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涡流阀几何参数对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涡流阀参数对发动机推力调节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涡流阀的加注方式以及几何结构,利用建立的基于涡流阀方案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可调实验系统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加注环孔径、涡流室高度和直径以及中心进气面积的不同对涡流阀调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涡流室的高度、较大的中心进气面积、较大的涡流室直径有利于提高涡流阀的调节性能。因此,可以通过对涡流阀结构的优化设计来提高发动机的推力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2.
“中航所”研制生产电液伺服阀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早在六十年代,“中航所”就是国内研制电液伺服阀的主要厂家,1967年已向社会提供产品,用于三自由度模拟转台(如664A 和  相似文献   

3.
固体发动机推力随机调节的涡流阀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固体发动机推力大小随机调节实现的方案-涡流阀方案,导出了涡流阀调节性能的相似准则方程;对涡流阀调节固体发动机静态特性和影响调节性能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出调节性能的途径,诸了模型发动机的推力调节。  相似文献   

4.
这种新型的彩色电视光阀投影器包括:在密封真空管内部的受控变形液膜以及电子枪,一个外光源和投影物镜。它被用于诸如模拟,娱乐活动以及控制中心的大屏幕彩色电视中。这种型式的光阀投影器的不断发展导致了鉴别率、密封光阀寿命、较高的电视线标准,以及较高亮度等方面的改善。在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中,鉴别率的增加是由于精密光学技术的应用和利用了“光栅”调制器的新概念。密封光阀的寿命已由于阴极射线管、离子泵和液体的改进而延长到6500小时以上。单色光阀在1029条电视线标准下的操作己经完成,而且看来单枪彩色投影器推进到这一界限的前景良好。最近的实验表明了利用附加的变形透镜和将“扁”画幅的图形信号供给投影器,以产生彩包或单色的“大屏幕”画幅的现实性。将讨论这些投影器在模拟和其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前言弹簧管是伺服阀中力矩马达的弹性元件(见图1),它起着支撑反馈杆和隔离油压等作用,并直接影响阀的寿命和性能,它是伺服阀的心脏。但在伺服阀调试中曾发生弹簧管断裂,引起漏油等事故,致使伺服阀调试中断。为避免类似事故发生,有必要对弹簧管产生裂纹的原因及防裂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伺服阀参数的合理选择对舵机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对舵机系统和伺服阀参数影响的研究,发现伺服阀增益是影响舵机动态响应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伺服阀增益的推导,得到了其与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的数学关系,通过分析可知,降低反馈杆刚度可有效改善舵机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这为合理设计参数改善伺服阀同舵机的匹配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魏祥庚  李江  陈剑  侯廉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1):2737-2742
针对涡流阀变推力发动机变控制流供应角度方案,开展了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控制流供应角度可以很好地实现涡流阀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调节;涡流阀最大推力调节比超出加质发动机调节比26%;调节比随着控制流供应角度的减小而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变控制流供应角度方案可行,验证了“气 气”调节的优越性。变控制流供应角度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为实现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用双阀调节的恒压腔系统压力在空气流量大范围变化时的精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分配的恒压腔压力精准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虚拟放气流量的双阀控制分配算法,包括:建立满足虚拟放气流量要求且调节阀能耗最小的优化问题;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双阀实际流通面积值;考虑调节阀动态并计算调节阀控制信号指令值。其次,建立以虚拟放气流量为恒压腔控制输入的闭环负反馈回路,基于此,设计满足伺服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要求的PI控制器,引入上述双阀控制分配算法,进而构建完整的基于控制分配的恒压腔压力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控制系统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单阀PI控制系统性能,恒压腔压力动态相对误差小于0.07%;干扰流量最大变化率为77kg/s2时,压力最大偏差低于500Pa;此外,调节阀动态时间常数和流量系数的拉偏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1990年军转民高技术产品出口展览交易会上,经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审批,三○三所高技术产品“IOTA系列数控三坐标测量机”和“SZ系列纱锭测振仪”均获“金牌奖”;“DYSF系列电液伺服阀”获银牌奖,这三项高技术成果已被国家列为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0.
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控制流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祥庚  李娜  李江  孙兵 《推进技术》2017,38(6):1235-1240
为快速求解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的工作参数、研究控制流参数对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的影响规律,改进了求解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工作参数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控制流参数对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推力调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10.83%,可用于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的计算分析;在控制流压强与控制流流量相同及分子量相当的情况下,提高控制流温度可以提高推力调节比;控制流流量是决定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推力调节比最重要的参数;增加燃气发生器的燃面,不仅可以提高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调节比,同时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比冲损失。  相似文献   

11.
滑阀副是通过阀芯、阀套重叠处阀口控制流体流动方向及流量大小的,阀套工作边棱边质量对伺服阀工作性能有决定性影响。阀套内环槽全开口工作边常常利用硬车后研磨的工艺方法加工,存在加工质量不稳定而返工的问题。分析了阀套工作边震荡磨削加工的磨削原理,采用震荡磨削开展了阀套内环槽全开口工作边的加工研究。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构建了震荡磨削实验,研究了震荡速率和轴向进刀速度对表面质量、毛刺高度和锐边完整性的影响。经数学分析表明,Z轴和X轴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和毛刺高度的影响相对一致,va越大、vf越小,对应的表面粗糙度越低、毛刺越小。实验结果表明,震荡磨削是伺服阀全开口阀套工作边精密加工的一种可行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起阀口作用的内外环槽结构的加工中。  相似文献   

