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微弧氧化工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陶瓷膜层,研究了不同无机盐添加剂对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钴盐、镍盐和铁盐多种无机盐复合微弧氧化工艺。研究了钨酸钠浓度和微弧氧化时间对膜层厚度、粗糙度、结构及热控性能的影响。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太阳吸收率为0.93、发射率0.88的微弧氧化膜层。  相似文献   

2.
铝及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及铝合金表面强化方面的应用;分析了铝及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膜层性能;并展望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轻量化航天装备的可靠性服役对2195铝锂合金提出的高耐蚀性需求,采用环保型硫酸己二酸(50 g/L硫酸和10 g/L己二酸)溶液体系在2195铝锂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对所得的膜层通过沸水封闭、铬酸盐封闭、镍盐封闭和铈盐封闭4种封闭工艺进行后处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膜层表面的显微形貌和耐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封闭的阳极氧化膜,4种封闭工艺均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能,其中镍盐封闭后对基体的钝化效果最好,铬酸盐封闭次之,沸水封闭和铈盐封闭对膜层防腐性能提升有限。对电化学阻抗谱的进一步解析表明,4种膜层阻挡层电阻Rb均在105Ω·cm2数量级,膜层耐蚀能力主要来自于被水合及沉淀物充分填充的多孔层内部,相应的电阻Rp2的数值大小依次为镍盐封闭铬酸盐封闭沸水封闭≈铈盐封闭。  相似文献   

4.
钛及其合金上直接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纯钛及钛合金上直接电镀的难点在于其对氧、氮等气体的亲和力很强,其表面极易形成一层致密而且稳定的氧化膜,且其在大多数介质中的钝化电位比铬、不锈钢等金属更负。为此研究了钛合金镀前的浸蚀工艺和活化工艺,研究了浸蚀液和活化液的组成及其对镀层结合力和粗糙度的影响。用XPS和XRD测定结果表明,经活化处理后钛基表面形成TiH_2活性膜,这种膜可以防止活性钛基再氧化并有利于提高镀层结合力。测试证明:采用本工艺所得镀层经常规、加热、冷热交变等试验,均无鼓泡、剥落等现象,表面粗糙度保持原有等级。  相似文献   

5.
飞机蒙皮表面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飞机蒙皮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概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生成的陶瓷层的耐磨、耐蚀、强度、疲劳性能等,微弧氧化处理的陶瓷层具有优良特性,为微弧氧化技术推广到飞机蒙皮的表面处理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Ti Al基合金在750℃以上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进行低真空制备SiO_2涂层的工艺方法。本文研究了涂膜次数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涂层厚度,涂层结合力,热处理后Ti Al基体抗高温氧化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低真空制备SiO_2涂层的可行性工艺方案。涂膜次数三层时,在Ti Al表面可以获得良好附着力和致密性高的SiO_2薄膜;在800℃高温氧化测试中,未涂膜试样氧化8h后增重2.333mg/cm2,三层涂膜试样氧化504h氧化增重仅为0.2143mg/cm2且表面没有出现剥落现象,大大提高了基体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液体化学硼化和涂覆MoS2固体润滑膜技术相结合,对钛合金螺纹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即提高表面强韧性、降低摩擦系数和消除粘结性的方法,同时阐述了钛合金表面硼化和MoS2固体润滑膜的制备过程,并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硼化膜微观结构;利用销盘式和环块式两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查了改性膜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组元姿轨控发动机推力室铌铪合金材料的高温抗氧化防护进行了涂层工艺技术研究,在合金表面制备了Si-Cr-Ti体系硅化物涂层,通过真空烧结、高温抗氧化和热震试验、显微组织分析,对涂层的成型过程、形貌、组织结构、性能和防护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真空烧结形成了过渡/结合层、致密层和疏松层结构的硅化物涂层,过渡层分布均匀,致密层厚实,疏松层相对较薄且成型较好,经过两代工艺优化,涂层在1 700℃下的氧化寿命达到7 h,1 400~8 00℃空冷热震循环寿命达到4 500次,在热试车考核过程中涂层最高工作温度可达到1 350℃,试后涂层依然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层,具有高温防护作用,满足型号对涂层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应用于铝合金表面强化处理的实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层厚度的增加,试样的抗冲击力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镀黑铬、黑镍、铝合金黑色电解着色、钛合金黑色电解氧化、镁合金黑色氧化、不锈钢黑色电解氧化,镀锌层黑色钝化等技术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黑色涂(镀)膜,此处是指黑色电镀层、黑色电化学氧化层、黑色化学氧化层而言。黑色涂(镀)膜层不仅有美丽的外观,还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耐蚀性能、耐磨性能,很高的集  相似文献   

