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室有一台线切割机,切割薄工件时比较正常,切割较厚的工件时,经常在换向时断丝。原因是,在钼丝换向时,贮丝筒马达由一个方向换到另一个方向,中间有一个暂短的暂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钼丝等于静止不动,而加在钼丝和工件之间的高频电压仍然存在,步进电机也照样进给,钼丝和工件之间有一大的高频电流作用在该处的静止钼丝上,使该处的钼丝温度升高,钼丝变脆,时间一长在该处的钼丝抗拉强度减弱,容易断丝。  相似文献   

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工具(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放电电压是对放电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检测的重要参数.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定量研究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放电间隙电压量的变化特性与加工中峰值电流、工件厚度及切割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为准确检测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状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数控线切割是通过脉冲放电对被加工零件发生腐蚀而进行切割的(见图1)。在整块毛坯上切割零件时,由于多种因素使钢料产生弹性变形,切割部分偏移,正极负极之间短路,使钼丝老化、断丝,影响切割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一、产生变形的因素 1.钢材的选用和热处理操作 应用数控线切割工艺制造模具,样板等工具时,应注意钢材的选用。由于数控线切割加工是以整块毛坯先热处理淬硬后,再经线切割一次精加工成形,所以必须注意钢材的选用及热处理操作。  相似文献   

4.
本成果是用于控制轴承保持架冲窗孔加工的设备。由两部分组成 :与冲床衡接的冲孔模具和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微机控制部分、光电输入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显示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等五部分组成。全系统在统一时钟脉冲的控制下完成各种功能 ,当启动开关闭合后 ,程序使气夹电磁通电 ,并由CPU输出数个脉冲 ,经驱动电路按要求使步进电机旋转某一角度 ,然后电机自锁 ,这称为寻零过程 ,从而消除了机械传动间隙误差。寻零后 ,吸合执行电磁铁 ,随即冲头下落。当冲头离开工作时 ,固定在冲床上的光电头给出冲头离位信号 ,此时通过微机再次…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我厂测温自动化,我们自行设计制造一台WSJ-100型温度巡检装置。该装置中采用日本产的TR积分式数字电压表,作为模数转换部件。但是TR电压表输出编码逻辑电平(从-4.7伏到 3.7伏)同我国通用逻辑电平(从-6伏到0伏)不同,需要通过接口部件实现两种不同逻辑电平转换,以保持原信号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根据永磁同步电机(PMSM)转速来调节交轴电压的最大转矩法。算法对电压极限矢量圆与电流极限矢量圆定量分析,找到电机稳定运行时的最大转矩点,通过在电压极限矢量圆补偿定子电阻压降修正最大转矩点。通过直接给定交轴电压的方式,充分利用修正最大转矩点的电磁转矩,提高电机的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最大转矩点的定量分析,使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相逆变器输出侧接非线性负载时输出电压的质量易受谐波影响的问题,选用基于降阶谐振控制器(RRSC)的电压控制方法。与谐振控制器相比,RRSC能够进行正负序的分离,然后分别处理,并且计算量小,运算效率高。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次降低输出电压谐波含量,进一步改进了RRSC,并将其用于三相逆变器电压控制。最后,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降阶谐振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复旦型”数控线切割机的检修排故记录整理。