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差波束测角精度由于只采用幅度校准精度限制,在电子侦察中一般仅用于反辐射导引头,在更通用的宽带电子侦察系统中则应用较少.首先介绍了和差波束测向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仿真了四种不同的和差波束天线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针对对周天线进行微波暗室的角度测量.通过幅度相位联合校准机制,提升了测向精度,为该体制天线在通用电子侦察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功率测量的相控阵天线校准方法,该方法要求探头和被测天线固定,在移相器状态切换的条件下,利用测量探头接收的微波信号功率,测定出各单元初始激励的相对幅度和相对相位。由于不需要相位测量,可以保证测量稳定进行,尤其可以解决高频时相位测量精度问题。最后模拟了应用该方法对相控阵天线进行校准的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受到测量试验中被测目标尺寸及结构、控制场布局、测量网形等现场因素的影响,工业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实际测试精度达不到理论精度。文章以V-STARS摄影测量系统为例,针对大型平面天线热变形测量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线型测量精度和面型测量精度的指标,对摄影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精度满足0.1 mm的测试精度要求。该精度标定方法可为各类型摄影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精度评价提供一种直观、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天线变形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介绍了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原理的天线变形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2台CCD相机交会摄影来获取被测面图像,并对被测面上特殊标志点进行中心坐标提取,然后利用光束法平差解算标志点中心坐标。测量精度可达到1:50000,可用于卫星天线研制过程中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检验,为卫星天线在轨正常工作提供可靠性保证。  相似文献   

5.
雷达天线扫描周期精确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天线扫描周期是一项重要的雷达信号战技术参数.首先介绍了该参数的基本测量思路,在研究脉冲族数据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雷达天线扫描周期脉冲族测量法.该方法可提高雷达天线扫描周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度,并且适合机器进行自动、快速的参数测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天线测量领域,为了评估天线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性能,现场天线测量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无人机对天线性能指标进行现场测试评估的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无人机天线测量系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满足远场条件下直接测量天线方向图、增益等指标,一种是在近场测量后进行数据变换获得远场天线指标。本文总结了基于无人机的天线测量系统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外场无人机测量方案,通过S波段标准增益喇叭天线辐射方向图外场测试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进一步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机载吊舱天线系统中天线之间的耦合隔离是实现电磁兼容预测所必须的重要参数。论述了机载吊舱天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推导出了天线间近场耦合数学表达式,并对天线间近场隔离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正>据中国科技网2013年2月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与情报通信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雷达系统,它可以7000次每秒的频率发射波长约3 mm的电波,电波经最小直径0.01mm左右的云粒反射回来后,再使用天线进行观测。利用该系统,人们可在全球范围内把握云粒、雨和  相似文献   

