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小平  邓建华 《飞机设计》1997,(4):9-15,56
给出一种基于付里叶分析的方法,用以分析飞机模型大迎角、大幅值强迫简谐振动获得的气动力和力矩数据。由一组不同频率飞机模型简谐振动的气动力响应建立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系数的非线性模型。这些模型的最终表达形式包含阶跃类型函数的时间积分。利用飞机模型的试验数据验证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非线性气动力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飞机模型大幅值迎角简谐振动和斜坡运动产生的气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2.
以第三代战斗机为例,采用等效系统方法,通过计算并讨论飞行品质指标滚转模态时间常数(Tr),荷兰滚模态的阻尼比(ζn)和频率(ωn)及驾驶员座位处的侧向加速度(ayp)随气动导数的改变特征,研究在失速迎角前大迎角气动导数对具有现代控制系统的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导数Cιδα和Clp主要影响Tr及ayp;Cnδr,Cnr,Cnβ及Cyβ主要影响ζn或ωn;Cιβ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大迎角气动导数对飞机横船向飞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朝江 《飞行力学》1999,17(3):23-28
以第三代战斗机为例,采用等效系统方法,通过计算并讨论飞行品质指标滚转模态时间常数(Tr),荷幸滚模态的阻尼比和频率及驾驶员座位处的加速度随气动导数的改变特征,研究在失束宛角前大迎角气动对具有现代控制系统的飞机横向飞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导数Clδa和lp主要影响Tr及ayp;Cnδr,Cnδr,Cnr,Cnβ及Cyβ主要影响ξn或ωn;Clβ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单座和双座AM-X飞机大迎角试验计划,作了完成试验工作的技术综述,描述了试验用的改进飞机,采用的特殊方法,用于包线扩展的递增方法及其结果,对有关工作的技术,后勤,组织,计划原则和使用的技术等也提供了重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  李树有  张培田  吴菊英 《飞行力学》2001,19(4):58-61,66
介绍了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的目的,简要说明了大迎角/尾旋试飞前的预先研究工作,并结合具体的试飞结果曲线对J7L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及改出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常规布局飞机的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为新机试飞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给出一种可将旋转平衡、强振动风洞实验数据应用于气动力模型的方法。通过把飞机机动的总旋转向量分解成沿非正交动态轴系的分量,使各旋转分量与旋转平衡、强振动风洞实验测量的气动数据一同使用。利用飞机大迎角机动的仿真飞行数据和极大似然法,辨识了气动模型的未知参数。计算表明,本文给出的气动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给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辨识的方法,用以分析飞机模型的大迎角大幅强迫简谐振动获得的气动力和力矩数据,在泛函分析和非定常气动力线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能够包括气动力动态失速和涡流破裂及显著气动迟滞效应的大线性气动力模型表达式,并应用飞机模型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气动力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飞机模型大幅度迎角简谐振动产生的气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8.
张勇  陈增江 《飞行力学》1993,11(3):67-77
主要讨论了测量参数间的时间延迟对飞机气动导数辨识结果的影响。通过对飞机仿真数据的计算表明,为了保证气动导数辨识的准确性,必须对测量参数间的延迟时间作一定的限制。结果表明,飞机的主要导数对时间延迟不敏感,而一些小值导数则较敏感。文中还根据实际计算经验对测量参数间的延迟时间给出了适当的限制。这些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的组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含非定常气动力在内的由各种方式获得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必需经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形成完整可信的飞机大迎角数据。通过对过失速区飞机运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组成总气 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大迎角,失速和尾旋飞行试验的准备,试飞员的试验操纵方法和试验中应评定的项目和注意事项,同时叙述了进人和改出正飞,倒飞尾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电传飞控第三代战斗机的“无忧虑”设计概念和大迎角特性飞行试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电传飞控第三代战斗机进行大迎角特性飞行试验的目的、试验中的预测研究体系、试验的程序和渐进逻辑,还介绍了试验中可能的技术风险以及试验风险的控制措施。对于了解和进行电传飞控第三代战斗机大迎角特性飞行试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极大似然算法及其在试飞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般极大似然辨识算法的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极大似然辨识方法,使之更适合于飞机飞行试验数据处理。将其应用于纵横向耦合的六自由度飞机的飞行试验数据的协调性检验及重建。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使参数辨识的收敛速度得到大大提高,使参数初值更易于选择。  相似文献   

