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9,(7):38-39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5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轨维护任务.以延长这座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革命的望远镜的寿命。此次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5。机上乘有7位宇航员。维护成功后.“哈勃”将能再工作至少5年.即至少能工作到2014年。在此之后.它将由更为先进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取代。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9年5月12日,NASA派出STS-125任务组,实施哈勃空间望远镜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型“手术”。“手术”后的“哈勃”,功能比刚刚升空时强大90倍,人们不再为其2014年退役前的健康状况担忧。“哈勃”的“继任者”预计2013年送入运行轨道,而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空间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则计划于2011年左右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7月5日07时44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六号0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此次任务实施13个工作日发射流程,紧跟5月31日和6月17日的2次"长征"二号D火箭发射任务,再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尹怀勤 《航天》2010,(6):34-38
2010年4月25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共同迎来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20岁生日。这个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了巨大变化的近地轨道望远镜,其所以能够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是与航天飞机多次载人上天在太空对其进行维修密不可分的。尤其是2009年5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运载航天员在太空完成对哈勃望远镜的第五次维修任务,才使它"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时间2015年6月2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猎鹰9-1.1火箭在执行第7次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CRS-7)时,火箭升空2分19秒后出现故障发生爆炸,"龙"飞船及其携带的1.9t左右的载荷也全部损毁。此次任务是"猎鹰"9系列火箭的第19次发射,也是Space X公司在2015年的第6次发射。  相似文献   

6.
《航天》2009,(6):F0002-F0002
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下午2时左右,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7名航天员将对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护。  相似文献   

7.
<正>当地时间2014年12月5日7时5分,美国"猎户座"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新型飞船"猎户座"的测试飞行任务,历时约4.5h后,安全坠入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约970km处的太平洋水域。据悉,"猎户座"飞船在升空后的最大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5、36颗卫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成功与双星分离,将其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6次发射,是该系统的第11颗和第12颗卫星。此前,"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完成5组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虹云"工程首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使用灵活,可实现多发连续高密度发射。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征"十一号火箭已连续5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执行1000km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5颗卫星("北斗"二号GEO-8卫星)。"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第200次发射。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