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席中琴 《航空学报》1995,16(1):39-42
从理论上证明了已确定的电子设备舱电子设备冷却系统流量分配比与部流量和飞机飞行高度无关的这一特性;并给出了试验结果。可大大简化以往用来模拟不同飞行高度状况的繁琐试验,从而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和能源,同时其试验周期也可缩短。  相似文献   

2.
正飞机在飞行状态时,电子设备舱通风系统需要根据设备热载荷向电子设备提供有效的通风量进行冷却以保障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并通过排气系统将电子设备散发的热量排出机外。电子设备舱排气系统主要由排气风扇、低压管路、排气活门、推力回收喷管、单向活门和区域温度传感器等组成[1]。电子设备舱排气系统通过安装在低压管路和飞机蒙皮之间的推力回收喷管将废气排出机外[1]。该型民用飞机的电子设备舱排气系统的排气流量需满足飞机厨房和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型实验和数值方法,针对特定的涡轮集气腔结构进行了出流特性研究。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全尺寸基准涡轮集气腔的模型实验研究并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其次,在接近发动机真实气-热参数条件下进行系列的数值模拟,分析进出口压比、腔室高度、出流孔孔径和出流孔轴向位置等对出流孔流量分配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集气腔出流流量分配的不均匀性之外,气流与热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也导致明显的出流温度不均匀性;改变出流孔轴向位置距离、增加集气腔腔室高度是在不影响集气腔通流能力下改善出流均匀性的有效技术措施,当出流孔轴向偏置距离或集气腔腔室高度达到一定值后,其对改善出流流量分配均匀性的作用趋于微弱,但对于改善出流温度分布均匀性依然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当前燃烧室流量分配试验采用的堵孔法的合理性,按照某单管燃烧室流量分配试验的实际流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试验本身存在的方法误差和根源,据此提出了采用堵孔法和单侧积累式堵孔法相结合的优化试验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堵孔法进行流量分配的测定存在一定的方法误差,该方法对火焰筒头部的测定影响较小,而对主燃孔、掺混孔和气膜冷却孔的测定影响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未同时考虑被测孔排及其下游孔排的过流条件;采用堵孔法和单侧积累式堵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量分配测量,能够大幅度降火焰筒上主燃孔、掺混孔和气膜冷却孔的测量误差,降低幅度分别达到约6%、12%和9%,效果明显;试验方法优化前后,火焰筒上各孔排进出口截面的静压差的改变是试验方法误差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方法优化后这个压差的变化量及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优化前都更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维网络式方法对某型燃烧室进行流量分配设计,并作三维数值模拟验证。网络式方法将燃烧室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单元,各单元互相关联构成整体网络。整体网络通过压力关系式求解,得到各元件压力损失、质量流量等性能参数。对某型燃烧室结构进行网络化建模并作优化设计,目标包括:1各排主燃孔及气膜冷却孔流量分配;2燃烧室进出口压降4.2%。对优化后的燃烧室结构作三维数值模拟并与一维网络优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二者吻合很好,各排孔的流量分配以及燃烧室总压损失目标均实现良好,显示一维网络方法在燃烧室复杂结构设计中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在设计飞机油气混合型式的可收放起落架时,应充分考虑其内腔之间的介质流动特性。以某型无人机起落架缓冲器阻尼孔径、充油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各因素引起的缓冲器内部气液流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Fluent软件对放下阶段不同阻尼孔径、充油量下的缓冲器气液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起落架放下过程缓冲器阻尼孔油液流量只与孔径大小有关,不受缓冲器充油量影响;在该型号无人机要求的637 mL充油量下,缓冲器阻尼孔孔径应大于6 mm;对于其他型号起落架缓冲器,当确定了充油量后,应将满足放下阶段缓冲器气液充填作为缓冲器阻尼孔设计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商业软件对航空发动机加力燃油总管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喷油孔的附面层与质量流量的关系,同时分别对喷油孔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值进行数值模拟,就其流量值与设计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喷油孔的加工质量对加力燃油总管流量的影响很大,喷油孔必须按照公差等级Ⅰ的规定进行加工,以保证其质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小孔径结构的数值计算,只有充分考虑附面层的因素,才能提高数值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双喷孔滑油喷嘴内部流动及流量特性,根据滑油喷嘴流动特点基于VOF (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方法建立了滑油喷嘴流动的数值计算模型。