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激光测距阈值角、动态回波率及保回波率作用距离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三者的性质。举例说明了如何用分析结果处理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利用傅立叶变换的性质,详尽地给出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应的距离变化函数的展开过程,为模拟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和对回波信号处理提供了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资料TB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3年5月14日黄花机场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TB=-32℃是对流开始发生的阈值温度;雷达回波图上对流性降水开始发生的阈值是:基本反射率强度20—25dBz,回波顶高达6—8km;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上,云顶亮温越低、基本反射率越强、回波顶高越高,其产生的降水也越强。  相似文献   

4.
介绍测试射频信号频谱时,减小测试误差的方法,分析了回波损耗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了石家庄正定民航机场出现的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风速最大的强雷暴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云图监测中小尺度天气时应配合各物理量场和动力场的分析结果,方能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的预报能力,而雷达回波可及时地跟踪即将发生的中小尺度天气,使之预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频谱识别技术利用海面及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差来滤除海杂波信号。为准确分析弹目交会时引信回波的多普勒频谱,采用了三维弹目交会模型对弹目不共面时引信回波进行模拟,利用等多普勒线划分海面区域进而计算海面回波多普勒频率,利用目标不同散射点合成的方法推导了目标回波多普勒频率的表达式,并在弹目飞行速率、弹目交会角及目标脱靶量等因素不同时对引信回波多普勒频率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以上因素对引信回波多普勒频率的影响,并验证了频谱识别技术在不同交会条件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技术在SAR系统的研制、SAR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SAR回波模拟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该问题开展SAR回波模拟方法研究,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基本原理的分析及回波信号数学模型的推导,提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方法,根据该方法采用Matlab进行了不同类型SAR回波模拟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单点目标、多点目标、面目标、分布目标及真实场景等多种类型的SAR回波信号仿真,对SAR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目标回波的分形特征和基于分形的识别方法,并用实际潜艇的回波数据进行了分形特征识别研究。在分析回波信号的时间域波形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分形理论,给出基于分形 Brown 运动的回波信号分形特征矢量提取的理论和方法;提取了回波信号的分形特征矢量;进而给出了基于 BP 网络的分类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提取水声回波信号目标特征矢量的方法与分类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风云一号卫星红外云图观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对2004年6月16日洛阳机场飚线过程的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及回波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飚线天气及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分析预报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用日本PTC-10A型差热分析仪,对吸波材料做热量-差热同步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吸波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热解性及燃烧性。研究发现,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提供的吸波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初始分解温度均在20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无回波室的正常使用要求。它为航标的制定和无回波室选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直升机回波信号的特征,根据其旋翼回波信号周期平稳的特点,通过对长观察时间获得的直升机旋翼回波信号的相关处理,提高对低信噪比闪烁脉冲串信号的检测能力以增大雷达对悬停直升机的检测距离。在此过程中,根据闪烁脉冲出现的周期,提出的基于互相关系数的检测器,可同时完成对悬停直升机的分类。给出了仿真和实际直升机回波信号的分析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飞行模拟训练需求,基于自然云与电磁波束相互作用的统计特性,设计了 1种自然云雷达图像仿真方案,给出了多个关键仿真模型的实现方法。通过雷达波束的子波束划分实现雷达波束充塞系数的估算,解决了波束充塞系数计算难度大的问题,并根据云的三维模型设计了雷达回波能量计算模型。通过将三维空间的计算转化到二维平面内以获取雷达波束中心与云团交点位置及参数,以此计算雷达反射率和雷达回波的距离衰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体现云对回波的衰减效应,以及波束充塞度对远距离云回波计算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速度回波图像,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从雷暴发生的机制出发,对2005年5月31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EC数值预报产品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的演变,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和通过对雷达回波图像的实时跟踪监视,在雷雨天气的预报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报和对外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近红外制导系统噪声分析的框架模型,在分析探讨主要噪声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本噪声立意,建立了探测器等组成部件基本噪声的功率谱分析式,设计出一种以红外探测器为抑制主体的减噪系统。通过目标、误差响应率的测定与跟踪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成都双流机场在2000年7~8月有35天内出现23次雷暴,经过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雷达图像的综合分析,发现该次多雷暴天气中局地性热雷暴和系统性雷暴各占一半左右。两者在云图和雷达图像上表现出的外形特征、时空分布、演变过程以及生成机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热雷暴发生在比较弱的天气形势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孤立的一片云块或云粒,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分散的、分布没有规律的数个小回波单体。系统性雷暴的发生往往与高空或地面一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尺度较大的带状云系或云团,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有系统的多个单体回波的集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实时驻留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控阵雷达驻留时间调度算法。依据工作方式优先级和目标信噪比来设计调度准则。首先分析了构建舰载相控阵雷达模型所需要的各种理论模型,包括自由空间目标回波功率、干扰模型、目标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雷达时间动态调度算法机制。最后根据建立的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模型分析驻留时间分配,目标信噪比检测的效能,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S变换进行雷达信号时频滤波去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变换自问世以来,凭借其优越性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中。针对深空目标雷达回波信号的复杂性,为了得到较好的雷达回波信号,将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滤波应用于雷达回波信号去噪中,并利用低通滤波器设计了时频滤波算子,克服了传统滤波去噪方法滤波因子不能随时间、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缺陷。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波形对比表明,滤波后能有效地去除噪声,很好地保留了原始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号特征,展示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滤波的可行性,为雷达回波信号去噪提供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雷达软件化接收系统回波信号脉冲压缩处理为例,利用FFT算法分析了雷达软件化接收系统脉冲压缩处理软件化的可行性,并进行雷达回波脉压处理的仿真.  相似文献   

19.
陈跃良  张柱柱  卞贵学  张勇  黄海亮 《航空学报》2020,41(10):423709-423709
38CrMoAl钢是飞机某频繁经受冲击载荷结构的主要材料,为了获得该钢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失效参数,本文对38CrMoAl钢开展了准静态试验、应变率从650 s-1至5 500 s-1的动态力学试验以及应力三轴度试验,对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微观观察分析,最后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材料的修正强度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38CrMoAl钢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敏感性,材料屈服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具有正应变率强化效应,应变率在10-3~5 500 s-1的范围变化时,屈服应力从450 MPa上升到了1 085 MPa,应变率为5 500 s-1时材料的屈服应力达到了准静态条件下的2.41倍。对材料组织的微观观察分析发现材料主要由呈现颗粒状的回火索氏体组成,材料在高应变速率加载下其塑性发生了下降,断口由韧窝型塑性断口向局部解理断面发生转变,韧窝尺寸也随着应变率的升高而变小。对Johnson-Cook(J-C)强度模型中的应变率强化项进行了修正,使修正后的本构模型可以更有效地描述38CrMoAl钢的动态力学行为,最后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材料的J-C失效准则参数。  相似文献   

20.
海上舰船目标的宽带雷达散射特征信号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许小剑 《航空学报》2009,30(2):337-342
提出一种将目标高频电磁(EM)散射计算多径回波模型与不同海况条件下粗糙海面前向复反射系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上舰船目标宽带雷达回波进行仿真和分析。简要分析了目标-海面相互作用的多径回波模型,给出了目标体的电磁散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海况条件下海面前向复反射系数随频率和擦地角的变化特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海面对舰船目标雷达回波的影响。对比分析舰船目标体直接散射及在不同海况条件下考虑多径效应时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变化特性,并在不同海况条件下对目标进行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