13.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上述气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的运动方程,实测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得到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然后,利用辨识结果确定直升机的悬停升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及相应的悬停升限,  相似文献   

14.
模态参数识别在飞行颤振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见忠  沙长安 《航空学报》1990,11(11):618-622
 本文介绍了飞机飞行颤振试验的简况、颤振试飞数据处理的特点和一些特殊要求。简要介绍了用频域参数识别方法和时域参数识别方法识别模态频率和阻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数学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了为解决颤振试飞中所获得的信号的信噪比差,而又要求识别的模态阻尼值的精度比较高这个矛盾和为了尽量缩短数据分析所花费的计算时间而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对最优输入设计、数据协调和数据分析分别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软件工程化方法研制出相应的软件,再通过管理软件进行统~管理,集成了~个完整的军用飞机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软件包MASEPI。最后,通过仿真测试和实测数据处理,该软件包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和确认。现已应用于实际工程试验与试飞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试飞数据的飞行模拟器气动模型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飞行模拟器气动模型模拟的逼真度和置信度,提出了一种模拟器气动模型校核方法。采用先校核纵向、再校核横航向,先校核稳态、再校核动态的思路,通过对比试飞数据与仿真模型相关参数来修正引起偏差的气动导数项;综合分析不同状态点修正系数存在的统计规律,形成可用于飞行仿真解算的气动参数修正模型。试飞数据验证表明,校核后的仿真气动模型能满足模拟器客观测试规范要求,显著提高了气动模型模拟的逼真度。  相似文献   

17.
于雪梅  程伟  谷伟岩 《飞行力学》2012,30(3):201-205
以Y12飞机起飞性能飞行试验实测数据为例,研究了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飞机起飞性能参数辨识的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Y12飞机双发起飞性能数学模型;然后从简化灵敏度导数计算角度提出了以飞机在起飞滑跑过程中速度增量为观测量的观测方程,分析给出了待辨参数和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识别的方法;最后针对极大似然法的几个要素,如迭代初值、代价函数、迭代次数、样本长度、试验数据段的选取等对辨识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极大似然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辨识出起飞性能所需的参数,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在今后的性能飞行试验数据分析中应注重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验飞行试验辨识结果的可信度,首次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分析和气动参数辨识,初步解决了试验数据有限、数据信息含量差别较大给聚类、分类、回归等分析处理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不同时间段、不同飞行批次的飞行数据在划分区间的气动特性分布来检验辨识结果可信度的方法;以某飞行器为对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气动力数学模型,检验了辨识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并与地面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地面试验预测误差。多批次飞行试验数据的整体辨识结果表明,所发展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该项研究为验证辨识结果的可信度、建立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气动模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应用于CFD和风洞试验的验证与确认。  相似文献   

19.
飞行试验是获取返回器在真实飞行条件下气动力参数的重要途径,气动辨识结果对于评估理论计算和风洞实验气动数据,改进气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月地高速再入气动环境复杂,气动力预测困难,结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给出气动辨识结果的偏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月地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发展了返回器气动力参数辨识方法,并利用返回器飞行试验数据提取到了关键气动力参数。研究了返回器气动辨识数据偏差分析技术,剖析了各误差因素产生的气动偏差,并分析了产生气动参数辨识偏差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了所有误差综合影响条件下返回器气动辨识结果的偏差区间。结果表明,大气密度、加速度、姿态角、高度、速度等参数的测量误差是产生辨识偏差的主要因素,全程配平迎角的估计结果精度很高,高空稀薄大气段气动力系数和升阻比等参数偏差较大,利用修正克拉马-罗界作为准则计算俯仰力矩导数和喷流推力辨识偏差是可行的。本文获取的月地高速再入返回器气动辨识偏差结果,可以为返回器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适航条款要求必须完成的科目,具有风险高、机组操纵难度大的特点,对飞行试验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受力分析出发,对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推导,并与咨询通告建议等传统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基于受力分析推导的方法,理论基础更清晰,数据分析更简单,可供后续民机试飞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