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了七年的三叉戟Ⅰ(C4)导弹已开始部署服役,供作战使用。 16枚新导弹部署在改型的海神潜艇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上,此潜艇于10月20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出发,开始“首次威摄巡航”。三叉戟Ⅰ的射程已从海神的2,500英里增至4,000英里,因此,它在大西洋上打击苏联目标的作战海域比海神增加了600万平方英里。  相似文献   

2.
“阿波罗”计划1960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为地球轨道和首次“阿波罗”飞船指挥舱从肯尼迪角入轨提出3人“阿波罗”飞船计划;飞船和火箭的同时研制正取得长足进展之际,1967年1月27日,在肯尼迪角做地面试验的一艘飞船上的线路产生的电弧引发了一场大火,100%的纯氧大气使得这场火灾成为灾难性的,导致在场参加试验的3名航天员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被烧死,“阿波罗”计划的首次载人飞行推迟18个月。1967年11月9日,“阿波罗”/土星-5组合(被命名为“阿波罗-4”)成功完成了首次无人试飞。1968年1月,“阿波罗-5”的无人试飞成功地测试了登月舱系统,包括上升和下降助推系统在地球轨道的点火;1968年4月,“阿波罗-15”的无人试飞(阿波罗/土星-5组合的第二次试飞)仅取得了部分成功,“Pogo”效应(纵向振动)影响了第一级。尽管如此,首次载人飞行(阿波罗-7)于1968年10月如期进行,而仅在9个月后,阿波罗-11成功地完成了辉煌的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3.
1957年苏联制成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并在8月3日首次试飞,导弹代号SS-6,西方称之为“警棍”(Sapwood)。两个月后的10月4日,一枚以SS-6为基础的运载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截止1981年9月30日,以这种导弹作基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拥有潜地导弹的国家有美、苏、法、英四国。美、苏、法三国的潜地导弹是自己研制和试验的,英国的是从美国买的。一、飞行试验概况(一)美国美国从1956年底开始研制固体潜地导弹,先后研制成功北极星 A1、A2、A3,海神 C3和三叉戟 I C4导弹。目前正在研制三叉戟Ⅱ导弹,预计1987年初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美国潜地导弹的飞行试验,大致可分为研制性飞行试验、演练性作战飞行试验、作战训练飞行试验和后续飞行试验三种。  相似文献   

5.
从1968年以来,由空军准将朗索瓦·谢弗里尔指挥的第一战略导弹纵队的两个发射单元(这两个发射单元各控制9枚S2型战略导弹)已分别于1971年8月2日和1972年4月23日服役。1972年曾做出决定:从1980年开始,将用百万吨级热核弹头的S3导弹替换-S2型导弹。这项计划从1975年起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MX 导弹是美国的新一代地地洲际导弹。该导弹从1973年开始研制,计划在1983年进行飞行试验,到1986年正式服役。若计划能如期完成,则MX导弹从开始研制到飞行试验的周期约为十年,而从开始研制到服役约为十三年。这比美国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7.
日本防卫厅正在加紧推行研制本国型号空空导弹的计划,以便用该导弹装备日本的空中自卫队(ASDF)。日本防卫厅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研制空中格斗导弹——AM-3,估计研制经费为3700万美元。据说研制工作将用三年时间,1990年开始部署。AAM-3是被用来代替“响尾蛇”导弹的,这种导弹现在正由日本防卫厅的技术研究与发展研究所(TRDI)  相似文献   

8.
美以合作研制的箭反弹道导弹前3次试飞均告失败。经过对失败原因进行广泛的分析并在导弹上加装了一个电子调整装置后,1992年9月的第4次试飞获得了成功。 如果这种新的设计方案没有大的问题,美陆军将继续实施箭导弹后继型(ACES)研制计划。ACES的首次试飞预计在1993年第一季度进行,拦截的目标是一枚模拟战术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9.
根据隐身轰炸机计划,诺斯罗普公司的B-2先进技术轰炸机定于1988年8月作首次试飞.据信,试飞期限为9个月,这是在1981年末定下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三叉戟Ⅰ潜地导弹1979年底开始服役以后,即着手准备下一代三叉戟Ⅱ潜地导弹的研制。鉴于三叉戟Ⅰ导弹是为装备当时服役的海神核潜艇而设计的,导弹在外形尺寸和重量上都受到限制,以致命中精度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10,(4):47-47
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亚轨道太空旅游飞船3月22日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进行了首次试验飞行。飞船挂载在“白衣骑士二号”载机机翼下升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系挂”试飞。试飞只持续了几分钟时间,是飞船和载机首次一同升空,但两者并不分离。这次系挂飞行标志着飞船开始进入试飞阶段。试飞将持续到2011年,包括系挂飞行、独立滑翔和动力飞行。  相似文献   

