如何保障航天飞行中的航天员的健康仍然面临着挑战。例如,在某次太空行走时,一名航天员手套上的螺栓刺破了手套,使其皮肤直接暴露出来;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途中,曾出现过航天员发高烧的情况;在一次飞行中,一位航天员突然心律不齐,处境危险;有一次,3位航天员被有毒气体所笼罩,其中一人还失去了知觉;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0,(4):75-79
“我荣幸参加中国航天员体验营.一定珍惜荣誉.遵守纪律,崇尚科学.刻苦学习,团结互助.听从指挥.用心体验.勇敢成长。”庄严的宣誓过后.2010中国航天员体验营·民族营正式启动。神五航天员杨利伟.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航天员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  相似文献   

5.
正嗨,大家好。我是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秋丰白玉。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从没听说过我的名字?还问我为什么发射的时候只看到两位航天员的飒爽英姿,没看到我?因为那时候我正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29厂的哥哥姐姐们为我特制的太空屋里睡觉呢。哦,忘了告诉你了,我不是人类,我是一条蚕。这次"天神交会"任务中,两位航天员要在天宫二号这个太空之家中生活30天,还要完成很多科研试验任务,其中一项任务离开我可是没法完成哦。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应欧洲航天员中心(EAC)邀请.中国航天员中心(ACC)一行6人到德国科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的两名航天员。EAC为代表团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程和训练体验项目,使我方对欧洲航天员的训练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对于中欧载人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特意采访了ACC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在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欧洲航天员中心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4,(4):78-78
亲爱的《航天员》:你好!每次收到邮递员送来的《航天员》杂志时,我都非常激动,迫不及待的想立刻打开,一睹为快,看看一期《航天员》又会为我们“揭秘”哪些航天趣事啊!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4,(5):78-78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读到了这本宝蓝色封页的期刊,就这样,此后的每一期我都会很认真的阅读、咀嚼。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想把自己对这份刊物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航天员,一个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一个我们渴望而又不可及的名字。自2005年以来,《航天员》杂志为我们对这些陌生而又渴望了解的名字一一解析、作答,为我们揭晓航天员荣光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张叶 《航天员》2014,(6):50-51
航天员的光阴故事 出生于日本埼玉市一个贫困家庭的若田光一,5岁时就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员。1992年4月,入选日本航天员大队时,他说,“我对航天的意识开始于‘阿波罗’11号。可惜当时美苏独霸天下,那时候想做一名航天员确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经过一年的训练后,若田取得了航天飞机任务专家资格。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14,(3):47-49
《航天员》:当初,成为本国首位航天员,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感到有很大压力?谢赫:的确有压力,但是,我进行太空飞行之时并不是为了荣誉,我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自己可以带来一些改变,尤其是激励青少年,让他们好好学习,这是我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稍微了解“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人都知道,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有着丰富的航天员培训经验,在当今世界上“无人能出其右”。有人会问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为很多国家培养了合格的航天员,那里曾有过中国航天员的身影吗?还有人说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是中国自主培养的优秀航天员,中国航天员是否需要去外国接受培训?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解惑答疑,请看——  相似文献   

13.
对很多人来说,“医监医保”是个很陌生的词,更是一个很陌生的职业。因为选择了这个行当,医监医保医生们每天都要和航天员打交道,他们对航天员健康给予的关心远甚于对自己和家人的关心。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们如何来当航天员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4.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航天员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他们可以漫游太空,欣赏不同于地球的神秘而美丽的风光。然而在我眼中,航天员除了神圣光荣之外,他们更是不懈探索,勇攀高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3,(6):76-76
亲爱的《航天员》: 看了贵杂志第四期神十特刊,我特别激动和兴奋,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结识你们呢?  相似文献   

16.
吴国兴 《航天》2009,(5):35-37
62,航天员太空行走有哪些训练设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1-g模拟设备、失重飞机、水下训练设备和专用训练设备。在这四大类设备中,最常用的是失重飞机和水下训练设备。水下训练设备主要是中性浮力水池,这是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必备设备,是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专用训练设备包括虚拟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3,(5):76-76
亲爱的《航天员》编辑部: 你们好! 在翻阅今年第二期《航天员》杂志时,看到了你们向广大读者约稿,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顿时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阅读贵刊的感想与你们分享。但我又犹豫了,作为一名从未向刊物投过稿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稿件是否能达到这样一本严谨、专业的杂志的标准而被采纳。而内心想一吐心声的冲动,终于在这炎炎夏日里驱使我提笔。  相似文献   

18.
黄伟芬  吴斌 《航天员》2012,(4):50-52
2011年10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他们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的2名女航天员共同组成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确定了神九任务的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确定了飞行乘组的岗位。  相似文献   

19.
芮江 《航天员》2009,(6):63-63
盖伊·拉利伯特(Guy Laliberte)的知名度随着“联盟TMA-16”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而提升了很多,身为表演艺术家和成功商人的他又多了另一重身份:航天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航天员训练能够顺利、安全和有效,绝大部分的训练科目航天员教员必须先进行亲身体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再对航天员进行训练。2005年11月20日上午,为帮助航天员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海上救生训练,我参加了海上3级海况下的自主出舱体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