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摇臂式起落架的两种建模及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适坠性能要求,一种摇臂式起落架采用了双腔缓冲器。本文详细推导了拉格朗日方程下该起落架的动力学方程,并编程数值计算了四种状态的着陆性能。同时在Adams/Aircraft平台下建立了该起落架模型,通过编写子程序的方法实现了该双腔缓冲器的功能扩展。Adams/Aircraft平台下的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为起落架性能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相互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民用飞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Delphi和SQLServer开发了民用飞机缓冲器参数设计程序,计算了前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单腔变油孔型式、主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双腔定油孔型式的缓冲器的设计参数;然后基于ADAMS/Aircraft模块分别建立了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虚拟样机,并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符合要求;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进行起落架缓冲器不同型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腔变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提高了缓冲器的缓冲效率、双腔定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在大的下沉速度下降低了缓冲器的过载。  相似文献   

3.
飞机起落架着陆撞击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油—气式缓冲器结构形式.针对模拟起落架着陆撞击过程的落震试验模型.考虑起落架航向刚度和阻尼的影响,依据撞击过程中各变量间的运动关系.建立了描述着陆过程中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并采用龙格库塔法对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最后采用该方法对K8飞机主起落架(单腔)和某机起落架(双腔)落震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起落架双腔式缓冲支柱的动刚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双腔式缓冲支柱的数学模型,利用静力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并由静力试验、激振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建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双腔式缓冲支柱的静载荷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动刚度特性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双腔式缓冲支柱的动刚度随静位移呈现严重的非线性特性,振动频率对缓冲支柱的动刚度影响较小,而高、低压腔的充气压力对动刚度会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牛顿-欧拉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三体九自由度飞机对称着陆动力学模型.以某型双腔缓冲器起落架飞机为例,通过飞行实测不同状态下的起落架着陆动态载荷,仿真计算相应的着陆重量、着陆下沉速度及着陆姿态下的着陆动态载荷.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飞机对称着陆多体动力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舰载机起落架突伸性能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强  黄再兴 《航空学报》2010,31(3):532-537
以配置优化变截面油针的双腔油气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的二质量弹簧-阻尼动力学模型,从一组原始参数出发,考察了低压腔初始压力、高低压腔转换支柱临界行程位置、轮胎预压缩量以及油液缩流系数等起落架结构与充填参数的变化对舰载机突伸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以上各参数对突伸性能的影响有别于它们对缓冲性能的作用,并且对振荡特性和突伸时间的影响还各有侧重,一起构成了起落架突伸性能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起落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应用ADAMS/Aircraft模块建立了双三轮车式起落架的动态仿真模型。对其着陆动态响应进行仿真,最后计算了漂浮性能,并与普通六轮式起落架模型进行对比。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建立的双三轮车式起落架模型是可靠的。双三轮车式起落架能最大程度地增大飞机的漂浮性,延长跑道的使用寿命,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高飞机起落架着陆性能,需要探索设计缓冲器油针形状的有效方法。利用平面多体动力学建立起落架数学模型,并利用NSGA-Ⅱ遗传算法,以油针轴向不同位置的截面直径为设计变量,以起落架过载系数和缓冲效率为目标函数,进行起落架着陆性能双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缓冲效率并降低了过载系数,改善了轮胎载荷环境同时提升了起落架着陆性能;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特定缓冲器高性能油针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FAA-P-8110-2《飞艇设计准则》相关条款明确了飞艇起落架载荷的适航规范要求,为了使飞艇起落架 设计更好地满足适航条款,本文提出基于双弹簧振子模型的飞艇起落架载荷计算方法。根据经典动力学理论, 推导飞艇起落架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组;运用 Python语言的科学计算模块对模型进行编程、封装,形成便捷友 好的可视化仿真工具;以某载人飞艇型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起落架载荷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仿真计算起落 架载荷。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双弹簧振子模型的飞艇起落架载荷计算模型满足FAA-P-8110-2条款对起落架 载荷计算的要求;在给定的气囊内外压差下,起落架载荷随着气囊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计算地面回转工况下的回转力矩和回转机轮接地点地面载荷对起落架结构设计有重要意义,以共轴双轮式起落架和四轮车架式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假设轮胎与地面接触面为椭圆印痕,并应用极坐标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回转力矩计算公式和轮胎接地点地面载荷计算公式,并结合算例将传统方法和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回转力矩随着轮胎压缩量的增加而增加;传统方法得出的回转力矩偏小;对于共轴双轮和四轮车架式起落架,轮胎接地点处的扭矩占回转力矩的比例很小,同时接地点处存在较大的航向、侧向力.  相似文献   

11.