分人工输入、光电输入、加工运算、断钼丝、高频电源、机床电气线路六个部分,共介绍了八十余条较有代表性的故障实例。检修时使用的仪器有:SBR—1或SBT—5型示波器、MF—14型万用电表、JS—6型或其它型号的晶体管测试仪。检修时请注意: 1.对于3 AK20 B三级管,要求Iceo<80微安,β在30~50之间,在实际使用中大多选取Iceo<50微安的管子。晶体管在温度变动时参数变化较大,所以Iceo这一参数越小越好。在双稳态触发器中,力求两管β这一参数相等,且不能太大,因β大了Iceo也大,温度升高后工作不稳定。 2.一般由三级管Iceo大、二级管反向电阻小等原因引起的故障,检查时要注意两点:①在测试台上是测不出毛病所在的,只有通过晶体管测试仪和万用表来测量才能找出毛病。②此种性质的故障一般仅在室内温度升至28℃以上并持续一定时间后才会较经常地出现,故必须在加工运算中仔细耐心观察,并根据逻辑分析来探索故障所在。 3.测量二级管反向电阻时必须用万用表的高阻档,使用15伏电源,才能判定反向电阻值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司宾强  黄玉平  朱纪洪  于航 《航空学报》2021,42(11):524853-524853
为了更好地、更高性能地适应航天器多极端工况对伺服系统输出特性的需求变化以及高可靠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可靠电机系统,其主要包括变结构控制器、可变结构驱动拓扑和变结构容错电机。根据系统所需,通过在线变换驱动器与电机绕组的连接方式,重构电机系统结构和参数,进而改变电机系统的输出性能,最终实现每个工况下均能达到航天任务所需性能最优的目的;在驱动器或者电机绕组发生故障时,亦可通过电机系统结构变换,将故障进行隔离并进行容错控制,让剩余的正常部分还能输出所需的扭矩,实现电机系统的带故障运行,保证系统具有故障-工作的高可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
RC电火花加工电源,随电阻R变小,加工生产率增高。但是,R值变小会使间隙放电困难,容易产生持续放电以至不能进行加工。如使电极作超声振动,即使R值较小,可得到高效率加工。图1是使电极作趣声振动的电火花(放电)加工电路原理图。在图中,超声波发生器输出功率150瓦,频率为24千赫,电极端部振幅12微米,电极材料是黄铜,直径为3毫米;工作液采用水,直流电源电压为100伏,电容C最大值为290微法:工件是高速钢。图2表示在上述条件下,电阻R(Ω)与加工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1.
13.J计数器运算不正常例一在加工运算过程中,第二位(cmm位)数码管显数次序为9、8、9、8、7、6、5、4、3、2、1、0→9、8、7、6、5、4、3、2、1、0→9、8、7、6、5、4、3、2、1、0、→9、8、9、8、7、6、5、4、3、2、1、0,以后重复上述过程。分析可能第二位J计数器有毛病,特别是触发器T_(J4)容易置“1”会有这种现象。首先检查该触发器。结果测得其T端电位脉冲门的510P电容的电阻只有500欧。换去电容后即正常。例二 5变1。在加工运算过程中,数码管显数次序应为9、8、7、6、  相似文献   

12.
一、我厂生产的某型“弹射火箭主通道体”(见图1),原系用万能机床加工。孔12-Φ50~( 0.17)、Φ60.376和螺孔12-M62×1.5-2用加高主轴箱和刀架的C620车床加工,加工一件需装夹24次,每班需两名工人操作,工件长204毫米,旋转半径大,牵涉空间位置广,操作者工作时精神紧张,既不安全又容易出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以永磁体磁通中含有3次谐波分量的五相凸极式PMSM为研究对象,在无故障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五相绕组缺两相故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缺两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PTC)策略。该策略通过构建五相电机缺两相后的α1β1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基于当前周期的基波磁链信息和基波转矩信息,挑选出下一周期逆变器输出的最优电压矢量。为了实现平滑转矩,基波转矩采用总转矩给定值前馈补偿的方式以抵消电机缺相后3次谐波磁链耦合至α1β1空间而产生的转矩脉动。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能够在互相电机缺两相故障情况下平稳运行,且能实现正常运行到容错运行的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14.
