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环形燃烧室总噪声级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某型航空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噪声总声级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测试数据对该网络进行了训练与应用.仿真结果表明,此网络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拟合出燃烧室噪声总声级与燃烧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对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声疲劳和可靠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噪声总声级多元回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航空发动机环行燃烧室测试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燃烧室噪声总声级和燃烧噪声峰值及峰值频率的拟合模型,所提供的噪声数据可供研究发动机燃烧室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噪声测试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建立了燃烧室噪声及动压预测模型ARMA(17,16),并用其对噪声时间历程进行了最佳预测.  相似文献   

4.
某环形燃烧室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某环形燃烧室性能试验时,燃烧噪声的近场声压测量与谱分析,获取了有关燃烧室噪声源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大量有有信息,并对比国外相关的试验与理论计算进行了类比分析,给出了该环形燃烧室燃烧噪声的特征频率范围。利用燃烧过程中进气流量,压力,温度和余气系数改变时噪声谱测度与分析,得到了燃烧噪声值随进口气流参数和余气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识别出该燃烧室进口温度对其火焰筒二股气流进气孔产生的进气喷射噪声频率变化范围,为进一步开展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声疲劳激励源研究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航空发动机环行燃烧室噪声测试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燃烧室噪声及动压仿真模型ARMA(17,16),并用其对噪声时间历程数据进行了最佳预测。  相似文献   

6.
木文论述了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噪声的性质及类型,介绍了燃烧噪声声功率的预测公式和测试方法以及从远场噪声中分离燃烧噪声的三信号相干技术。文中还介绍了燃烧室部件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时燃烧室外部声场的测试结果,验证了燃烧噪声的性质,并根据声强测量结果估算了从燃烧室侧面辐射的声功率。最后,论述了从外部测量结果推测燃烧室内部声谱的法则。  相似文献   

7.
燃烧不稳定不仅影响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而且还是造成燃烧室火焰筒薄壁结构声振耦合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燃烧不稳定性的非稳态运动与燃烧室火焰筒的固有声学振型密切相关,因此对燃烧室火焰筒进行声学特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环形燃烧室火焰筒声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燃烧室火焰筒的声学特性.分别对常温常压下和高温高压下燃烧室火焰筒的声学模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相应的声学固有频率和振型,为发动机燃烧室结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促使发动机的性能越来越好,燃烧室所产生的噪声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燃烧室产生的噪声无法直接测得,目前是通过半经验模型可得到预测噪声。本文提出飞机发动机燃烧室边线噪声的预测方法,先算出起飞航迹,然后采用SAE算法预测发动机燃烧室静态噪声,通过修正因子修正到边线状态,从而获得噪声级。采用Matlab编程实现噪声的预测,不仅极大缩短工作时间,并且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为今后燃烧室的噪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声波传感器与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提出一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环形出口温度场重建的方法.首先确定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处声波速度与温度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最小二乘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环形出口温度场进行了重建.仿真结果表明,温度场重建结果的相对平均误差在3%以内,相对最大误差在6%以内,该方法具有测温范围宽,可测得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环形出口截面温度分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某型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流量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型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频繁发生单位燃油消耗率(SFC)过高的故障,在自行设计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流量测试试验器上,运用模拟压比和模拟马赫数准则,采用冷吹风流量试验法,对比测试了某型发动机燃烧室与原型燃烧室火焰筒空气的流量,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流量分布均匀,与原型燃烧室火焰筒流量相同.该试验法耗时短、成本低,对开展燃烧室火焰筒内空气流量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某环型燃烧室燃烧噪声的近场声压测量和谱分析中得到了该燃烧室燃烧噪声的峰值频率范围,并结合燃烧室燃烧性能和对比国外相关试验与理论计算,分析了进口气流参数和余气系数对燃烧噪声的影响,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用于燃烧室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噪声测量系统以及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测量结果的修正。根据大量的测试结果分析了燃烧室噪声的规律和总声级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噪声频谱分析及声激励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燃烧室的声激励源、环形燃烧室内高阶声模态及其截止频率。综合分析了燃烧室冷吹和热态各工况噪声测试结果。对声激励的高能量区、燃烧噪声主峰以及一些重要的离散频率分量进行了分析和识别。  相似文献   

