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微位移动态测量干涉仪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以及4(1/2)位表头的改进和独特的输入接口。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干涉仪的精度,使其测量重复性3σ<0.002μm,并可根据用户需要,选用不同的采样间隔和测量范围,最后自动打印出被测试的电感式、电容式测微仪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高效测量,减少多种类型被测器件导致的测量参数设置复杂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微波网络S参数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采用C#多线程、模块化结构设计出S参数自动校准软件,对S参数测量系统建立被测器件的类型、标准件的参数以及测试流程等数据库,同时建立被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模型。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结合自动校准软件实现反射参数与传输参数的测试,通过试验可发现,采用自动化校准软件的测试结果与手动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高准确度捷联惯性测量装置全温测试系统的校准测试方法。通过对软硬件进行校准测试,验证了该系统可以完成不同种类的惯性测量装置误差建模和综合测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利用自动脉冲测试系统(APMS)测量均匀同轴电缆脉冲响应的模型法。给出两种精确的确定高频损耗参数m和k的方法。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测试。不同方法的实测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转台离心机动态半径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测量离心机动态半径长度是离心机研制工作的关键和难点。根据动态测试理论要求与离心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对线加速度模拟转台离心机动态半径进行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了两个电容传感器,一个测量径向变化,一个测量轴向变化,组成双通道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法,论证了动态测试原理及其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对于动态测量范围可达到200μm,动态重复测量误差达到±0.5μm。此法可推广应用到其它类似的动态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激光散斑原理并利用传递函数的概念,给出了散斑场归一化参数对比度与物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_a 的近似关系式,并对 R_a≤0.072μm 的不同加工方法所获表面进行了联机研究,给出了粗糙度评定方法及测试软件.单板机用于激光散斑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实时计算与评定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和速度,同时可降低对系统的调试及被测试件的要求.本系统可自动计算、显示并打印被测试件的平均算术偏差 R_a 数值.  相似文献   

7.
进行火工品输出动态多参数测试对于产品设计与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各类火工品的输出参数类型和信号特征基础上,提出将压力、推力、速度、位移、加速度、温度等不同参数的测量用一套动态分析系统实现的设想,讨论了测量系统各组成模块的选择方法,为火工品输出测试系统建立可增添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针对iGPS实际测量现场的快速评估与布局优化问题,研究了iGPS测量不确定度空间分布规律.给出了iGPS测量模型,据此建立了iGPS测量不确定度通用两站分析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两站模型变换的测量不确定度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并根据发射器覆盖范围进行了修正.该方法适用于发射器为任意数目与空间布局的iGPS测量环境,可用于计算iGPS测量环境中任一空间点的测量不确定度.构建了iGPS两站与四站实际测量环境,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与实际测量偏差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数据吻合良好,该iGPS测量不确定度空间分布分析方法能有效描述iGPS测量不确定度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的复杂测量系统中,由于传输通道不同,引入的传输延迟时间变化不同,导致原有时间关系的误差引入。介绍了几种可行的系统误差测量方法,以消除系统误差对信号间时间关系的影响,同时达到检验测试系统安排是否存在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的无接触三坐标测量系统,可以对具有复杂不可展的漫反射曲面的物体进行快速测量,得到其表面三维数据。采用非接触式光电测量法,在微机的控制下,可对物体进行快速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一个用传统的开槽测量线配以Apple-Ⅱ微机构成的波导自动测量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可程控测量线和可程控短路活塞。由于传统测量线有性能稳定可靠、价格低廉的优点,现加上计算机高速计算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就实现了一种新颖的价廉物美的微波自动测量系统。它由不十分复杂的硬件配以合适的软件支持,可以使测量精度优于手动测量线,测量速度大大提高。本文还讨论了扩展动态范围、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提出了解决宽带测量的方法。