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3.4377铝合金材料典型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拉深成形原理,介绍了零件的特点,对零件成形时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所选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该零件拉深成形的工艺参数计算和选择,确定了零件成形的模具结构以及拉深成形次数和每次拉深成形的深度,进行了工艺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成形过程参数,并对成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以后该类材料的拉深成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温介质成形工艺对TA1钛合金板材进行了筒形零件拉深过程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模拟分析及高温条件下拉深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介质成形工艺适用于钛合金板材,并能显著提高钛合金薄壁零件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TC1钛合金端盖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零件的成形难点,对热拉深工艺的模具材料、温度、压边间隙、拉深速度等对零件成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法可实现薄壁、大拉深比的TC1钛合金零件的精确成形,采用空气脱模的方式可获得平面度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为类似零件的取件提供了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液体为介质成形零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充液拉深成形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本课题从成形力、模具、拉深比及成形精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充液拉深成形与传统工艺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高温合金复杂薄壁零件多道次充液拉深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宇  万敏  周应科 《航空学报》2011,32(3):552-560
充液拉深(HDD)技术是薄壁零件成形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难成形,复杂薄壁结构的某型发动机高温合金板材零件,通过分析锥面自由悬空区的起皱失稳现象,设计了多道次充液拉深结合刚模成形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工艺验证试验,研究了预成形高度和终成形液室压力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零件最终成形质量的影响,探讨了...  相似文献   

6.
纯钛板材冷拉深成形困难,起皱和断裂是成形过程的主要失效模式,合理控制成形过程中的压边力,可以消除这些缺陷,提高成形性能.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及有限元理论,运用动力显式算法建立一钛合金薄壁半球形零件拉深成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压边力对拉深成形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位压边力较小时(0.4 MPa)会导致拉深件在法兰区出现皱纹,当单位压边力大于0.8MPa时,会在凹模圆角外侧壁发生破裂现象.  相似文献   

7.
MGH956合金为国内仿MA956合金研制的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对MGH956合金板材进行了埃里克森杯突、拉深、扩孔、弯曲、锥杯和成形极限图等试验。通过试验,对于MGH956合金板材,建议采用具有拉深、胀形或拉胀复合成形特征零件的热成形,减少或避免用于具有较多翻边特征的零件加工。  相似文献   

8.
复杂型面零件充液拉深失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普通拉深无法成形的复杂零件,充液拉深成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自行研制的充液拉深成形试验机上进行工艺验证实验,对复杂型面不锈钢零件充液拉深成形过程中出现的起皱、破裂和不贴模3种失效形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液室压力、压边力和拉延筋深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失效的影响和作用规律,优化了液室压力和压边力加载曲线以及拉延筋参数.结果表明,液室压力加载曲线应与板料悬空区变化趋势相协调,压边力加载路径应与液室压力相匹配,为消除悬空带过渡区的内皱,必须设置合适的拉延筋.  相似文献   

9.
湘江-125摩托车是我公司今年试制成功的一种目前国内车型较理想的家用轻型两轮摩托车。而其上的油箱(如图1所示)是该车美观程度最关键的零件之一。油箱上半部又是最难加工的零件,它形状尺寸如图2所示。由于形状复杂,又是小开口,加工这样的零件过去一般都采用分块组合焊接的方法。为了保证零件质量,使表面光滑、平整、无焊缝,我们采用了整体拉深、冲压胀形成形的工艺,终于成功地加工出了该零件,并且投入了中批生产。整体拉深冲压胀形的成形工艺首先必须确定合适的拉深半成形毛坯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拉深毛料的形状和尺寸。同时还应决定合理的工  相似文献   

