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在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2的超音速燃烧中,液体射流所产生的振荡激波对强化超音速燃烧的作用。经过一维分析,证明了在离燃料喷嘴适当位置上喷射液体,所产生的振荡激波能强化超音速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
双模态超燃燃烧室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固定几何流通截面的双模态超燃燃烧室模型,采用气动热力调节的方法(即调节燃料喷射方式和燃烧速率)来实现双模态、宽马赫范围工作。在计算中用一维、定比热容方法分析了相关参数对燃烧室模态转变、性能的影响和隔离段与燃烧室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气动热力调节实现燃烧室内燃烧模态的转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刘陵  唐明  张榛  刘敬华  王裕人  杨丽新 《推进技术》1992,13(5):11-17,33
文中阐述了超燃冲压模型燃烧室地面试验时,进口空气污染的影响。从超燃燃烧室内的自动着火,燃烧过程机理来分析污染物(H_2O)的作用。用电弧加热进口气流及向气流喷水模拟氢加热器加热。结果表明:如果使用氢加热器直接加热空气,进口空气中含有污染物,它对超音速燃烧室地面试验的影响,将取决于进口气流状态,喷射方式、污染物含量和氢当量比等,是模拟试验中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陵  张榛  牛海发  刘敬华 《推进技术》1989,10(2):1-7,70
本文分析及提出了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燃烧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了氢气喷射方式、燃烧室进口气流参数以及燃烧室结构的影响因素.用这一数学模型求解一组一元流方程.计算出通过燃烧室的气流状态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这个模型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杨爱国  刘陵  唐明  刘敬华 《推进技术》1996,17(6):1-5,32
研究了简化模型超音速燃烧室流场和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该燃烧室在支板后缘设置一缝隙式喷嘴,平行于超音速空气流喷射氢气。用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数学模型,MacCormack差分格式成功地计算了两种不同后绿尺寸的流场及其性能,为了对照比较,还计算了另外两种流场。计算结果表明,支板后的流场存在回流区,因喷氢的压力高于超音速空气流的压力和壁面附面层的影响,燃烧室内将出现斜冲波和膨胀波,压力沿横向变化明显,由此证明流场与“边界层流动”有性质上区别。提出了全流场按性质不同分段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计算得到的流场节点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等),积分获得燃烧室的性能参数,和文献的实验数据对比,计算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6.
高温富油燃气超燃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空气流量1.2 kg/s 左右的地面连管试验台上, 进行了模拟飞行Ma= 4, 5, 6的三个气流总温状态的碳氢燃料(煤油) 超燃试验。试验用双燃烧室方案, 由突扩型亚燃燃烧室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以马赫数1.25喷入超燃室, 超燃室空气流马赫数为2.15 (或2.13)。不同空气流总温状态下燃料当量比对亚燃燃烧室和超燃燃烧室的试验结果表明, 双燃烧室方案实施煤油的超声速燃烧是可行的。若进一步采取混合增强和合理控制油量分配等措施, 则可提高双燃燃烧室超燃效率。  相似文献   

7.
超音速混合及燃烧的强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欲立  刘陵  刘敬华 《推进技术》1994,15(5):23-27,86
超音速气流中燃料与空气混合直接关系到燃烧效率,强化超音速混合及燃烧已成为各国专家正在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了已有的强化技术,为开展强化超音速混合及燃烧技术的研究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超音速燃烧室试验设备需要加热空气达到所模拟的飞行状态的总焓,采用电阻加热器可以提供纯净的来流空气。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了采用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超音速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平台。设备的初步调试结果显示:该电阻加热器最高可将流量0.73kg/s的来流空气加热至1000K,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低飞行马赫数的超音速燃烧室试验研究。本文利用该试验平台进行了超音速来流条件下的氢气燃烧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氢气引燃煤油的点火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求解完全的二维N-S方程组,对亚燃/超燃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超音燃烧室的冷态掺混合性层流流动进行数值计算,采用MacCormack两步显式格式分析一般音速来在股超音速气流间掺混的流动特征,并用代数法生成计算网络。给出的三组算例与文献(1)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路艳红  凌文辉 《推进技术》1999,20(3):56-60,90
靠拢了固定几何流通截面的双模态超燃烧烧室模,采用气动热力调节的方法来实现双模态,宽马赫范围工作。计算结果表明,气动热力调节实现燃烧室内燃烧模态的转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双燃式冲压发动机中富油燃气射流的超燃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司徒明  王春  陆惠萍 《推进技术》2001,22(3):237-240
在空气流量1.2kg/s左右的地面连管试验台上,研究了双册槽结构的超燃室中多股高温富油燃气射流的超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超燃点火可靠,火焰稳定,超燃效率可达0.8以上。因此超燃新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台阶后横喷氢气超音速燃烧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cCormack格式、代数涡粘性湍流模型及有限速率化学动力学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台阶后横喷氢气二元燃烧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台阶的作用不仅能扩大火焰稳定性,而且增加氢射流对主流的穿透深度,提高燃烧效率;当进口气流M数越高,进口温度越高,油气当量比越接近于恰当比,壁面温度对流场的影响越大。还提出了在超音速气流中,横喷氢自动着火时滞的火焰稳定机理新观点,由此可更准确地预估自动着火点的位置及火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周建兴  朴英 《推进技术》2008,29(2):129-134
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可压缩N-S方程及组分方程,对直壁扩张燃烧室内二次喷氢补燃进行系统的数值模拟,对燃烧室内冷热态流场以及二次氢气的喷射角度、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入二次氢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只喷一次氢气带来的问题,二次氢气的参数变化影响到燃烧室内的波系结构,能够使得氢-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更利于氢-空气的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4.
高温富油燃气作引导火焰的煤油超燃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用高温富油燃气作引导火焰的煤油超声速燃烧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测得的壁面静压分布,采用一维简化模型处理与分析数据,得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效率与总压恢复系数;对超声速燃烧室内的静压分布特点作出了分析;对超声速燃烧室人口处的气流总温,燃料喷射位置,以及燃烧总体当时比对燃烧室内静压分布、燃烧效率与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动斜坡/燃气发生器的超燃燃烧室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新的火焰稳定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被动式燃料掺混增强技术—气动斜坡与燃气发生器组合燃料喷注技术,并在北航直联式超燃试验台对这种新型组合喷注器开展了超声速燃烧的试验研究。在模拟飞行马赫数5(燃烧室入口Ma=2),进行了冷流试验,获得了喷注器附近流场的纹影图像。本文设计了4种气动斜坡喷注单元,以乙烯为燃料,在约1kg/s试验气流中开展了多级喷注单元组合的超声速燃烧试验,在当量比0.78~1.22范围内实现了稳定的燃烧,经冲量分析法计算得到不同组合结构的燃烧效率为0.54~0.72。试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新方案作为超然冲压发动机火焰稳定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混合与燃烧性能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从定量上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对增强混合、燃烧的影响,用大涡模拟方法和火焰面模型对燃料当量比为0.062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多凹腔构型对混合效率、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并结合壁面压力分布、数值纹影解释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凹腔串联、凹腔并联均能增强混合,混合效率最大可提高20.95%和9.52%;凹腔串联、凹腔并联均能增强燃烧,燃烧效率最大可提高14%和16.94%;燃烧时凹腔串联总压损失最小,但凹腔并联燃烧放热最快,对缩短燃烧室长度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