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吴耀军  帅平  张倩  傅灵忠  陈强 《宇航学报》2015,36(7):791-796
针对脉冲星导航要求X射线探测器具有高能量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需求,研究基于石墨烯电场效应来实现X射线探测的可行性。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不同能量X射线和不同厚度探测器基底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不同厚度探测器对X射线的探测效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X射线在探测器内电离产生载流子的输运过程,验证了X射线入射对石墨烯电学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计算探测器的时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等指标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电场效应的X射线探测器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一种潜力巨大的X射线探测方式,可满足未来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ESD EMP对触发器电路的辐照效应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具有上升沿陡、频带宽和峰值大等特点,它对电子系统具有很强的干扰和破坏作用.为研究ESD EMP对电子系统的影响,以某电子设备上的电路板为实验对象,进行了ESD EMP辐照效应实验.实验表明,该电路板在ESD EMP作用下,触发器的存贮数据会发生改变.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侯民胜  张治海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2):63-64,F003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脉冲(ESD EMP)具有上升沿陡、频带宽和峰值大等特点,对电子系统具有很强的干扰和破坏作用。为研究ESD EMP对武器装备的电子系统的各种效应,进行了ESD EMP对某武器装备模型的辐照效应实验。实验表明,该模型在ESD EMP作用下,电子时间引信的装定会产生出错现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时间装定出错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如果在美国的高空爆炸核弹,产生的电磁脉冲(EMP)将破坏大量的电子线路,严重地损坏发射核导弹的能力,通讯将中断,计算机不能工作而其储存的信息也将破坏无遗。对 EMP 威胁的基本知识,加上简单的防御措施,可减轻 EMP 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辐照食品是采用来自加速器或^137Cs、^60Co的放射同位素产生的电离辐射对食物产生可控制的X射线或β射线,但是食物不会变得有放射性。过去40多年的研究显示了辐照可以用于以下目的:杀灭粮食、干豆、干水果和蔬菜以及肉类、海鲜里的害虫,抑制作物如土豆和洋葱发芽,延迟新鲜蔬菜、水果的成熟,减少食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食物中的致病菌和疾病,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在射线检测中,散射线对底片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因此,散射线的屏蔽特别重要。论述了散射线的特性、产生、危害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三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核电磁脉冲     
核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热和辐射效应,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核爆炸引起的电磁脉冲(EMP)现象,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实际上,这是一种来自空间的强烈破  相似文献   

8.
通过CEA软件,研究了Zr粉和Zr H2粉含量、压强及HTPB含量等对含锆或氢化锆推进剂的比冲、密度比冲和燃烧室温度等能量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Zr粉、Zr H2粉和Zr/Zr H2混合物含量增加,推进剂比冲下降,但密度比冲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含Zr推进剂燃烧室温度先增后减,而含Zr H2推进剂燃烧室温度持续下降;相比于含Al推进剂,密度比冲是含锆或氢化锆推进剂一个显著优势;随着压强增大,能量特性参数均呈现增大趋势;随着HTPB含量减小,推进剂能量特性参数均增大。  相似文献   

