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7-127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3月6日消息,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现已完成了初样电性星的研制,通过了卫星总体初样设计评审,初样鉴定星研制于近期全面启动。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三轴稳定对地遥感卫星,是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风云三号(FY-3)系列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第一颗FY-3系列卫星FY-3A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2008年11月18日,经过5个月紧张、高效、有序的在轨测试。FY-3A及地面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卫星应用》2008,16(2)
2008年5月27日11点02分,我国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5.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建 《上海航天》2001,18(2):8-14
介绍了我国第一代极地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的发展历程、主要性能。FY-1系列包括4颗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系统。介绍了FY-2后续卫星及FY-3的发展计划。最后还介绍了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计划。  相似文献   

6.
《上海航天》2010,(6):I0004-I0004
2010年11月5日,风云三号B星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装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辐射计等11个遥感探测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可获取地表、大气、海洋及空环境等参数,为实现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7.
5月26日,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国家国防科工局举行。经过半年在轨测试,该卫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程 《中国航天》2005,(8):10-12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按轨道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如我国的风云(FY)1号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气象观测,如我国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两种类型的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协同观测。目前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先后发射了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9.
孙青 《中国航天》2005,(8):9-9,12
7月14日,我国第一颗业务型静止气象卫星风云2号C在北京正式在轨交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研制单位,将该卫星交付给应用单位——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出席交付仪式,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出席交付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许斌 《中国航天》2008,(6):15-16
5月27日11时0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人太空.卫星经在轨测试合格后,将交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并将为北京奥运会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更精确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FY-2H)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系列E、F、G卫星开展组网观测。"风云"二号03批卫星与02批卫星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保证了组网观测业务的连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0,(6):55-55
2010年11月5日,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C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气象卫星将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的第一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12):17-17
北京时间11月5日2时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千亿元.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半个小时一次的高频次观测资料,是动态监测各类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有力工具,是天气分析特别是短时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风云三号卫星资料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250米,这为生态与环境遥感、洪涝与干旱监测、积雪监测、森林与草原火等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14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国外高纬度北极站交付仪式在瑞典基律拿举行。中国气象局有关领导、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李忠宝副院长、瑞典空间公司、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航天恒星科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 ,上海航天局正式启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工作。据介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继目前正在太空运行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的新一代产品 ,其目标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 ;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参数 ,实现中期数值预报 ,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 ,探测地球物理参数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的规律 ,为航空、航海和军事等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等。“风云三号”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轨道高度 850km ,轨道倾角 98.79°;卫星发射时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5日2时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人太空。火箭飞行19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回的数据表明,卫星已成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经在轨测试合格后,这颗“风云三号”卫星将交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晓昊 《中国航天》2004,(12):16-18
2004年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风云2号C星(又称风云2号04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10月24日.经过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其实施多批次轨道捕获控制后,它成功定点在距地面36000千米、东经105度的赤道上空.以对亚太地区进行观测。这次轨道捕获控制节省了较多的星载燃料,延长了卫星的使用寿命。10月29日上午11时整,  相似文献   

19.
杭文 《航天》2014,(4):4-4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的风云四号卫星的年初各项研制节点任务完成,实现了该卫星2014年研制工作的开门红。风云四号卫星首次采用新平台、新载荷、新技术,研制难度大,时间进度紧。该卫星于2013年底和2014年初进行了两次重要试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域广阔,地貌复杂,海 岸线漫长,各种气候、气象、水文现象导致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每年因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灾、森林及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更是造成了30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因此,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系统,准确预报天气和气候变化,对重大自然灾害实行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做出预报和灾情评估,为政府抗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