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盖亚”探测器(GlobalAstrometricInterferometerforAstrophysics,GAlA)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9日9时12分在法属圭亚那太空中心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F0002-F0002
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资源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民用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其核心有效载荷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三线阵相机和多光谱相机。1月11日10时30分,卫星进行了相机成像测试并成功下传了首批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3.
“高分二号”1m/4m光学遥感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首次采用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在体积和质量远小于传统设计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国当前在轨遥感相机的最高分辨率,使得我国民用遥感图像数据进入了亚米级时代。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4,(1):31-33
身材小巧,“心眼”不少 “玉兔”号月球车呈长方形盒状,周身金光闪闪,有6个轮子和8个分系统组成(移动导航控制、电源、热控、结构与机构、综合电子、测控数传、有效载荷)。月球车的舱体仅是一副0.75立方米的“小身板”,分上下两层安装各种仪器设备,承载自身重量6倍的大载荷。下舱体安装着电源、控制与驱动机构组件等设备,上舱体安装着太阳翼、桅杆、太阳敏感器等设备。“玉兔”号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5.
卫星影像定位精度的验证是支撑卫星业务化运行和应用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测试了“高分一号”卫星PMS相机全色(PAN)二级产品和多光谱(MSS)二级产品几何定位精度。测试结果表明,卫星PMS相机全色测试数据的平均定位精度为27.9m,其中,平原、山区测试数据最大外部几何定位精度分别为16.4m、53m;多光谱测试数据的平均几何定位精度为23.2m,其中,平原、山区测试数据平均外部几何定位精度分别为10m、49.7m。“高分一号”卫星 PMS 相机全色与多光谱二级产品的定位精度满足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要求,其中平原地区二级产品精度能满足1?5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谢懿 《航天》2012,(8):48-49
在度过了2210个火星日之后,“勇气”号火星车和地面失去了联系。不过有关它的一些轶事也许会永远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7.
心榕 《航天》2012,(9):39-41
自从人类依靠运载火箭进入太空以来,运载火箭的“个头”随着有效载荷重量的增加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大型火箭,例如美国的土星5号、俄罗斯/苏联的联盟号等被隆重推出,精彩亮相,在重大航天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太空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名角”并因此家喻户晓,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你知道吗,火箭科学家们在研制大型火箭的同时还研制过一些小火箭,目的不是为了发射有效载荷,而是为研制大型火箭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配角一样,虽然不为观众注意却又不可或缺。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种鲜为人知的“配角”火箭——小乔。活跃于水星计划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HJ-1A卫星CCD相机的任务需求,分析了影响CCD相机入射光谱辐射亮度的主要因素,通过“6S”软件得到在不同条件下CCD相机入射光谱辐射亮度,并依据CCD相机各波段的观测能力与地物的光谱特点,最终确定了CCD相机各波段不同增益对应的最大入射光谱辐射亮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口号,为了推进“走出去”战略向更高层次发展,科技型企业要得到长足发展,也必然要“走出去”。文章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如何帮助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两次绕月探测中 CCD 立体相机所采用的技术与创新,并与国际同类相机所获取的图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嫦娥二号”(CE-2)卫星CCD立体相机的综合创新集成技术--“单镜头两视角同轨立体成像、时间延迟积分图像传感器(TDICCD)推扫、速高比补偿”,并从工程目标与科学目标出发进行探测灵敏度及成像动态范围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确定了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光、机、电的优化设计以及对月探测中首次采用TDICCD的技术困难与对策;特别讨论了速高比补偿的方案及实施途径,并进行了在轨试验验证。文章最后分别给出了虹湾地区成像分辨率为1.3m以及全月面分辨率为7m 的代表性图像,图像清晰、层次丰富,显示出中国在对月立体成像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随"嫦娥"四号登月的4台神秘小相机包括3台监视相机和1台降落相机。这4台CMOS相机如同一个媒体团,在"嫦娥"四号到达月面之前,便做好了全方位的分工和准备,拍的拍,摄的摄,录的录,传的传,随时待令为全球开启一场"月背"探索现场的视觉盛宴。牢记使命:"小相机"发挥大功能降落相机——"直播"降落全程。"嫦娥"四号着陆器将要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月球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对它的研究有可能揭露下月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是航天侦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用户对分辨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光学系统的焦距不断增长。长焦距TDICCD相机代表着长焦距传输型相机的发展方向,而焦距的增长意味着相机尺寸和质量的增加。文章介绍了国外轻量化技术的一些成果,从结构、材料、探测器等方面讨论了我国高分辨率相机轻量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心宿二”运载火箭9月18日在位于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的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了该公司首艘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天鹅座”1。船上载有700公斤货物,包括食品和衣物。在随后几天里,飞船对一些系统和功能进行了测试,包括开展一系列试验性机动,以验证飞船飞往空间站并在其附近机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分四号”卫星相机热控系统设计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搭载的相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指向精度,需相机光学系统及主承力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保持高温度稳定性,且该相机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所处空间热环境更为复杂,给热控设计带来极大挑战。文章结合相机在轨成像需求和空间热流特点,详细分析了相机热控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并创新性的采用了遮光罩开设散热面、间接辐射控温、南北耦合散热面等热控措施,实现了高轨相机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热平衡试验与在轨飞行温度数据表明,相机的热控设计合理可行,能够满足相机在轨成像的温度要求,为未来高轨大口径光学相机高精度、高稳定性热控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心榕 《航天》2011,(6):44-49
50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篇题为《关于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的国情咨文中阐述了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必要性。“阿波罗”计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我们回味它曲折的诞生过程,或许对人类未来重返月球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和CCD相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耀 《中国航天》1999,(11):13-15
于1999年10月14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入轨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携带了3台遥感器:中国研制的可见光-红外线多光谱扫描仪(简称“红外相机”)和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及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本文简要介绍红外相机和CCD相机的具体组成和主要性能。红外相机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是一种采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工作的线成像装置。该相机的工作谱段有4个:一个在全色谱段,波长为0.50~0.90微米;两个在近红外谱段,波长分别为1.55~1.75微米和2.08~2.35微米;一个在远红外谱段,…  相似文献   

17.
永健 《航天员》2012,(2):28-32
浩瀚苍茫的太空,不仅是科学家们的天地,也是一些“小科学家”的用武之地。在航天飞机或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太空实验中,也凝聚了这些小科学家们的创意、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一些太空实验方案的设计者、实施者或参与者,更是太空实验的受益者。那么,小科学家们的太空实验是如何选拔出来的?进行小学生的太空实验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实施这些实验呢?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使您对这方面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传帮带”是民航管制系统培养新学员的一项优良传统。新学员来到一个新的单位,新的环境,在一段时期内会存在一些不适应。如何让新学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实现由学生向管制员的顺利转变?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老管制员做教员进行“传帮带”。  相似文献   

19.
张熇 《航天员》2014,(5):42-43
自2004年3月成功发射以来,“罗塞塔”探测器已在宇宙游弋了10年,今年11月12日它将释放“菲莱”号着陆器登陆彗核表面,以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与彗星的“亲密接触”。这也预示着“罗塞塔”在10年漫长的“追星”旅程后,将正式开展其未来的研究工作,揭开欧空局彗星探索史上伟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