9.
周勃  陈银平  夏莹 《上海航天》2013,30(3):1-5,15
为实现对多个海面区域覆盖,对星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GNSS-R)海洋微波遥感器设计进行了研究。遥感器采用层叠式双面多波束高增益相控阵天线,通过在轨镜面反射点快速搜索和波束调度,接收北斗或GPS系统发射的直射信号和海面反射信号,经原始信号采样、时延多普勒相关功率计算等处理,为全球海面风场反演和海面高度测量提供高时效微波遥感数据。给出了系统指标和组成、工作模式,以及星载层叠式双面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星载镜面反射点预测和星载GNSS-R高精度海面测高等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测高精度22cm,可满足系统指标要求。实际测高精度待飞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杨建兴 《上海航天》1993,10(4):61-64
论述了天线测量技术中的两个重要课题:天线实验室和天线测量主设备。微波暗室和紧缩场的同时应用,能获得天线测量时优良的环境条件。2083天线分析仪系统是计算机控制的天线自动化测量设备,它的应用提高了天线参数测量的精度和数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窄脉冲的脱靶量测量误差补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基于窄脉冲的单通道测量系统进行标量脱靶量测量时,由于收发天线必须分置而导致冲激雷达系统具有较大的系统误差,从而对标量脱靶量等参数的估计精度带来影响。文中针对该误差提出了一种补偿算法,在单通道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接收天线通道,利用目标散射点与双通道接收天线、发射天线所构平面中的三角关系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误差补偿算法可以极大地改善系统测量精度,进而提高标量脱靶量等参数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本所信号源计量标准HP8902A测量接收机的结构组成,射频功率的测试方法以及用TRFL测衰减量的方案,频率量程的扩展,还介绍了用HP8902A信号源自动测试系统程控33120A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进行自动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天线反射器型面精度是衡量、评价天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天线型面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天线的电性能指标。大型环形可展开天线型面精度测试,目前多采用高精度工业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在使用高精度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大型环形可展开天线开展型面测试过程中,系统测量精度主要受摄影基准选用、测量距离、测量靶标大小、测量角度、测量拍照数量、相机参数等多项工艺参数影响。就如何使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大型环形可展开天线开展高精度型面测试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高精度长基准尺的设计及布局研究,以及对摄影测量系统最优匹配工艺参数研究及验证,得到一种针对大型环形可展开天线开展高精度型面测试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可靠有效,能够满足大型环形可展开天线开展型面高精度测试的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磁矩和磁心位置测量精度,需要对动态环路法磁矩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在分析系统测量误差组成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动态环路法磁矩测量系统标定的方法,即采用以不同大小标准磁体为被测对象的标定方案,利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5个标定系数值。通过测量2组用于模拟真实被测对象的组合磁体,评估了标定后动态环路法磁矩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性能。结果表明,标定后的动态环路法磁矩测量系统对偶极磁矩的测量误差不大于4.6%,磁心位置测量误差不大于7.2%。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沟电站水文遥测系统的220MHz电波路径损耗予测设计方法与电测结果,即对K·Bullington路径损耗模式的实际应用体会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星载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与卫星平台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提出一种三自由度驱动与测量机构用于连接天线臂与卫星平台。该机构以驱动电机来控制天线臂转动,通过角度传感器对天线臂转角的测量来实现反馈控制,同时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引入前馈控制进行反作用力矩补偿,实现卫星平台与天线之间的解耦控制、抑制天线的振动、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姿态稳定状态下卫星-天线系统解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设计、姿态控制的仿真分析,表明解耦机构能大幅增加天线振动的阻尼,有效提高卫星稳定性和天线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应答机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下,飞行器旋转会引起其天线波束方向不断变化,导致地面测控设备信号间断,不能获取连续测量数据,难以实现精确跟踪测量。针对旋转测量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分集式应答机天线系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采用该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天线系统的不足,能够实现对旋转飞行器的连续稳定跟踪。  相似文献   

18.
电子经纬仪三坐标测量系统在导弹总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电子经纬仪测量系统的基本测量原理,及其在导弹总装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基于Leica公司Axyz CDM/MTM V1.4基础上利用OLE技术用VB6.0进行二次开发的、用于某海防型导弹的水平测量专用软件。经实际测量,电子经纬仪测量系统提高了导弹测试的效率、精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来构成周期定标全功率微波辐射计的新系统,给出了这种系统的接口电路硬件结构及相应的软件框图,并使用该系统进行了辐射计灵敏度的实验,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全功率微波辐射计的灵敏度,而且直接输出被测目标的天线温度值。  相似文献   

20.
从测量原理上分析了航天器自旋对地基无线电测轨数据的影响,提出了测距和多普勒测速自旋影响修正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估算航天器天线安装位置与自旋轴的距离。利用修正方法对嫦娥二号地月转移飞行段的地基测距与多普勒测速数据进行处理,解算的嫦娥二号天线安装位置精度在厘米量级。使用修正后的测距和多普勒测速数据,并融合时延与时延率测量数据,进行定轨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的测轨数据对事后定轨计算有近50m的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