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总体与系统技术1. 1航天器动力学模型技术1. 2航天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 3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技术2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 1先进的信息与控制理论及应用2. 2全程复合制导技术(星光、卫星导航系统)2. 3精确末制导技术2. 4航天器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2.
《航天控制》2001,19(2)
1 现代控制理论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2 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 1 导弹、运载器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及一体化设计2 2 全程复合制导研究 (包括星光、GPS、末制导、多头分导等 )2 3 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究2 4 系统精度分析2 5 飞船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2 6 航天器控制系统及其部件设计2 7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变轨、返回技术的研究2 8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2 9 控制系统三化研究2 1 0 拦截器的 GNC技术2 1 1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2 1 2 空间机器人动…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控制理论在航天器系统中的应用二、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1.导弹、运载器制导、导航和控制一体化设计2.全程复合制导研究(包括星光、GPS、末制导等) 3.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研究4.系统精度分析5.飞船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6.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7.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变轨、返回技术的研究8.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5,(3):147-148
<正>一、主题范围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航天器体系发展技术"。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一带一路"战略对航天器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2.我国天基基础设施建设与论证;3."天地一体化"航天器体系建设;4.新型航天器系统概念研究与论证;5.我国在轨航天器体系综合运用;6.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黏弹阻尼技术在航天器上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黏弹阻尼技术作为一种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可有效改善航天器的载荷环境.文章对黏弹阻尼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航天器发射段和在轨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航天黏弹阻尼技术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4项建议,涵盖了建模、空间环境试验、优化技术和试验验证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l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2 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 l 导弹、运载器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及一体化设计2 2 全程复合制导研究(包括星光、GPS、末制导、多头分导等)2 3 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究2 4 系统精度分析2 5 飞船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2 6 航天器控制系统及其部件设计2 7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变轨、返回技术的研究2 8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2 9 控制系统三化研究2 10 拦截器的GNC技术2 11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2 12 空间机器人动力学与控…  相似文献   

7.
知识资料窗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情况汇总表 (1970 .4~ 2 0 0 0 .1)序号火箭名称发射中心发射日期航 天 器备  注1长征一号酒泉 1 970年 4月 2 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2长征一号酒泉 1 971年 3月 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成功3风暴一号酒泉 1 973年 9月 1 8日技术实验卫星失败4风暴一号酒泉 1 974年 7月 1 2日技术实验卫星失败5长征二号酒泉 1 974年 1 1月 5日返回式遥感卫星失败6风暴一号酒泉 1 975年 7月 2 6日技术实验卫星成功7长征二号酒泉 1 975年 1 1月 2 6日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8风暴一号酒泉 1 975年 1 2月 1 6日技术实验卫星成功9风暴一…  相似文献   

8.
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2 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2 .2 .1 我国各类航天器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实测结果我国于 1971年 3月 3日发射第一颗科学卫星———“实践一号”(SJ 1) ,其后又相继发射SJ 2~SJ 5 ,进行了空间物理和环境探测 ;在“风云一号”(FY 1)、“风云二号”(FY 2 )气象卫星、“资源一号”(ZY 1)、“资源二号”(ZY 2 )等应用卫星上也安装了空间环境监测仪器 ,取得了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及其效应的实测资料 ,极大地提高了对高能带电粒子环境的感性认识 ,促进了有关高能带电粒子机理和防护对策的研究。主要探测结果如下 :  a .…  相似文献   

9.
优秀论文 1.陈月根卫星质量特性的CAD集成分析 2.潘腾载人飞船返回舱亚跨声速气动特性及对姿态运动影响的仿真分析 3.黄汉文自旋稳定静止卫星同步技术分析 4.王东锋、陈英武、颜廷富定性推理及其在航天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曲广吉、于登云、曾辛、王宁航天器空间对接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10.
格林威治时间 2 0 0 1年 1 2月 1日 1 8时 0 4分 ,俄罗斯使用质子号 K/DM- 2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 3颗 GL ONASS系统补网卫星 ,卫星编号分别为宇宙号 2 380、2 381和 2 382 ,其中包括 2颗旧型 GLONASS卫星和 1颗改进型 GLONASS- M卫星 ,前者重 1 4 1 5千克 ,后者重 1 50 0千克。质子号 K/DM- 2火箭将这 3颗卫星送入了远地点距离为 1 91 0 0公里 ,倾角为 6 4 .8°的椭圆轨道。此后 ,每颗卫星将使用自带的推进系统进入GL ONASS网络中的最终轨道星位。目前 ,这 3颗卫星还未投入使用。俄罗斯应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 中国2007年成功发射了1个月球探测器、2颗导航定位卫星、4颗遥感卫星、2颗通信卫星和1颗技术卫星. 2月3日,长征3A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尹怀勤 《航天》2012,(9):32-33
新华社7月3日报道,俄罗斯有意重新启动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遭搁置的空中发射项目——使用重型运输机在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再由火箭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俄打算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利用俄生产的重型运输机和印尼的地面基础设施来实施这一计划。直至目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种空中发射技术。今年6月,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就利用大型运输机实施了一次空中发射。 俄研制的空中发射技术 从地球表面包括从海面上用运载火箭腾空发射卫星、空间望远镜、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虽然不同火箭发射费用略有区别,但其共同缺点是费用偏高,每千克有效载荷约为2万美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航天局和国防部的一个联合项目组的专家们于1998年就提出了把安-124大型运输机改装成空中航天发射平台的方案,并于同年末得到俄政府的批准。为此,俄国防部从空军抽调了4架安-124大型运输机供科学家们进行改装。随即俄空中发射航天公司就开始了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和相应配套装置的研制工作。苏联曾研究过用改装的安-124飞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后来中断了。在研制将其改装成空中航天发射平台的过程中,采用了原来的部分技术成果。作为发射平台的将是安-124-1OOVS鲁斯兰重型运输机。  相似文献   