11.
钨合金作为轨姿控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身部的主要结构材料,在工作环境中易发生氧化粉化,必须在合金表面涂覆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涂覆及真空烧结复合工艺在铌钨合金表面制备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硅化物涂层对铌钨合金的热防护行为,包括涂层成型过程、高温抗氧化行为、高温抗热震行为及试车热冲刷行为等,试验结果为:涂层在1700℃下的氧化寿命为11±0.78 h,1800℃下的氧化寿命为5±0.46 h,1650℃~室温的水冷热震循环次数为124±9次,1600~800℃下的空冷热震循环次数为3410±124次,并且在热试车考核中涂层通过了长程10000 s的考核,分析硅化物涂层的性能和失效机制,总结了硅化物涂层的热防护机理,研究的新型硅化物涂层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硅酸钠和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2024铝合金上制备了陶瓷膜层。对膜层的显微硬度及结合强度进行了测定,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其结构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陶瓷层的相组成,对陶瓷膜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磨损量和摩擦系数都随时间降低,而且趋于平缓,最后基本稳定。陶瓷膜内含有γ-Al2O3和α-Al2O3相,膜层内外两相含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冷却速率不同的原因。陶瓷层在形成过程中,表面经历了一个熔融、凝固和冷却的过程。生成的陶瓷层由内向外可以分为过渡层、致密层和疏松层,陶瓷膜与基体的结合非常牢固,属于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3.
消除镀件表面氧化膜,减少吸氢,是提高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关键。通过Tc4钛合金多次镀金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列举了工艺过程,介绍了化学除油、混酸溶液除氧化膜等工艺实践及生成化学氧化膜的过程。经化学镀镍后的钛件依次进行电镀,预镀铜、氰化镀银、亚硫酸盐碱性镀金及镀后处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2A12热处理工艺对于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不同消应力退火温度及固溶温度条件下阳极氧化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及膜层裂纹扩展.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膜组织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消应力退火可减少阳极氧化膜裂纹密度及宽度,未进行消应力退火的氧化膜多为穿透性裂纹;阳极氧化膜裂纹...  相似文献   

15.
真空环境对防静电热控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近紫外辐照前后的真空环境对防静电热控涂层的电学性能影响,探讨了真空环境对防静电热控涂层电学性能影响的机理,给出了地面模拟试验过程中关于数据分析的建议。研究发现:真空环境将引起防静电热控涂层的表面电阻率降低、导电性能增强,而氧空位的增加和吸附氧的释放则是其表面电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以双重封闭后的铬酸阳极氧化膜代替传统的涂漆保护,作为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的遮蔽层。利用极化曲线、阻抗谱(EIS)和点滴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双重封闭后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行为,并与重铬酸钾封闭、水封闭后氧化膜进行比较。与重铬酸钾封闭、水封闭相比,双重封闭后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2个数量级,氧化膜多孔层电阻R_p值提高500倍以上,氧化膜点滴试验时间提高2倍~5倍。结果表明,双重封闭技术能有效提高铬酸阳极氧化膜的封孔质量,增强了耐腐蚀、耐电压性能,可作为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遮蔽层。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局部硬质阳极氧化膜均匀致密,厚度可达60μm,平均硬度可达360,满足设计要求(厚度≥40μm,硬度≥329)。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等离子体微弧氧化技术(PMAO)在微型固体火箭内壁处理上的应用.采用商用CFD软件,分别对微型固体火箭燃烧室内壁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前后的壁面温度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了生成微弧氧化层前后燃烧室壁面沿径向温度变化情况,由此分析工作过程中有无微弧氧化涂层对微型固体火箭燃烧室内壁和外壁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推力器的热效率及微型固体火箭燃烧室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某型号钛合金涡轮泵在焊后去应力退火中,由于炉内真空度未达到工作压强标准,导致在真空退火后零件表面产生氧化现象。对涡轮泵的氧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经线扫描分析表明,TC4钛合金材料在真空度较差的去应力退火中,氧化现象发生在材料表层10μm深度左右,氧化层可通过酸洗工艺去除,且酸洗对零件外形尺寸无影响。即使在满足工作标准的真空下进行去应力退火,也会有少量非金属元素扩散到材料内部,但对其力学性能无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Co颗粒高温氧化及团聚等问题,用Stober方法在微米Co颗粒表面包覆SiO_2壳层、制备了Co/SiO_2复合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复合颗粒的组分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热重量分析法和矢量网络分析法评价了其高温氧化行为和电磁性能。分析表明:所制备的SiO_2壳层均匀致密,厚度随包覆次数的增加而变大;SiO_2壳层的存在抑制了Co颗粒的氧化,经7次包覆制备的复合颗粒其初始氧化温度达800℃。SiO_2壳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可有效抑制团聚造成的涡流效应。用Co/SiO_2颗粒、厚度2.89 mm的涂层在14 GHz可实现-15dB的吸收。研究为高温电磁吸波材料的研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BTi-62421S是一种先进的近α型耐温钛合金,以1.5mm轧制板材为例,开展了瞬时热曝露试验。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力学性能试验机对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由片状α组织和极少量β转变组织组成,随热曝露温度变化,合金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温色特征。在热曝露参数600℃/5h条件下,合金组织较稳定,氧化膜致密度下降,并有富氧α层产生,随着曝露温度的提高,β转变组织开始积聚粗化,次生α相增多,组织稳定性开始下降,氧向基体扩散加剧,富氧α层厚度呈倍数增加,组织变化对合金强度无明显影响,但富氧α层严重降低合金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