本文中还给出了测波源驻波系数、双口网络复S参数和无耗双口网络端面小反射等三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DMT-1动态调制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测试系统是配合半主动寻的制导系统的测试设备。主要用于测量载波随时间变化的调频信号的调制频率、载波频率、最大频偏量和调制信号经调制器后产生的相移等参数,还可对两微波信号混频后的频率进行测量。该系统采用了脉冲计数式鉴频器方案,具有线性鉴频范围大,便于集成化等优点,并解决了小频偏测量和调制器引起调制信号相移的测量。电路设计中采用了高性能低通滤波器设计、高稳定度低织波稳压电源设计、PLD器件和良好的屏蔽等多种措施;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多点平滑、分频段定标、计算公式细化等多种技术,使测试准确度达到或超过技术要求的指标。该系统具有电路设计合理、测试及数据处理速度快、使用操作简便、自检定标方便、测试准确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高精度信号源测量中,由于Symmetricom公司的多通道相位测量设备TSC MMS(Multi-channel Measurement System)仪器自身功能限制,使得测量过程复杂繁琐,不利于操作。本文基于TSC MMS,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控制与监测,设计用于精密频率源远程监测和性能测试的高精度时间频率测量系统。同时,扩展其功能,实现测量实时化、自动化,图形化。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目标定位精度,研究了多站交会大尺寸精密测量系统中传感器布站优化方法。首先,以电子经纬仪为例创建了多站交会测量系统基于传感器误差分离的优化布站数学模型;然后,分析了测量空间内的布站约束条件并对之进行了几何近似;最后,利用郭涛算法求解带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到布站空间内传感器最佳位置组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可应用于多站交会测量现场布站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字近景摄影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系统V-STARS的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数字近景摄影大尺寸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V—STARS的配置、测量原理和测量过程,对其三维坐标及平面度的测量重复性进行了实际测试,与激光跟踪仪进行了平面度的比对测试,并将V—STARS系统成功应用于某17m网状天线的型面测量与调整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层厚度的实时高精度测量是实现对锂电涂层厚度控制的前提。针对在生产过程中的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层厚度动态、非接触、高精度的测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进行微位移测量的在线式测量系统。介绍了传感器结构及测量电路基本原理,搭建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层厚度测量的硬件系统,开发了可用于数据采集、线性校正、数据记录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试系统。经测试,该传感器的分辨力为0.1μm,现场长期运行证明该系统满足生产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几种脉冲幅度的测量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可以根据测试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技术测量脉冲幅度的设想,给出了系统基本组成及测量原理、数据计算方法和软件设计思路,该方法可以解决高速、高精度、窄脉冲的实时测量问题。该测试系统组成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脉冲信号周期、脉宽和测试精度灵活选择不同的数据采集卡,满足测试要求,并达到最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18.
精密离心机半径值动态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密离心机半径值动态测试系统采用量块法测量其静态半径值,与动态下利用线位移传感器组件测量其微位移量之和的方法相比较,其工作半径值测量的相对误差达3.3×10 ̄(-6)。对静态半径测量所采用的量块法及动态下采用线位移传感器组件测量补偿量的原理、方法、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进行了详细论述。此法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大量程动态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时域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测量脉冲参数及散射参数,并可进行同轴器件不连续点位置的诊断。文章着重介绍了测量上述各参数的测量手段及测量结果,并给出了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用非接触3D光学位移测试系统进行结构动位移形变测试时,测试参考点会发生抖动而影响测试结果的现实难题,提出在用光学位移测试系统测试结构动位移的同时,利用3D加速度传感器同步测试参考点的振动加速度进而获得参考点的3D振动位移,然后用参考点的3D振动位移去修正光学位移测试系统的测量结果,从而提高测量精度的测试和处理方法。论文重点对如何通过振动加速度获得准确的参考点3D振动位移和如何通过参考点的3D振动位移来修正3D光学位移测试系统测量输出的方法和算法进行了研究、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和算法可以有效补偿动位移直接测量中因参考点抖动而引入的测量误差,显著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