9.
深空条件下航天器内的辐射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空存在具有各种能量分布的粒子,这些能量分布范围很宽的粒子构成了深空环境下航天器外部的空间辐射环境。深空条件下的高能粒子会穿透航天器舱壁材料,通过射线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在航天器内产生二次粒子,形成由初级粒子、次级粒子叠加的混合辐射场的辐射环境。文章分析研究了高能α粒子及Fe离子在屏蔽材料中的输运过程,得到了在这些介质中的射程与能量关系及产生的二次粒子产额,为控制航天器内的辐射环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其翻转阈值也在降低,使得空间中的高能电子或可诱发纳米器件产生翻转效应。文章选用28 nm的V7型FPG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能量为0.2 MeV和1.5 MeV、注量率为5×108~1×109/(cm2·s)的电子进行辐照,结果表明试件产生了明显的翻转效应。结合高能电子作用28 nm器件的仿真结果,经分析可知,1.5 MeV能量的单个电子与器件碰撞不能发生核反应;针对高能电子诱发器件存储单元翻转的几种可能机理,初步认为该器件的翻转是由多个电子同时作用到其中形成局部电荷累积导致的。因此可见,对于电子能量高、通量大的木星等星体的辐射带环境,需考虑高能电子诱发纳米器件翻转对航天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星载飞轮稳定运行和姿态调整过程中瞬态输出扰振抑制为目标,利用欧拉屈曲梁并联线性弹簧构建一种非线性能量阱(NES)。利用所建耦合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得到各部分时程响应曲线,并转化为能量形式对比研究在瞬态载荷和稳态激励下,外部输入能量在飞轮-非线性能量阱-支承结构之间的传递特征,进而判断非线性能量阱发生靶能量传递的初始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在中等强度激励能量作用下,才能使非线性能量阱产生高效的靶能量传递;当能量由支承结构和飞轮组成的线性系统传递到非线性能量阱发生靶能量传递时,将产生覆盖较宽频带的显著振动响应;以实测飞轮系统稳态输出扰动作为输入载荷,安装非线性能量阱可有效抑制飞轮输出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冲击测量时,高g值激励中存在远高于测量频率之上的分量,会造成加速度计数据零漂、非线性甚至损坏;系统分析了高频能量对加速度计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机理,试验验证了机械滤波器可有效滤除高频能量,改善压电加速度计零漂问题,并根据分析和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核电池的电学输出性能,提出了利用γ射线结合辐致伏特和辐致光伏两种能量转换机制制备核电池的思路。基于γ射线、AlGaInP半导体PN结和ZnS:Cu荧光材料,制备了四级辐致伏特效应核电池(FRVB)和四级辐致伏特/光伏双重效应核电池(FDEB),研究了不同厚度荧光层所组成的双重效应核电池的电学性能。在X射线辐照下,测试结果显示5种不同厚度荧光层组成的并联结构双重效应核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57.26,77.03,116.31,132.85,150.86 nW,性能均优于四级辐致伏特效应核电池。利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5,模拟计算了光子在四级双重效应核电池中的能量沉积,结果显示荧光层中沉积的能量很少,却显著提升了核电池的输出性能。研究表明:多级结构双重能量转化机制可有效提升核电池的电学性能,为提升核电池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菲涅尔区两圆口径天线间能量传输效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聚焦条件下两高斯分布圆口径天线间能量传输效率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能量传输效率随不同高斯分布参数σ和菲涅尔数C变化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使圆口径天线间能量传输效率最大的最佳口径场分布可通过高斯分布来近似实现,且对于每一个菲涅尔数C都有一个最佳的σ使得两天线间能量传输效率最大,当菲涅尔数较小时,最佳σ≈C/3,随着菲涅尔数C增大,σ趋于C/2。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中的数据随机存贮器(RAM)非常容易受到电磁脉冲(EMP)的干扰。为研究电磁脉冲对计算机数据存贮器的影响,以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 EMP)为干扰源,以单片机的外部数据存贮器为实验对象,进行了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对外部数据存贮器的辐照实验。实验表明,在静电放电电磁脉冲作用下,外部数据存贮器(RAM)的内容很容易被改写。在实验基础上,对外部数据存贮器的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防静电Kapton二次表面镜的电子辐照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研究防静电Kapton二次表面镜(ITO/Kapton/Al)在不同能量电子辐照后,太阳吸收比退化情况,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电子注量下,电子能量越高,对样品的太阳吸收率退化作用越大;电子辐照对样品表面形貌影响不大,但是会降低表面氧化铟锡的含量;不同能量的电子对样品表面成分的损伤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序言一     
正由于地球大气对高能光子的吸收,观测天体高能辐射必须在大气层之上进行。美国于1970年发射第1颗X射线天文卫星自由号(Uhuru),实现了光子能量范围2~20 keV的X射线巡天,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空间高能天文。光子能量高于20 keV的硬X射线是研究天体高能辐射的关键波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现硬X射  相似文献   

18.
因为X射线敏感器不能分辨具体的脉冲,X射线脉冲星导航方法存在整脉冲周期模糊数问题.现有求解周期模糊数的方法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本文在飞行器估计位置十分精确的假设下,提出了无周期模糊数的X射线脉冲星迭代滤波导航方法.UKF滤波器基于轨道动力学给出探测器的估计位置,以脉冲到达标称位置和估计位置的时间差作为反馈,进行迭代滤波,最终得到探测器的真实位置和速度估计.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在火星探测器的日心转移轨道上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其精度可达到位置误差5km和速度误差0.5m/s.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MIT以MEMS系统为基础正在研制的燃气涡轮机、涡轮发生器和火箭发动机的进展情况。由于采用半导体工艺技术批量生产,所以这些发动机以常规、全尺寸发动机能量密度相同的微型高速旋转机械为基础。微型燃气涡轮设计为在10g/h H_2燃料消耗的情况下可产生10~20W 电能或0.05~0.1N 推力、直径为1cm、厚度为3mm 的SiC 热机。后来研制的采用烃燃料的热机可产生100W 电能。相同尺寸的液体双组元火箭发动机可产生大于13.3N 的推力,火箭发动机与涡轮泵和控制阀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由分析和试验可知,该微型热机是可行的,这些装置创立了推进技术、流体控制和袖珍能量发生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在飞行器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效减小了电子设备的体积、增强了飞行器系统的性能,但同时给系统抗电磁脉冲(EMP)辐射效应的可靠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通过对飞行器进行EMP耦合途径分析,本文给出了电磁脉冲环境耦合到电子设备内部集成电路上的主要途径,并通过针对典型的CPU板进行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证明CPU抗EMP耦合的能力弱于存储器及其它集成电路,得到了CPU板电磁辐照导致"死机"场强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