10.
由于钛的优越性能,使它成为心脏起搏器的良好材料。目前国际上生产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心脏起搏器均为钛制的外壳。钛板的成形性较差。钛的深拉深一般都要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如图1所示的钛壳,尺寸小,但零件的深度大,因而拉深的变形程度大,象这样尺寸的零件,即使成形性最优良的材料也不能一次拉深即成,更何况是钛板。根据拉深理论分析,采用差温拉深法有可能用一次拉深即达到成形目的。其结果可达到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模具套数的目的。所谓差温拉深就是在拉深过程中在毛料的凸缘上加热,使主要变形区(即凸缘)的材料变形抵抗力显著地降低。另外,在易被拉裂的筒壁部位给以有效地冷却,借以强化筒壁的强度。试验结果,证明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充液形成工艺的航天火箭整流罩零件,通过数值模拟的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数值模拟可以给试验提供正确方向,也说明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根据现场的试验情况,基于实际制件过程出现的一些缺陷,调整液室压力与压边力加载曲线,根据零件的拉深高度进行合理匹配,最后达到控制整个冲液成形过程的起皱和破裂的问题。实现了充液拉深工艺在大尺寸薄壁整流罩构件上的工艺升级,大大提升了零件的表面质量,从而可以解决传统落压工艺的多道次拉深工序、多道次退火及多道次敲修导致的零件变形与表面质量差等问题,从而保证零件在生产过程中表面质量和成形精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曲面类零件中较为典型的圆锥形件的冲压拉深成形过程。通过分析变形毛坯不同部分在冲压成形中的作用及变形实质 ,归纳了圆锥形零件的变形特点 ,并在跟踪毛坯上各金属质点的位移轨迹、分析变形各质点贴模过程中位移与变形关系的基础上 ,找到了圆锥形零件冲压成形中最有可能产生起皱、破坏缺陷的危险点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碱性蓄电池箱盖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阶梯长方盒形零件拉深成形工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属异径三通管接头的爆炸拉深试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忠孝金属三通管接头的制造(含同径三通和异径三通两种),通常采用铸造后车管螺纹的方法,也有采用热轧管段液压成形后再车制的办法。本文利用爆炸拉深工艺对成形如图1所示的零件进行了试验和探讨。1爆炸...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飞机唇口蒙皮零件的结构特点,着重述拉深成形和爆炸校形的工艺方法,简要分析了制件表面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会廷  高霖  沈晓辉  李泷杲 《航空学报》2010,31(6):1266-1271
 基于铝合金等难成形板材的需要,提出了双路径自然增压充液拉深新技术。用有限元法对铝合金2A12O双路径自然增压充液拉深进行研究,探讨径向压力和液池压力单独变化时对壁厚分布的影响;得到合理的液池压力和径向压力加载路径以及合适匹配比;分析了该方法中液池压力和径向压力成比例变化时,壁厚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采用15.0~20.0 MPa的液池压力,并将液池压力经增压活塞1.45倍增压后引到毛坯法兰边缘,可获得壁厚分布比较均匀、成形质量较高的零件,并能显著提高板料的极限拉深比;液池和径向压力的比例变化影响成形零件的壁厚分布,并且在不同的成形阶段其影响趋势不同。对模拟分析得到的压力加载路径和增压比进行实验,得到拉深比达2.65的铝合金2A12O杯形件,并建立其成形合理的压力区域。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对制定拉深零件的毛料几何外形考虑不周,大都简单地选择了不开口毛料,按不开口毛料计算和设计模具,因而对成形复杂或较深尺寸的盒形、帽形零件造成模具套数多,需增加中间退火工序,零件表面质量不好,废品率高。后来,我们在合理选用拉深毛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厚板冲压毛坯具有比铸造、锻造等毛坯重量轻,强度比高,耐疲劳性好,加工方便,生产周期短,省材,成本低,并且能加工出用其他方法无法加工的复杂形状零件等优点,因此,在国外很多发动机制造公司非常重视这一技术,凡发动机机匣的内外安装边,需要通过切削加工的薄壁筒形件,锥简形件和曲面形筒件等,几乎都采用厚板冲压毛坯来加工。厚板冲压成形与薄板冲压成形有许多不同点。合理选择拉深成形的冲模间隙和凹模圆角半径,对于厚板的拉深成形能否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下面是有关厚板拉深成形时冲模间隙和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拉深件中往往有很多零件需要采用多道工序才能得以完全成形,但我们总是力图寻找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希望能以最少的拉深次数来达到所需要的各种形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则往往需要我们在工序分布和工序设计以及模具设计中必须经过反复的思索和探讨。除了尽可能地通过改变各种工序中的状态分布来减少工序,以及改变拉深的条件、润滑、拉深速度和模具的设计,制造质量以外,有时往往还可以利用零件上特有的条件,或者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拉深比、阶梯锥形的航空发动机隔热罩薄壁件,基于塑性力学方法分析了其充液拉深的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道次充液复合成形方法,设计了等裕量函数法以快速、合理地确定各道次变形量的分配。通过数值模拟和工艺试验,研究了关键变形量——预成形高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成形过程中起皱、破裂的失效形式。结果表明,提出的工艺方法可实现复杂薄壁隔热罩构件的整体精确成形,选择适当的预成形高度可获得壁厚均匀、成形质量较好的零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