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密围绕航天结构未来发展需求,以增材制造复杂产品研发为研究对象,对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把设计、仿真和制造有机统一起来,把工艺设计纳入结构设计流程,通过仿真驱动设计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航天领域增材制造产品研发,对传统设计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转型具有积极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Teamcenter PLM解决方案为核心,在三维数字化设计与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三维数字化产品制造平台,打通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到车间现场生产执行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产品研发协同、工艺制造协同和工装设计协同效率,实现企业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线缆类产品在总装、测试过程的可行性和可达性,在基础设计完成后开展数字样机的可视化虚拟装配分析,结合工艺装备模型,针对关键部件进行装配路径分析,基于人机工程开展流程仿真分析,以确保产品整体方案设计具备工程化制造能力.采用虚拟装配技术,进行线缆产品的模拟装配,用以验证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的正确与否,最终形成标准化仿真...  相似文献   

4.
结合航天企业产品制造过程质量体系审核中出现的不符合项,本文阐述了工艺设计和开发过程对从事航天产品制造单位的重要性,分析和介绍了航天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策划、实施方面的内容与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航天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需关注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产实践应用出发,谈了零件设计与切削加工、热处理工艺三者的关系,阐述了设计人员懂得一些切削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方面的知识,对设计出质优价廉产品的重要性;同时,切削加工工艺与热处理工艺有着密切关系,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只有处理好三者相互的密切关系,才能使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艺标准化工作在航天产品可制造性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将工艺标准化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可在产品设计阶段有效提升其可制造性评估的准确性,并提升产品本身的设计品质;在工艺设计阶段可提升模型可制造性的检查效率,有利于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7.
7475合金复杂薄壁件的超塑成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椭球形零件为例,介绍了7475合金复杂薄壁件的超塑成形技术。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成形过程实施仿真,从而突破了零件壁厚均匀化、模具的设计、超塑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等技术关键,采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具CAD/CAM设计和制造,实现(产品、工装)设计、工艺、制造三结合,所制造的某型号复杂薄壁件在形状尺寸精度、壁厚机械性能要求等方面均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工艺设计作为连接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的桥梁,直接决定着航天产品的制造质量、周期和成本。为实现未来智能化工艺设计需求,研究确定工艺设计的主体内容架构、工艺构成要素、结构化表现形式,并最大限度地量化构成要素的指标至关重要,最终为实现知识重用、通过关联条件自动索引知识组合应用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CAPP即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人员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制造方法,是将企业产品设计数据转换为产品制造数据的一种技术。随着制造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特别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传统的工艺设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动化和集成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数字化制造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提升数字化制造能力为主题,从国内外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趋势、航天产品数字化制造模式与体系、协同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数控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主办,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1.
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杂结构产品研制对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工艺设计方法及其三维应用模式,阐述和分析了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实现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三维工艺模型为基础的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方法在复杂结构产品的研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工艺设计水平,缩短研制周期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技术,以Pro/E和Intralink为协同设计平台,首次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全三维数字化模型设计。通过将设计、工艺、材料和制造等相关信息包含在三维模型中,并将三维模型电子分发下厂,实现了用MBD模型完全取代传统研制模式中的二维图纸;同时基于MBD模型实现了三维仿真和装配过程分析,减少了方案反复。结果表明采用MBD技术的三维模型设计可显著提高产品研制效率,并为三维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孟军 《火箭推进》2008,34(1):36-38
亚音速进气管是用于某课题仿真模拟试验设备的关键部件,设计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主要技术难点为导管的加工、整流栅上整流孔的加工以及设备整体形位公差的保证。通过系统的工艺试验和技术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法,解决了设备制造中的技术难点,使设备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 ,制造厂家必须在整个生产经营中 ,实施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策略。柔性计算机集成制造 (CIM)可以缩短设计制造周期 ,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的质量 ,将产品、工艺和制造管理信息综合于交互式网络中 ,极大地减少了生产产品所需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工艺是设计变成产品的桥梁,只有先进的设计,没有先进的工艺就不可能制造出先进的产品。航天事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先进的工艺技术的,工艺工作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航天工艺》就是宣传、交流、推广航天工艺成果的理想窗口。  相似文献   

16.
工序模型动态集成了航天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工艺、制造等信息,工序模型构建是航天制造领域三维工艺设计的关键内容,可为控制航天器制造工艺状态、提高加工质量提供使能工具。首先,介绍了正向和逆向两类建模方法的技术原理与特点,将主要建模方法分为特征法、工艺信息法两类;其次,深入分析了切削体造型等不同技术方法的原理与特点;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关键问题并展望其发展方向。本文可为今后航天结构件工序模型自动构建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面向力学域与制造域相结合的、采用成形制造工艺力学模型精确表征制造特征影响的先验设计方法,并结合先进的边缘约束无模旋压成形工艺阐述先验设计理论方法与设计流程。通过旋压工艺力学模型获取箱底结构的制造工艺特征,针对制造工艺特征建立内压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旋压工艺特征对稳定性的影响,与传统的一阶模态缺陷、单点凹陷缺陷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先验设计方法能够较好地捕捉制造工艺特征引起的结构屈曲模态的改变,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工艺规范是制造企业积累沉淀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工艺规范的体系架构,明确框架总体搭建思路,形成产品分级分类原则,解析产品工艺规范设立的6大维度,构建制造特征与标准工序的映射关系,确立不同类别工艺规范的内涵,形成面向航天硬件产品的工艺规范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单元制造(Cellular manubacture)是基于成组技术的原理提出的一种较新的制造方法或策略。根据零件族建立起来的加工单元,改变了传统的机群式的机加车间的布局。由于它能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中间在制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生产工程界的关注,在国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制造单元的设计,可以零件族人手,沿工艺规程的线索,扩展到机床,如产品流分析法、分类编码法等;亦可从机床入手,分析产品零件,如关键机床法和考察机床之间相关系数以形成初始制造单元。制造单元需逐步完善,往往采用排队模型和仿真模型以评价和改进系统。  相似文献   

20.
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创新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模式,提高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水平,某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采用了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模式.采用自顶向下设计模式和多层骨架方案,建立了发动机骨架模型,实现了无纸化接口协调;基于模型定义技术,将设计、工艺、材料和制造等相关信息全部包含在三维模型中,用三维模型完全取代了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二维图纸;通过建立IPT开展协同设计,工艺人员并行介入产品设计流程,提前了解产品结构、开展工装设计和工艺模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可显著提高发动机研制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并为三维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