12.
插装式二维(2D)伺服阀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晋飞  陈烜  鲁鹏勇  阮健  常亮 《航空学报》2019,40(5):422590-422590
针对传统伺服阀导控级和功率级平行放置而无法实现插装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插装式二维(2D)伺服阀,其特点在于:先导级和功率级集成在单个具有双自由度的阀芯上;力矩马达与阀芯同轴连接,并安装在阀芯末端。通过力矩马达直接驱动阀芯转动,然后利用伺服螺旋机构放大功率并驱动阀芯直线运动,从而控制输出流量。同时可以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LVDT)进行检测阀芯位移,实现位置闭环控制以提高阀的控制性能。为了探究其开环特性,首先建立力矩马达和2D阀的数学模型,求得其开环传递函数;然后,通过仿真了解关键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研究,验证该阀设计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满量程输入的情况下,该阀开环时滞环为5%,分辨率≤ 1%,响应时间为10 ms,动态频响为35 Hz;闭环下性能显著提高。插装式2D伺服阀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响应快和控制精度高,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作为飞控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液伺服阀的特性与可靠性直接关乎飞行性能与安全。直驱阀因构造简单、抗污染能力强、输出功率大等突出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一种新型双系统直驱伺服阀的阀芯振荡问题,认为阀口空化引起阀腔凸肩面压力脉动是阀芯振荡的主导因素。基于气液两相数值模拟研究了近阀口空化与压力分布特征,揭示了空化与阀芯振荡的机理;建立了双阀芯的动力学模型,典型工况下阀芯所受流体力和位移振荡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阀杆长径比与阀口节流级数对阀芯振荡有较大影响。回油腔阀杆长径比减小18%,可使振荡幅值削减约67%,为抑制双系统直驱伺服阀振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液伺服阀用于力的控制远比位置控制少。本文作者花费了苦干年设计并完成了Caravelle位置伺服系统,现在又面临Concorde“应变”恢复装置的设计任务。当操纵方向舵和副翼要考虑到应力的配置并确保驾驶员保持伺服操纵控制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响应数字化气动元件——组合式数字阀,研制开发差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研究系统控制算法及控制精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PCM控制算法控制数字阀的开度及开启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在生产中有效提高了铝合金性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航空发动机上装备了多种液压装置,如燃油供应和调节装置、转速控制装置、各种集合通道面积的控制装置等。由于液压装置在生产和使用的继承性方面的优势,其未来仍将在航空发动机上起重要作用。即使全电子控制系统在发动机上得到发展,基本的液压装置部分,如燃油的输送和燃油量的控制机构,各种执行机构,以及应急、安全装置等,仍将是不可缺少的。阀芯阀套组件是发动机中最关键的摩擦副之一,它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一般来讲,阀套孔表面的抗磨性能与内孔表面粗糙度、阀芯阀套配合间隙、阀套孔表面材料硬度以及表面的润滑状况4个因素有关。现行的航空内阀套孔表面一般加工工序为精镗—热处理—磨内孔—研磨。经过这些工序之后,阀套孔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1μm以上,尺寸精度可达5级或6级以上,基本能满足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阀芯阀套的配合精度要求,但研磨手工加工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的弊端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越发明显,而精密珩磨加工正逐步发展并取代手工研磨。  相似文献   

17.
3月30日,一架安装了3D打印扰流板作动器阀块的空客A380飞机顺利完成了首次试飞.该3D打印件由利勃海尔航空公司(Liebherr-Aerospace)制造,是首个在空客飞机上完成飞行的3D打印主飞行控制液压部件.该阀块使用的制造原料是利用激光加热至熔融状态的细钛粉,该原料能将生产过程中的钛废物排放量降至最低.与传统阀块相比,3D打印制成的扰流板作动器阀块重量轻35%,组成的部件数量更少,但可以达到与传统阀块一样的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直驱伺服阀因构造简单、抗污染能力强、输出功率大等突出优势,逐渐扩展其应用场景。作为飞控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液伺服阀的特性与可靠性直接关乎飞行性能与安全。本文针对某型航空用双系统直驱伺服阀存在的阀芯振荡问题,探究基于方法的伺服阀振荡抑制策略。建立了该直驱伺服阀系统的部件级数学模型,并与突变液流力模型联合运算;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ADRC)和模型预测的复合控制方法,并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ADRC和模型预测的复合控制方法对直线电机电流的高频小范围调节可有效抵消突变液流力对阀芯运动的影响,从而为直驱伺服阀在复杂受力环境下的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阀式脉动喷气发动机出口瞬态速度场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TR-PIV(time-resolved-patricle image velocimetry)系统对某亥姆霍兹型有阀式脉动喷气发动机出口瞬态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有阀式脉动喷气发动机出口压力及速度场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过程,时均速度最高的区域并不在尾喷管出口截面,排气阶段的旋度及持续时间均大于吸气阶段.有阀式脉动喷气发动机出口未完全膨胀的高温燃气在排出尾喷管后仍会继续膨胀,对于提高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SimulationX软件对某型教练机伺服作动子系统的控制信号、PID调节、液压油缸、液压伺服阀、液压油源、位移传感器、系统3D展示等部分进行了物理建模,分析了伺服阀的性能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阐述了SimulationX在伺服作动子系统半物理仿真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