在验证数值计算方法可靠性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喷孔间距、孔径比和喷孔分布顺序对喷嘴流动及流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喷孔结构中各喷孔滑油流量均小于其单喷孔的滑油流量,孔径比相同时各喷孔流量与其单喷孔流量的差值均随喷孔距的增大而减小,孔径比为2.0、喷孔距为基准孔径的两倍时喷孔流量的最大偏差达到了4.4%;下游喷孔滑油流量随孔径比的增大而减小,孔径比越大、喷孔距越小时上游喷孔对下游喷孔的流动影响越大,下游喷孔流量与单喷孔流量相差越大,喷孔距为基准孔径的两倍、孔径比由1.0增大至2.0时下游喷孔的流量减小了2.8%;相同孔径喷孔在同一孔距下位于喷嘴主体上游时的滑油流量均大于其位于下游时的滑油流量,但滑油喷嘴总流量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飞机惰化系统富氮气体(nitrogen-enriched air,简称NEA)分配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并以A320和波音737飞机为代表,分析了窄体机的NEA分配系统。进一步分析了波音787和A350飞机的惰化系统NEA分配方案,发现其采用限流孔、气体喷嘴、排气笛形管、引射器等相结合的方案来实现NEA在燃油箱内的快速均匀分配,然而这两种方案并不能根据各燃油箱气相空间的实时变化而及时、主动地调节气流量的大小。提出利用燃油液面进行自动流量调节的NEA分配方案,通过在油箱内布置垂直向下的排气管路,并在管路分支上不断增加排气孔来实现排气量随着燃油箱气相空间实时正向变化的目的,达到按照每个隔舱气相空间的变化,调节排气量和排气位置的效果。对比A350和波音787飞机的NEA分配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主动根据燃油箱内液面变化,及时调节NEA流量,以达到更好的快速、均匀分配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种通风方式,对1/6比例的波音747中心翼油箱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得到了该油箱内气流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Re数下的多舱气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经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舱的流量分配系数,采用微元段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舱氧浓度的分布。对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惰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最不利舱氧浓度”的概念,认为对多舱油箱进行惰化系统的设计时,这一因素不容忽略。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理  岳连捷  张新宇 《航空学报》2020,41(11):123701-123701
为研究斜劈诱导斜爆轰波的波阵面弯曲效应,以期为斜爆轰的不稳定性及其演化规律提供新的见解,基于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格式空间离散和附加Runge-Kutta方法时间离散的求解器,针对不同的化学反应参数(释热量、放热速率和化学反应区参考长度)条件,开展斜爆轰波的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斜爆轰波沿波阵面的波角变化可分为3个区域:区域I,波角平滑减小;区域II,波角跃升后衰减;区域III,波角有规律振荡。波阵面法向速度-曲率关系在区域I呈现准垂直直线变化趋势,并伴随着爆轰波强度的不断衰减;在区域III则呈现出"D"形曲线,即由极曲线段、光滑水平变化段和拟线性变化段组成,为类胞格结构的周期性演变;区域II可认为是以上两个区域特征的耦合。不同的化学反应参数对斜爆轰波波阵面的弯曲效应影响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用等效平均损伤模型计算剩余寿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敏 《航空学报》2000,21(3):262-266
分析了复杂载荷下材料的损伤累积过程和疲劳寿命计自身材料疲劳损伤与其不可逆电阻变化响应的联系。疲劳寿命计自身材料疲劳损伤演变、损伤累积过程以电阻变化速率和变化量显示了其全貌。假设其等效平均损伤等一般规律与金属材料的疲劳情况相类似,结合本文给出拟合精度很好的材料应力寿命曲线,得出随机载荷下剩余寿命计算的简便方法,具有较高可信度。初步实验验证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关系矩阵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置信距离测度作为数据融合的融合度,先计算出置信距离矩阵,然后分析了计算关系矩阵和确定最佳融合数的几种不同方法,通过分析和算例可以看出,应用椭圆曲线表示的支持程度有助于提高融合结果;并讲述了极值原理法、极大似然法、Bayes法和综合支持程度等数据融合方法,算例表明,这几种融合方法都十分有效,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鹏  邱静  刘冠军  张勇 《航空学报》2021,42(12):324717-324717
针对实践中缺乏理论性、可实施性强的测试性指标论证方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度、战备完好率与可维修度(ROM)模型的测试性指标论证方法。从战备完好率(O)、可靠度(R)、可维修度(M)关系式入手,将关系式中的可靠度和可维修度分别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替换,再建立MTBF和MTTR与故障诊断率、虚警率和机内测试(BIT)故障率的关系式并代入"ROM"关系式,得到战备完好率与测试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待解指标与BIT数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和消减参数得到战备完好率随BIT数量变化曲线,通过找到曲线极值点得到最佳BIT数量,进而得到最佳的测试性指标。在模型构建和指标求解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仿真分析,得到了大量与经验相符的规律性结论,为不同对象应用该方法进行参数设置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考。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某光电一体化设备进行了指标论证,演示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吴正熙 《航空学报》1992,13(3):193-196
