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空间站(ISS)安装有一值得称赞的主动、被动辐射测量体系。该系统用来参与实时的飞行任务,提供乘员辐射剂量数据,及包括国际空间站内、外辐射场的详细信息。在主动辐射监测方面、目前NASA在国际空间站上有两套在站仪器,第3套计划在2002年4月随SO-Truss部件发射到ISS上。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设完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2024年,“国际空间站”(ISS)退役之后,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低轨空间站。我国航天机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ESA)等航天组织及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多国航天机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实验研究。因而,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的行为准则亟需明确。但在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相关研究方面,当前的制度规定多集中于以国际法为背景的关于ISS的法律研究,在具体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国际空间站(ISS)乘组的健康保健和工效维持体系主要包括方法、措施,以及通常所说的医学保健体系结构,这已经在俄罗斯“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在轨长期任务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
国际空间站(ISS)的建造计划即将在下一次航天飞机任务后全部完成,但是,在地球低轨道上的建造热潮似乎至少还要持续十年时间。4月底,中国公布了将于2020年部署自己空间站的计划,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对该计划最详细的披露。中国的空间站计划似乎已经解决了不断的推迟以及来自内部的阻力问题,正逐渐成为中国初步发展起来的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简介 对于在国际空间站(ISS)高度的舱外活动,观察表明:通过南大西洋异常带(SAA)和地磁极时会受到大剂量辐射。所有这些辐射都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使得ISS的大型结构具备阴影部分,因此,预估这些情况下潜在的剂量暴露会特别复杂。  相似文献   

6.
贺朋梓 《航天》2014,(5):36-37
2014年1月8日,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与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奥巴马政府已批准将国际空间站(ISS)现有的运行期限至少延长4年,即延至2024年。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2,(5):63-63
据Nasaspaceflight网站2012年8月1日消息,莫斯科时间当日23时35分,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用联盟-U火箭发射进步号M-16M货运飞船。据悉,M-16M在绕地球轨道飞行4圈之后成功与“国际空间站”(ISS)快速对接,向ISS运送2.5t补给,包括食物、水和科学设备(包括用于生物技术实验的菌根真菌发酵罐和细胞材料等)。  相似文献   

8.
<正>据报道,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宣布联盟TMA-13M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ISS)成功对接。该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由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借助快速对接模式,这艘飞船在飞行近6h后就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2013年3月发射的联盟TMA-08M飞船是第一艘用快速对接模式与ISS对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ISS)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合作完成。"希望"号实验舱是ISS最庞大、最复杂的舱段之一,由舱内实验室、增压后勤舱、舱外实验平台、暴露后勤舱、机械臂及卫星间通信系统六部分组成,用航天飞机分3次发射后对接到ISS。1985年5月日本开始着手"希望"号实验舱的设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于2009年完成了在轨组装。从启一、应用概况2010年8月,日本宇宙开发战略本部做出2016-2020年继续参加ISS计划的决定。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至2010年年中,第二阶段从2010年年中到2012年年末,第三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第四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图1给出了到2020年日本参与ISS计划各阶段的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29日,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对接任务。“天鹅座”飞船于9月18日发射升空,与运载火箭“安塔瑞斯”分离后,飞船完成了综合发射操作阶段工作,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天鹅座”飞船的发射和人轨,之后飞船在轨展开了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11.
介绍 未来近地轨道和行星航天服将建立在现在的舱外航天服装备(EMU)基础之上。直到2005年,EMU已成功保障了91次EVA任务(通常每次EVA使用两套EMU),在未来5~10年中,为了完成国际空间站(ISS)的建造,还要保障30~60次EVA。  相似文献   

12.
"国际空间站"(ISS)为开展空间载荷试验,设计了载荷机柜(ISPR)作为试验平台。文章以ISS载荷机柜热控设计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出热控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正在开展的载荷机柜热控设计,提出了热控接口标准化,热控设计模块化,热控、载荷、结构设计一体化及热控设计可重构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龙”飞船首飞空间站,开启载人航天新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卫星应用》2012,(4):69-73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22日3时44分,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商业货运飞船——"龙"(Dragon)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法尔肯-9火箭成功发射,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交会对接,运送460kg货物到空间站,携带约590kg科学设备和货物返回地球。"龙"飞船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下发展的商业货运飞船,其首次完成空间站飞行验证任务,开启了载人航天商业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美国“龙”飞船国际空间站对接试验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杰 《中国航天》2012,(8):24-29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31日上午11时42分,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再入大气层,溅落在距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约900千米的海面并被成功回收。至此,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国际空间站(ISS)对接飞行试验结束,任务获得成功。本次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5.
SUCCESS (即Space station Utilisation Contest Calls for European Student initiativeS,即欧洲学生国际空间站应用创意大赛),是为国际空间站选拔工作人员的一种选拔赛,主要目的在于把今天的大学生(必须要求取得了硕士学位或者同等学力)培养成明日国际空间站的工作人员。参与SUCCESS竞赛,必须是欧洲大学生,他们要对国际空间站(ISS)的一些实验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此届活动共收到了80多条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想法,涉及了很多的领域,包括传统的生命科学、物理实验、机械臂设计与改造等。通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将获得在欧空局下的ESTEC实习一年的机会,在此期间,他可以与一些航天专家一起参加各种实验并熟悉国际空间站的相关设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 航天服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或行星表面上的工作能力。随着与国际空间站(ISS)有关的舱外活动(EVA)大量增加,为改进美国航天飞机舱外活动装备(EMU)和俄罗斯“奥兰”航天服提供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同样,火星载人飞行和重返月球任务提供了研发先进航天服系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是欧洲航天局(ESA)服务"国际空间站"(ISS)的项目.ATV货运飞行器自动执行调相,交会与对接、分离、降轨,以及受控毁坏性再入.ATV对ISS的交会对接可脱离地面控制自主完成,ATV交会使命将朝向栽人航天飞行发展,高度自主性与严格安全性是ATV使命设计的主要特点.在自主交会飞行期间,飞行...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0,(6):60-60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成员国将决定是否批准拨款对其自动转移飞船(ATV)进行升级。目前,该飞船主要用于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补给物资。但经过升级,它将具备运送物资设备重返地球的能力,甚至可以载人飞行。对于这项升级的可行性研究将需要额外的1.5亿欧元拨款,欧洲国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决定是否继续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19.
谢敏  高建民  杜谦  吴少华  秦裕琨 《宇航学报》2016,37(8):1023-1030
为探明阿尔法磁谱仪(AMS)的温度变化规律,并为制定AMS的热控制方案提供指导和依据,推导了AMS重要区域(AMS前方、后方、顶部和左舷)的太阳辐射热流计算公式,分析了这些区域太阳辐射热流随轨道参数的变化,解释了AMS顶部的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热流变化规律在热控方案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在国际空间站(ISS)正常飞行姿态下,AMS前、后方和左舷的太阳辐射热流受太阳光与ISS轨道面的夹角(β角)、ISS与会日点的角距(θ角)和地球阴影区的影响,AMS顶部太阳辐射热流受β角和θ角的影响。得出结论:β角、θ角和地球阴影区均是影响AMS温度的主要因素,各区域的太阳辐射热流变化规律可以作为设计AMS温度控制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日本目前的航天计划及未来展望。未来展望包括未来三十年及最近十五年内,支持下一个《日本宇宙开发政策大纲》的四项首要计划:——建立全球观测系统(GEOS)——对先进的航天科学项目作进一步改进——充分利用国际空间站(ISS)的日本试验舱(JEM)开展航天活动——研制、运用新一代航天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