聂宏  乔新 《航空学报》1992,13(8):423-426
从理论上探讨缓冲器压缩比的选择范围。提出当缓冲器压缩比(静态对全伸展之比q_(so)、全压缩对静态之比q_(ms))的取值范围为2.5~4.5时,既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少缓冲器体积,又可以把起落架的动载荷限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并为以往经验地选取压缩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同威胁体的无人作战飞机初始路径规划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高晓光  杨有龙 《航空学报》2003,24(5):435-438
 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威胁体的路径规划新方法。从理论上建立了具有不同威胁体的局部空域路径选择原则,给出了根据不同威胁体建立相应路径图的步骤和方法。描述了基于图形模型的进化优化算法,并应用此算法进行了路径优化。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地突破了原Voronoi 图只能对相同威胁体进行路径规划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均三甲苯的层流燃烧特性及影响因素,利用高速纹影技术和定容燃烧弹开展了相关研究,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层流燃烧速度和Markstein长度等参数,结合均三甲苯化学反应机理揭示了不同初始条件下导致层流燃烧速度变化的关键基元反应,进而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均三甲苯/空气的层流燃烧速度拟合经验公式,最后对拟合公式进行了验证表明该经验公式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初始条件下均三甲苯/空气的层流燃烧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均三甲苯/空气的层流燃烧速度与预混气体的初始温度呈正相关,与初始压力呈负相关;Markstein长度与预混气体的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超兵  吕春红  尚腾 《航空学报》2018,39(4):321680-321680
针对航天器空间变轨的制导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轨道根数约束的最优制导方法。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直接建立航天器的最优控制模型,给出了位置速度表达式和协态变量初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不约束真近点角的前提下,推导了5个轨道根数的约束方程,并通过对轨道根数和最优控制理论中协态方程的特性分析,获得了另外两个约束方程。协态变量初值可直接通过求解7个完整约束方程组获得,进而得到最优推力方向。仿真验证了所提制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机动过程中飞机通气系统性能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箱通气性能计算是通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某型飞机的通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在网络算法和时间微分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通气系统供油油箱组和非供油油箱组内空气压力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飞机机动过程中油箱组通气的模拟方法。针对某型飞机油箱通气系统,模拟了某一特定机动过程下,各油箱组内空气压力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用于该机通气系统性能的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将小生境遗传算法(NGA)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FCS)的优化设计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选择目标函数及如何确定初始种群和算法运行参数。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参考模型的飞行控制系统优化策略及基于均匀设计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初始种群和运行参数的选择方法,根据规范要求将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转化到参考模型中,利用均匀设计方法优选出合适的初始种群和算法运行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飞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小生境遗传算法初始种群分布均匀,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A method and results of calculating the laser radiation power values necessary to place an 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 in orbit are presented; the values depend on the initial vehicle mass, velocity of the working fluid efflux from the laser rocket engine nozzle, velocity of vehicle motion, optimal values of thrust-to-weight ratio taking into account irreversible energy losses in the rocket engine jet.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a spacecraft with small initial mass is substantiated. A layout scheme of the propulsive system is proposed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divide total laser radiation power and to use atmospheric air as a working fluid.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s of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wo-phase flow being formed during adiabatic water efflux through axisymmetric cylindrical and Laval nozzle channels are present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saturated water in the range of initial pressures 0.6–4.0 MPa. The fluid efflux was performed into the air with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generalizing relations for calculating thrust pulse and critical flowrate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张强  曹义华  陈勇 《飞行力学》2007,25(1):84-88
针对民航客运需求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航班延误和空域拥塞问题,提出一种优化民用机场及附近空域空中交通流量的方法。通过空中交通走廊容量评估方法,对经典优化模型进行了发展和改进,建立起综合性优化模型;将机场和附近空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交通需求和容量的相互关系动态调整航班流量和机场起降容量;在优化计算时,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准确性的新型优化算法。通过算例对所述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以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流量优化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High altitude air-launched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L-AUV) is a new anti-submarine field, which is designed on the Lockheed Martin's high altitude anti-submarine warfare weapons concept (HAAWC) and conducts the basic aerodynamic feasibility in a series of wind tunnel trials. The AL-AUV is composed of a traditional torpedo-like AUV, an additional ex-range gliding wings unit and a descending parachute unit.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d conveniently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 of high altitude AL-AUV, a simulation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and an AUV 6DOF (Degree of Freedom) dynamic model. Executing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different wing's parameters and initial fixing angle, a set of AUV gliding data is generated. Analyzing the recorded simulation result, the velocity and pitch characteristics of AL-AUV deployed at varying wing areas and initial setting angle, the optimal wing area is selected for specific AUV model. Then the comparative simulations of AL-AUV with the selected wings are completed, which simulate the AUV gliding through idealized windless air environment and gliding with Dryden wind influenc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of wing design and simulation with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SIMULINK is accurately effective and suitable to be widely emplo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