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Y-2气象卫星指令与数据获取站(CDAS)中的编码遥测机作为卫星监测系统,解调卫星的编码遥测信号,实时获取星上编码遥测数据,以便分析和掌握整个卫星的工作情况,对卫星进行正确的管理和使用。解调后的数据也送到运行控制中心(SOCC)。采用双机热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给出设计可靠的编码遥测地面系统的方法,包括副载波解调、IRIG-B型时统码解调、帧同步锁定,用计算机实时分析遥测数据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风云二号卫星指令与数据获取站(CDAS)实时遥测定姿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采用多级容错、多处理器并发运行体系结构,统一实现包括精太阳脉冲解调在内的模拟遥测信号实时处理、卫星姿态实时确定、编码遥测信号解调和数据实时处理、卫星星-地回路仿真测试及系统大容量数据、图形、字符实时处理、通信、记录等多功能、长寿命、高可靠实时遥测定姿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国外共进行3次导航卫星发射活动,均获成功,发射导航卫星3颗,均属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导航卫星,其中,2颗GLONASS-K1卫星,1颗GLONASS-M卫星;其他国家未进行导航卫星发射。截至2022年底,国外在轨导航卫星98颗;在轨运行并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90颗,其中,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31颗,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23颗,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24颗,日本“准天顶”(QZSS)系统5颗,“印度导航星座” 1(NavIC)7颗卫星。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计划的出台□□欧洲在卫星导航上的一贯立场,反映在1993~1994年间由欧洲联盟(EU)各国运输部长们批准的统一的卫星导航共同策略。该策略坚持认为现有GPS和GLONASS只能当作辅助导航,必需建立国际控制下的民间导航卫星系统。当时认为欧洲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组建民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必需分两步走。首先利用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对GPS的星基增强系统,即EGNOS,也称GNSS-1。获得相当的技术经验和财政支持后再建欧洲的民用导航卫星系统,即ENSS,也称GNS…  相似文献   

5.
GPS推动了导航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推动了导航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陈肇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荆其一陈宙(北京川页电气公司)1GPS系统的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建成是导航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它利用导航卫星发射的信号来进行定位,整个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控制站和...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8,(4):10
为保持欧洲的独立性,并改善“欧洲静地导航重叠业务”这一“伽利略”的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欧空局准备向其成员国建议兴建一个“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系统”(EDRSS)。该系统将是一个由3颗静地轨道卫星构成的星座,首颗卫星拟于2012年发射。日前升空的欧空局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将采用美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  相似文献   

7.
雷达卫星有效载荷舱正在装备中加拿大雷达卫星的有效载荷舱于1994年3月10日送往渥太华的加拿大空间局的戴维佛罗里达实验室(DFL)进行试验。有效载荷舱内有一台合成孔径雷达、一台计算机、专门的时序和控制设备、温控系统、能源和雷达天线等。有效载荷运到DF...  相似文献   

8.
X射线脉冲星导航1号(XPNAV-1)是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专用试验卫星。利用该卫星观测的单颗脉冲星数据,采用几何约束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轨道误差增长,但存在长时间定轨发散问题。针对XPNAV-1卫星拓展试验任务及脉冲星导航后续发展需求,利用多颗脉冲星的观测数据,研究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卫星自主定轨算法。首先,建立该卫星的轨道力学模型和观测方程;然后,详细论述EKF滤波算法和分段式定常系统(PWCS)的可观测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综合分析XPNAV-1卫星的观测数据、脉冲星对该卫星轨道的覆盖性以及系统状态的可观测性,进行自主定轨算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EKF的自主定轨算法滤波过程收敛,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导航卫星系统都已走向成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在1993年就已达到了各自的实用水平,而且它们的使用也在迅猛地增长。特别是在这两个系统可民用以后,随着它们功能的不断增强,利用卫星进行定位和...  相似文献   