14.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纹影图像常存在大量噪声信号,如何高效、准确提取燃烧流场图像的主要波系结构成为当前亟需探索的问题。以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冷流到氢燃料点火阶段流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发展一种燃烧室内流场的关键波系结构快速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图论的超像素分割方法对纹影图像进行聚类分割,为语义信息明显相同区域分配伪标签;其次,设计了一种全卷积特征提取神经网络,并使用残差结构对各个通道进行加权,提取纹影图像高级语义特征;最后,使用交叉熵目标函数优化网络模型,并通过阈值滤波操作去除噪声像素点,提升语义分割效果。结果表明:与K-means及自适应高斯阈值方法相比,本文提出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和交并比指标性能明显是最优的,能够准确完成燃烧流场纹影图像语义分割任务,可以更加清晰地反应流场内的主要波系和剪切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系统动力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氢发汗冷却流量、燃烧室压力和燃烧室混合比对发动机系统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推力和喷管扩张比保持恒定时,①随着氢发汗冷却流量的增加,燃料泵扬程大幅度增大,氧化剂泵扬程小幅度减小;②当燃烧室压力在20MPa之前,泵的扬程增加与燃烧室压力的增加近似成线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较低以及凝相粒子分布规律不清楚的现状,本文建立了一套评价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双补燃室试验装置和研究凝相颗粒分布的取样装置。对比研究了结构相同的补燃室内的参数,其误差小于0.5%,说明该装置可以用于精确对比不同补燃室的燃烧效率。然后应用该装置完成了补燃室长度分别为600mm、800mm、1000mm,进气角度分别为30°、45°、6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粒子的粒度分布规律和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该规律与数值分析的规律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气角度不变情况下,补燃室长度增加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燃烧室压强提高,凝相粒子直径明显减小,B粒子燃烧更充分;在补燃室长度为1000mm的情况下,进气角度增加有利于燃烧效率增加,燃烧室压强提高,粒子直径减小,B粒子燃烧更充分。双补燃室发动机是评价补燃室燃烧效率的有效装置,粒度分布和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补燃室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高温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结构及RR等国外发动机公司的研制经验,阐述了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试验器应当采用的合理布局。结合各类主燃烧室试验器的结构,以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为目的,介绍了4种可用于燃烧室试验器温度场测量的技术,同时给出了1种燃气分析燃烧温度通用计算方法。对4种高温测试技术在不同类型燃烧试验器上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燃气分析方法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具有可测量高温、数据精度高、高压环境性能可靠、在使用寿命周期内成本低的优势,是目前温度场测试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喷嘴模型燃烧室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原因,采用非稳态雷诺平均(URANS)方法数值研究了其燃烧不稳定性和声学特征。两相燃烧条件下,燃烧室压力振荡幅值约为室压的10%左右、最大不超过25%,且以纵向和横向振型为主。一周六径隔板对横向振型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纵向振型影响较小。与液-液撞击式液氧/煤油发动机模型燃烧室相比,本文研究的燃烧室中煤油液滴没有发生超临界蒸发现象,第三邓克尔数较小,诱发燃烧不稳定性的激励源较弱。进一步通过数值定容弹激发了燃烧室多模态声学特征压力振荡,并得到了其振荡特征频率、幅值和衰减率。结果表明,气喷嘴具有四分之一波长喷嘴特征,能显著减小目标振型的幅值,而集气腔对纵向振型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其他振型也有程度不同的抑制效果。因此,较弱的燃烧不稳定性激发机制以及隔板、气喷嘴和集气腔对纵向和横向振型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得该液氧/煤油发动机气液同轴燃烧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mixing section configurations on the Mg-CO2 Martian ramjet combustion efficiency. It was carried out at a mainstream mass flow rate of 110 g/s and a temperature of 810 K. The chamber pressure was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and Oxidizer to Fuel(O/F) ratio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gine achieved self-sustaining combustion and worked stably during experiments. The pre-combustion chamber is needed to increase the 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