永磁容错电机最优转矩控制策略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磁容错(FTPM)电机不仅具有容错和故障隔离能力,还继承了一般永磁电机功率密度大、转矩脉动小的优点,故在航空用电力作动系统中得到大力发展。最优转矩控制(OTC)算法可以实现电机在正常和故障时(一相断路或短路)输出电磁转矩脉动最小化。本文设计了750 W六相十极FTPM电机最优转矩控制系统平台,提出了两种简单实用的绕组故障诊断方法,对最优转矩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故障前后转矩转速性能基本不变,且转矩脉动均小于20%,故障时动态响应快。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车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运行过程中直流母线电压跌落造成电机基速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直流母线电压实时调整PMSM直轴电流的弱磁控制方法。当电机母线电压低于给定转速所需要的母线电压,且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时,通过判断电流调节器输出的电压综合矢量与实时直流母线电压,来调整电机直轴电流,从而维持恒定转速。根据所提控制方法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直流母线电压跌落带来的转速突变的问题。最后,在仿真的基础上搭建了试验平台,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弱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四相永磁容错电机的SVPWM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元  孙玉坤  朱纪洪 《航空学报》2009,30(8):1490-1496
为了提高四相永磁容错电机(FTPMM)在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控制性能,在分析其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实现电流、磁链、转矩的解耦控制创造了条件,设计了基于H桥的容错驱动,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四相永磁容错电机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并巧妙设计了零矢量的插入顺序和重合矢量的选择顺序,方便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实现。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在系统正常工作时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庄圣伦  黄文新  卜飞飞  苏宁 《航空学报》2014,35(12):3415-3424
在航空变频交流电(AC)源中,为保证机载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发电系统应具备适应不对称负载的能力。为了分析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DWIG)的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带不对称负载运行的性能,提出了一种负载多端口网络不对称分析方法。首先,推导出三相四线制不对称负载的多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其次,将其与DWIG的正序、负序和零序等效电路结合,建立完整的DWIG不对称运行的等效模型;最后,根据该模型列写相应的方程并进行求解,最终得到DWIG不对称运行时的输出电压。基于该分析方法,可实现对该发电系统带不对称负载运行性能的定量分析,并得到了电机参数对于输出电压不对称度的影响。样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一致,验证了DWIG具有较强的带不对称负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维定常分离流和涡运动的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和分析了物体表面上的分离形态,指出若分离线从奇点始,该奇点为鞍点;若在奇点终,该奇点为结点。若分离线上有很多奇点,其鞍点和结点是交替分布的。分离线的起始,可能有三种形态:一种称之为闭式分离的鞍点起始;一种为正常点起始;一种为鞍、结点组合形态起始。可以把正常点起始和距离很近的鞍、结点组合形态起始称之为开式分离。在一定条件下,闭式分离的形态,先转变为鞍、结点组合的形态,然后过渡到正常点的开式分离。第二部分研究了旋涡沿其轴线发展过程中,其横截面流线形态的发展,指出旋涡轴线上物理量λ=(1/ρ)(ρw/z)是决定流线形态的重要参量。如果λ>0,截面流线在涡心附近是稳定的螺旋点形态。如果λ<0,为不稳定的螺旋点形态,如果λ=0,流线形态是中心型的,当沿涡轴λ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时,相应在涡心附近截面流线由稳定螺旋点形态变为不稳定螺旋点形态,或由不稳定螺旋点形态变为稳定螺旋点形态;并且从λ由正到负的变号点起,截面流线产生稳定的极限环,或从λ由负到正的变号点起,产生不稳定的极限环。旋涡破裂只能发生在截面流线为不稳定螺旋点形态的区域中,在通过涡轴的纵向平面内,破裂点处的流线形态是鞍型的。破裂涡的合拢点处在不稳定的极限环区域内。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上部开口的环形液池,加载径向温度梯度将使气液接触面上表面张力分布不均匀,耦合于地面的重力作用,将会驱动薄层流体形成浮力-热毛细对流。当径向温度差ΔT达到某一临界值ΔTC时,一定厚度的液层表面就会出现具有一定规律的振荡现象。实验采用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系统,测量了液池表面某点位移随液层厚度h和径向温差ΔT的变化曲线,讨论了浮力-热毛细对流表面振荡的临界温差及两种驱动力的耦合问题,进行了表面畸变参数的无量纲分析,考虑了起始环境温度对临界温差的影响,推导了振荡相对较强时液层的厚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刘振明  刘晨  刘楠  童大鹏 《推进技术》2021,42(11):2625-2632
压电式喷油器可充分利用压电叠堆执行器驱动力大、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的优势,已成为新一代电控喷油技术的研究热点。为探究热-电场下压电喷油器内部执行器动态特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压电执行器热-电-力多场加载动态测试系统,分析了在不同电场和热场下压电执行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和位移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电执行器响应速度随充放电过程峰值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稳定位移随驱动电压增加也基本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电压由100V增加到160V,最大稳定输出位移增加了约57.9%,但充放电时间有所增加;当电流超过14A、电压超过140V时变化趋势减缓;温度低于100℃时,压电执行器的最大稳定位移随温度升高基本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尽管充放电过程峰值电流有所增加,但受执行器材料等效电阻和电容的变化影响,响应特性仍变差;当温度超过100℃时,由于逐渐接近材料的居里温度点,执行器输出位移急剧减小,且响应时间明显增加,不利于压电执行器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