10.
赵爽 《国际太空》2014,(7):16-2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指利用在太空中的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一种空间导航定位系统。目前。GNSS不仅成为世界各国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由于GNSS在国家安全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及经济体都竞相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在2020年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将完成现代化改造;而中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将部署完成。除此之外,日本、印度等国正在发展本国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及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军用卫星必须适应C4I系统发展的需要1.现代战争与C4I系统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世界态势仍动荡不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主要体现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其中包括信息战本身的错综复杂性,战役空间的非线性和纵深性、打击系统的快速性和致命性、采集敏感器数据的广泛性和信息用于决策的智能性等。C4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及智能系统,实际上是多媒体宽带业务,海湾战争就是一场数据率为4Mbit/S的信息战和C41系统的演练,因而对C4I系统又提出许多新要求。2.C4I系统对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北京市导航检测平台的时间量值传递系统,它以卫星共视法作为数据比对的条件,采用修正值预估技术和相位补偿技术来提高铷钟的准确度与稳定度。本系统可实时地将地方原子时标与UTC(NIM)进行比对溯源,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检测平台的时间量值可靠传递,保证地方原子时标与国家时间基准UTC(NIM)同步差在±10ns以内,以满足北斗导航产品研制、开发和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在星载计算机环境下的实时性和适用性,设计了基于FPGA+DSP架构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原理样机,导航原理样机中的FPGA用于系统的逻辑控制以及光子数据的存储;DSP则用于将接收到的光子数据进行转换、脉冲折叠、脉冲数据互相关处理、数据插值以及最小二乘滤波等算法。最后搭建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地面半物理仿真系统,系统以光子到达时间残差作为观测量,结合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基于滤波算法实现航天器的导航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导航位置误差优于10 km,速度误差优于1 km/s。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北京市导航检测平台的时间量值传递系统,它以卫星共视法作为数据比对的条件,采用修正值预估技术和相位补偿技术来提高铷钟的准确度与稳定度。本系统可实时地将地方原子时标与UTC(NIM)进行比对溯源,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检测平台的时间量值可靠传递,保证地方原子时标与国家时间基准UTC(NIM)同步差在±10ns以内,以满足北斗导航产品研制、开发和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世界导航卫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4,(2):32-37
2013年全球导航卫星的发射数量较少,成功发射了1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1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卫星和1颗“印度区域导航系统卫星”(IRNSS)。但是,几个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加紧卫星导航星座的研制和部署,不约而同地将全系统升级换代或投入运行的目标定在了202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摆脱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依赖,克服其有意或无意干扰情况下无法工作等问题,可采用机会信号(SOP)实现定位,低轨卫星机会信号具备信号功率高、覆盖性广及无需增建基础设施等优点。提出了利用轨道通信卫星(ORBCOMM)系统实现天基机会信号定位。通过对ORBCOMM卫星机会信号的通信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利用ORBCOMM卫星机会信号获取多普勒测量信息,建立了瞬时多普勒定位及其几何精度因子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卫星TLE数据结合轨道预测模型获得的卫星轨道信息实现ORBCOMM卫星机会信号定位。实测结果表明:利用ORBCOMM卫星机会信号可实现精度优于140 m的定位。研究成果对基于天基机会信号定位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利用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的国际移动卫星-3(Inmarsat-3)发展起来的“欧洲地球静止卫星导航增强系统”(EGNOS),能够为欧洲用户提供辅助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广域差分信息以及完整性信息业务。EGNOS设计服务期限为15年,能够提供商业应用。但是基于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航天器中,通信系统格式通常各不相同。随着载荷越来越复杂,通信系统的格式往往需要重建,而且由于缺乏灵活性,会产生许多限制。对于SMILE卫星中的紫外极光成像仪(UVI)工程任务, 为与国际对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设计实现了基于遥控遥测包应用标准(PUS)的通信与控制系统,根据通信与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PUS业务的选择和实现,对通信功能进行设计,按照PUS标准完成遥测遥控功能,并基于PUS业务提出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集成测试,结果表明电控箱通信与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能够完成指令处理、科学数据接收存储、故障诊断以及多种数据包发送,满足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香港亚太公司(APT)又与休斯公司洽购了第2颗亚太星一2。这是一颗三轴稳定的HS601卫星,有26台C波段转发器和8台KU波段转发器。预计1995年10月用长征火箭发射。1994年5月长征火箭将发射的亚太星一1有24台C波段转发器,是改进的自旋HS376型卫星。卫星将用于传输话音、数据、传真等各种通信业。亚太星一1将覆盖中国大陆、香港、印尼、日本、新加坡、越南。而亚太星一2将具有更大功率,它是为提供更大覆盖区而设计的,可以扩大到欧洲、俄罗斯以及印度。亚太卫星公司的两颗“亚太星”特性对比@张希舜  相似文献   

20.
赵爽 《国际太空》2013,(11):31-34
2013年7月1日,“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的首颗导航卫星IRNSS-1A由印度国产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成功发射升空。该系统将成为世界上第6个卫星导航系统。有着鲜明的印度特色,将对引领印度成为航天和导航大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