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任务来源,方案制定和演变、关键技术、飞行试验和发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和平六号气象火箭、挺进一号和挺进一号甲等动力学取样火箭,挺进二号取样火箭,织女一号气象火箭,织女三号高空探测火箭等我国第三代探空火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张建松 《航天》2011,(12):22-23
浩瀚苍穹,璀璨群星,共同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的精彩对接。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28分,神舟八号上的对接环触到天宫一号对接机构;1时36分,两个航天器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3.
雨水 《航天》2012,(1):62-63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海上测控纪念封在此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中,中国远洋测量船远望3号赴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人轨段及运行段海上测控通信任务,期间,远望3号停靠菲律宾达沃港。  相似文献   

4.
2008年,天链一号,风云三号,中星九号,环境一号A、B,遥感四号、五号卫星和风云二号06星相继发射成功;地面应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神舟七号载人飞行获得成功;各类应用卫星在奥运会、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以及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了全面构建航天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的目标。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专家建言加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18(2):105-105
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3月6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11年将连续发射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站。神舟八号为无人飞船,是太空交会对接的追踪飞行器。神舟九号也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并计划再次搭载航天员飞天。  相似文献   

6.
心榕 《航天》2012,(1):44-48
四十年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发生了一起特大灾难性事故,三名航天员不幸惨死在凯旋归来的空中,成为继苏联的联盟一号和美国的阿波罗4A号飞船之后的又一幕航天悲剧。而对于这幕悲剧,人们或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如联盟一号那么详细。现在,让我们将多年来陆续公开的片断串联起来,一起回顾这幕比联盟一号更惨痛的悲剧,缅怀死于不归之路的英雄航天员。  相似文献   

7.
李莹辉 《航天员》2012,(4):54-55
6月18日下午17时06分,神舟九号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第3天到第12天,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飞行的第1天到第10天,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任务专家,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实验任务。总体负责空间实验的照料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周学军  陈国玲  刘海燕 《航天》2010,(11):46-47
2010年10月1日,一场针对嫦娥二号任务的海天接力赛在大洋深处打响。录人数据准确、发送指令及时、指挥操作无误,远望三号、五号、六号测量船以实际行动严把质量关、训练关、思想关,从而形成全船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人人保成功的制胜合力,再一次为基地100%的成功率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40-40
2007年7月上旬,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周志成称,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生产,是当今世界空间尖端技术的重要代表,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尼星一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11.
@吴瑞华@顾颂安概述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风暴一号、长征四号、长征四号A、长征四号B等火箭组成,由上海航天局负责研制。风暴一号是一种两级火箭,1969年8月开始研制,主要用来发射低轨道科学试验卫星,曾研制过三种状态的火箭,1982年停止使用。在风暴一号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许斌  陈晓光 《中国航天》2011,(11):18-19
天宫一号飞入太空预定轨道后,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如何与神舟飞船精准地实现交会对接?当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与天育一号实施交会对接时,人们又如何了解他们在太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雨水 《航天》2011,(12):62-63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升空后585秒,天宫一号进人预定轨道,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中国人梦中的“太空摇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北斗一号民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典型应用为例,按照民用用户应用领域划分,对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突出体现了北斗一号的应用优势,同时对其民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航天》2010,(11):48-49
2010年7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嫦娥一号科学研究成果。从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1,(12):8-9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杨雯 《中国航天》2011,(11):44-46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的成功,是航天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块里程碑上,将永远记载着中国航天科工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团队的每一份努力的汗水与泪水。  相似文献   

18.
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国内外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又一次引发媒体评论热潮……  相似文献   

19.
空间实验室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宏  周昊澄 《宇航学报》2019,40(3):295-301
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需求为牵引,对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的分阶段应用提出建议。针对空间实验室的重要风险和组合体特性,提出了的相对风险识别法和降级重构风险控制法,从相对风险的角度对空间实验室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在天宫一号无法对组合体实施控制时,用载人飞船接替天宫一号对空间实验室组合体进行控制。规避了风险识别结果波动过大的问题,在不增加设备冗余和其它舱段的前提下降低了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0.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0,(7):48-48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5月14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其最后一次轨道飞行任务。这是它的第32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第132次飞行。飞行编号STS-132。机上乘有6位宇航员。此飞后,美航天飞机在退役前只剩下两次飞行还未进行。不过,NASA官员并未排除亚特兰蒂斯号再飞一次的可能。亚特兰蒂斯号此行为空间站携带了12吨多的补给和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