对利用三维光弹性试验数据计算应力强度因子K_I,提出一种新的算法--综合法。此法既解决了所需测量区域内条纹信息少的弱点,又克服了因裂纹尖端“钝化”而无法测到裂尖精确条纹值的困难。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此法误差小、精度最高。可应用测定受复杂载荷并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CTM的终端区交通流参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终端区空中交通流宏观时空特性及演变规律,利用时间离散的差分方程方法建立终端区进场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分析推导了交通流基本特性参数间的数理关系;借助NetLogo系统仿真平台对终端区进场交通流进行数据仿真与模拟推演,统计验证了交通流基本特性参数及其间相互关系,并利用真实雷达数据验证了仿真数据的可靠性;比较分析管制间隔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场交通流的速度与密度、速度与流量、流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且管制临界密度与管制临界流量直接影响关系曲线拐点位置。  相似文献   

17.
Yang  Nie Hong 《中国航空学报》2007,20(6):518-523
Based on probabilistic fracture mechanics approach, a new concept of material initial fatigue quality (MIFQ) is developed. T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S-N curve and crack propagation curve is studied. From the study, a new dur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method, S-N curve is used to determine crack growth rate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 loading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durability and then the structural durability is analyzed. The tests and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has lower dependence on testing, and higher accuracy, reliability and generality and is convenient fo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飞机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自动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飞机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法-机器手检测法。首先简述了机器手的组成及原理,然后讨论了杆力、杆位移的自动检测及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绘制与处理方法,最后利用该机器手对两种飞机进行了实际检测,并对检测曲线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机器手检测法经济简单、自动化程度和精度较高,是检测飞机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该检测仪也适用于各种飞机的检测,对飞机横向杆力-杆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probabilistic fracture mechanics approach, a new concept of material initial fatigue quality (MIFQ) is developed. T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S-N curve and crack propagation curve is studied. From the study, a new dur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method, S-N curve is used to determine crack growth rate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 loading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durability and then the structural durability is analyzed. The tests and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has lower dependence on testing, and higher accuracy, reliability and generality and is convenient fo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20.
谢侃  刘宇  任军学  廖云飞 《航空学报》2007,28(6):1339-1344
 在常滞后两相流假设下,提出改进的Angelino理想型面法和改进的“二次曲线+三次曲线”造型法设计两相流环缝塞式喷管;计算了这两种改进方法设计的塞式喷管性能。算例表明:在两相流条件下与未考虑两相流效应的气相理想方法设计的型面相比,改进的Angelino法设计的型面长度缩短近33%,推力增大约1%;改进的“二次曲线+三次曲线”造型法设计的型面长度减小近6%,性能提高约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