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动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等各种机械构件中,加速构件接触表面及表层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由于海军飞机服役环境的复杂性,铝合金构件腐蚀相当严重,因此了解铝合金微动腐蚀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微动腐蚀,为老龄飞机的维护提供更多技术指导.结合微动损伤理论分析了铝合金在大气和盐水中的微动特性,总结了微动磨损过程主要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
微动损伤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微动损伤的概念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对微动损伤研究的两个主要部分即微动损伤的基础研究和防护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尤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做了重点阐述,并说明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从微动机理研究、微动件结构参数控制、微动疲劳寿命估算、工业应用、防护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微动损伤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微动疲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动疲劳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已成为工业中的癌症。回顾了微动磨擦学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微动疲劳的损伤机理,介绍了微动疲劳试验的原理、方法;重点分析了微动疲劳的裂纹形成寿命及扩展寿命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影响微动疲劳寿命的七个主要因素,对飞机结构微动疲劳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预腐蚀时间下搭接件疲劳试验和断口宏微观的分析,得到不同预腐蚀时间下微动对搭接件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引入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系数β用于修正微动效应对搭接件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针对不同腐蚀时间裂纹成核位置不同,利用裂纹扩展分析软件AFGROW建立了考虑微动影响的两种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微动和腐蚀的交互作用使搭接件的寿命减少更大,对于未腐蚀和腐蚀较轻的搭接件,由于微动作用,裂纹一般起源于螺栓孔处靠近螺栓孔沉孔区的螺栓体区,微动损伤占主导;对于腐蚀较重的搭接件,腐蚀占主导作用,裂纹一般起源于孔壁与接触面相交处。在考虑微动影响下,疲劳寿命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模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构件隐性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件的隐性损伤是影响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但因为没有形成明显的物理不连续而难以得到及时的检测。本文研究了采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检测构件的隐性损伤的机理。通过试验发现,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构件的隐性损伤,实现损伤的早期诊断。构件中存在隐性损伤的区域的导磁性能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以通过磁场参数的相应改变而显示。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早地发现损伤区域,检测过程速度更快,并且不需要对构件的表面作更多的处理,如清洗,除渣等。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易受环境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减少干扰的初始磁化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栽荷作用过程对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45#钢微动疲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动疲劳发生于两零件的接触表面间,紧密接触表面间的微辐滑动是产生微动疲劳的重要因素。微动疲劳导致零部件的强度显著降低,是引发意外失效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材料的微动疲劳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45^#钢在室温下的微动疲劳特性,通过采用宏观力学试验与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45^#钢微动疲劳破坏的机理。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微动疲劳特性的重要因素,从而加深了对微动疲劳过程的认识,而且其中一些结果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材料上去。  相似文献   

7.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定位进行了研究,以频率变化平方比作为锈蚀损伤参数,从理论上证明该参数是锈蚀损伤位置的函数。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的损伤位置和实际的损伤位置较一致,模态参数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损伤,为大型结构的鉴定和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循环加载与随机加载对疲劳损伤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种不同性质的载荷对疲劳损伤来说应采用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是从总的损伤累积效应来看,两类载荷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就是使构件最终破坏。由此可见,两种载荷对损伤累积来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损伤等效这一概念出发,导出了循环加载与随机加载对损伤的等效性关系,并给出了数值算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精密陀螺中微动传感器的作用原理和它在某些假设条件下的灵敏度公式。本文还阐述了微动传感器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特别仔细地分析了它的最佳几何尺寸的确定。最后还研究了用文章中所提出的方法设计的微动传感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断裂力学方法的微动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断裂力学基础上的微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计算微动接触界面上的分布力.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赫兹接触问题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接触界面上的分布力,将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进行比较,二者相当吻合,验证了ANSYS软件计算接触分布力的可靠性.对给出的算例,计算了接触界面上的分布力,进而估算了微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性很好.  相似文献   

11.
微动磨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动磨损主要是由物理量纲不同的材料弹塑性和摩擦化学反应所决定的复合磨损,尚无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文中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描述摩擦接触下的耗散过程,以熵平衡关系和非平衡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微动摩擦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摩擦磨损中热传导、粘滞性流动、扩散和化学反应的熵产生变化,提出以材料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为主的简化模型。根据对简化模型的分析,设计了面-面接触的验证实验,并预测磨损良迹会随微动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网络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行为,并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明显优于基体合金,其主要原因是增强体独特的网络结构可制约基体合金的塑性变形,并减少对偶件同基体合金的接触,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从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方程中发现,在三个影响因素(载荷、转速、时间)中,转速对磨损率的影响最大,载荷次之,时间最小;磨损率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的很好,建立的磨损模型符合实际磨损状况。  相似文献   

13.
纳米高岭土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纳米高岭土颗粒增强聚四氟乙烯(Po lytetrafluoroethy lene,PTFE),通过熔融插层工艺,制备了不同重量分数的纳米高岭土增强PTFE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实验在往复式滑动摩擦实验机上进行。实验条件:接触压力为5.5M Pa,往复频率为1 H z,往复行程为1.5 mm。实验结果表明:在重载低速的条件下,这种新型的自润滑材料在稳定阶段的摩擦因数在0.07~0.19的范围,填充后的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显著提高,其中含10%高岭土的PTFE复合材料的表现最佳,比纯PTFE提高了大约54倍。纳米高岭土提高PTFE耐磨性的主要原因是:其层片结构间被PTFE分子链插入,达到了增强基体并阻止PTFE成片剥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摩擦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摩擦磨难机。它由主体、试样装夹附件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组成,通过更换不同附件可进行销盘摩擦试验、环块摩擦试验和接触疲劳试验等多种试验;同时,该机进行各种摩擦试验时可使用同一盘试样,排除了试样制备中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干扰,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对比性;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采集精度的效率。大量试验表明,该机所得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比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磨粒分析方法的发动机磨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磨粒是研究磨损状态时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元,通过对滑油中的磨粒进行监测与分析来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可以预防并监测机械设备的磨损故障。本文运用显微形态学方法建立了一套磨粒显微特征描述体系,以提取磨粒信息并进行磨损故障的模式识别;并结合摩擦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对发动机磨损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Conventional pneumatic tires exhibit disadvantages such as puncture,blowout at high speed,pressure maintenance,etc. Owing to these structural inevitable weaknesses,non-pneumatic tir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re investigated. A non-pneumatic mechanical elastic wheel(NPMEW)is introduced and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static radical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act behavior. A bench test method is utilized to improve the riding comfort and the traction traffic ability of NPMEW based on tire characteristics test rig,and the static radical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act behavior of NPMEW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an insert supporting run-flat tire(ISRFT). The vertical force-deformation curves and deformed shapes and contact areas of the NPMEW and ISRFT are obtained using a set of vertical loads. The contact behavior is evaluated using extracted geometrical and mechanical feature parameters of the two ti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PMEW appears to exhibit considerably high radical stiffness,and the numerical value is dependent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flexible tire body and hinge units. NPMEW demonstrates more uniform contact pressure than ISRFT within a certain loading range,and it can efficiently mitigate the problem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ISRFT shoulder under heavy load and enhance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ground grip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