12.
《航天控制》2000,18(2):80
前苏联政府于1983年做出研制世界上最强大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决定,其编号为PC-20B,西方的编号是SS-18“撒旦”。1986年3月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开始飞行试验,1988年8月,装备这种导弹的第一个团进入战斗值勤。以遥控方式实现导弹的发射,借助于火药燃气发生器将导弹从位于加固的井式发射装置内的运输—发射筒内“弹射”出来,在此之后启动第一级发动机。导弹能运载质量为88T的弹头,这是美国的重型导弹MX的有效载荷的两倍。位于弹头内的分导的10个核子弹头能够有效突破最现代化的反导防御系统,用一次打击消灭面积达500km2上的潜在敌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美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研制战略固体导弹。已研制的地地导弹有民兵Ⅰ、Ⅱ、Ⅲ和MN 导弹。MX 导弹目前正进行飞行试验,首批10枚导弹将在1986年放在现有的民兵地下井服役。侏儒洲际导弹目前正处于方案选择阶段,估计1987年进入工程研制,1992年初步服役。潜地导弹有北极星 A1、A2、A3,海神 C3和三叉戟ⅠC4。三叉戟Ⅱ1984年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估计1989年初步服役。这些导弹的战术性能见表1,从表1中的战术性能可以看出民兵系列导弹直径不变,长度变化也不大。但是投掷重量却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2000公里;潜地导弹从北极星A1到 A3,外形尺寸基本不变,射程却增加  相似文献   

14.
前言战略导弹的“研制周期”不能只理解成一个“时间”概念。纵观美国战略导弹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对研制周期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国家战略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敌情态势的不断变化,如果战略导弹的研制周期过长,那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出来的导弹可能会  相似文献   

15.
潘兴导弹自1960年2月24日进行首次研制性试飞以来,至今共进行了413次飞行试验,平均每年约25次。次数最多的一年是1973年,共发射32枚导弹。潘兴导弹的历次飞行试验均在美国国内靶场进行。在东部的是卡纳维拉尔角东靶场,在西部的则有犹他州格林河靶场、得  相似文献   

16.
SRAM是“近程攻击导弹”的英文缩略语。SRAM的射程为160公里,是相当出色的空对地导弹。SRAM这个名称会使人误认为是战斗机和攻击机上装备的战术导弹,其实SRAM是B-52轰炸机携带的相当重要的战略导弹。 1964年美国空军提出要研制SRAM,1966年10月波音公司中选为研制的主承包商。1976年12月开始用B-52轰炸机进行SRAM的非动力投放试验,1969年7月开始进行动力飞行试验。1970年4月SRAM首次从FB-111上发射,试验进展顺利,原计划发射39枚,而  相似文献   

17.
RIM—116A旋体导弹(原名ASMD)是由美国、西德、丹麦为其海军研制的一种超音速舰空旋体导弹,该种导弹成本低、重量轻、火力强,反应快,并且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旋体导弹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尤其是在两枚苏制廉价而结构简单的SS—N—2“冥河”巡航导弹击沉以色列“埃拉特”驱逐舰后开始研制的.旋体导弹计划是以原始的2.75英寸“红眼睛—2”计划(1972年)为  相似文献   

18.
潘兴Ⅱ导弹     
作为对付苏联部署SS-20机动中程弹道导弹的一项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正在计划研制和部署潘兴Ⅱ导弹。研制和预算 1958年美国开始研制潘兴导弹,1962年装备美国陆军,1964年把它部署在西欧,1969年改成潘兴IA。目前在欧洲有3个潘兴导弹营,共有108枚潘兴IA导弹服役。潘兴Ⅱ导弹于1974年开始研制,主要改进是提高精度。1978年开始加大射程,以对抗苏联的SS-20。1979年2月,潘兴Ⅱ进入为期56~57个月的全尺寸研制阶段。在此期间,打  相似文献   

19.
AAWS计划近况     
谢兴 《中国航天》1992,(1):24-25,29
美国陆军在前不久可能已对得克萨斯仪表公司/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先进中程反坦克武器系统(AAWS-M)提出了新的研制日程安排,但仍然希望在90年代中期用这种新的肩射武器装备部队。 国防部已指示陆军对该导弹的54个月和60个月的研制周期方案进行研究,而原计划的研制周期为36个月,后延长为48个月。  相似文献   

20.
1983年8月,法国为实施 SSAF 计划未来地空、舰空武器系统),在国防部、汤埘逊-CSF 和宇航公司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决定研制舰空反导弹武器系统 SAAM和面空中程武器系统 SAMP。SAMP 将用来替换目前的“响尾蛇”、“罗兰特”和“霍克”防空导弹。协议规定,这三个单位共投资15亿法郎(1982年币值)作为直至1988年的初步研制费用,三个单位均摊。汤姆逊-CSF 是 SAAM和 SAMP 两种武器系统的主承包商,负责火控装置和雷达,宇航公司负责导弹和发射装置。最近,马特拉公司也加入了这项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