14.
麦久翔 《上海航天》1991,(4):24-29,46
3 日本宇航工业中高技术陶瓷.宇航工业是科学技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目前,日本已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了航天器,并试图以自己的技术建立起自主的空间体系.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已拟订了1987—2010年的长期航天计划.空间开发的项目有H-2火箭及其改型、实验舱和空间站等.下面介绍日本高技术陶瓷在宇航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发射失败事件回顾 2013年2月1日,海射公司使用"天顶"3SL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27失败.发射过程为: 1.世界标准时间2013年2月1日6时55分59秒,"天顶"3SL火箭从"奥德赛"海上平台点火发射;发射前火箭按程序进行测试,所有系统及发射状态符合要求; 2.火箭飞行11.4秒时,箭上飞行控制系统探测到"天顶"3SL箭体的滚转超出预先设定的界限值,火箭随即自动做出响应,启动箭上推力终止程序;  相似文献   

16.
四、日本 日本全年进行了2次航天发射.H-2B型火箭1月份发射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H-2转移飞行器" (HTV)3货运飞船,并搭载了日本、越南和美国的5颗小卫星,10月初从站上部署.H-2A型火箭5月份发射了本国"全球变化观测任务-水" (GCOM-W)1和韩国"韩国多用途星" (KOMPSAT)3对地观测卫星,并搭载发射了2颗小卫星.日本还有1颗商业通信卫星和1颗技术卫星分别由欧洲和印度发射.该国全年发射的有效载荷总数为9个.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美苏战略导弹阵地部署的6个特点:1.机动发射与固定发射相结合;2.公路机动发射与铁路机动发射相结合;3.地面、深藏、太空部署相结合;4.阵地配置大集中和小分散相结合;5.真阵地与假阵地相结合;6.同一阵地兼顾不同型号导弹。  相似文献   

1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M+(4,2)型运载火箭7月28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空军“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1和2空间监视卫星,并搭载发射了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局部空间自动导航与制导实验” (ANGELS)微型技术试验卫星.此次发射原定7月23日进行,但当天的发射尝试因地面保障设备环境控制系统问题而在起飞前不到两小时被迫取消.7月24~26日连续3天的发射又都因天气原因被取消.此次发射的这两个不同项目合称“空军航天司令部” (AFSPC)4任务.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舷窗玻璃超高速撞击损伤与M/OD撞击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18mm口径二级轻气炮(TLGG)和20 J激光驱动微小飞片装置(LDFF-20)对用作航天器舷窗玻璃的熔融石英玻璃的超高速撞击损伤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其中,TLGG发射的球形铝弹丸直径分别为1 mm和3 mm,速度2~6.5 km/s;LDFF-20发射的圆柱形飞片厚度7 μm,直径1 mm,速度1~8.3 km/s.撞击结果为:对12 mm厚的熔融石英玻璃,直径为3mm的弹丸甚至在2.8 km/s的低速下就将其穿透,而直径为1 mm的弹丸在6.5km/s的高速下没有穿透,这说明弹丸直径对撞击损伤特性有很强的影响;LDFF-20发射的微小飞片的撞击仅在玻璃表面产生很浅的凹坑,没有裂纹产生,但微小飞片的累积撞击损伤明显地降低了玻璃的透光性.实验初步获得了侵彻深度PC、侵彻直径D1与弹丸撞击速度Vp、弹丸质量Mp之间的经验关系.依据实验结果和目前的微流星体/空间碎片(M/OD)环境工程模型,建议对于高度为400 km、轨道倾角42°、寿命为3年的典型航天器,其舷窗玻璃的临界安全(非穿透)厚度至少为12mm.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介绍印度的IRS(Indi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系列遥感卫星,包括已经发射的IRS-1A,IRS-P1.……IRS-1D卫星和将要发射的IRS-P4、IRS-P5、IRS-P6、IRS-P7、IRS-2系列、IRS-3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