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纪舟 《飞碟探索》2006,(11):6-8
平行的世界 一些专家认为,不明飞行物现象事实上是新闻媒体的创造.他们说,小城市的编辑们对奇特新闻的渴望,使他们编造出五花八门的不可靠的故事.这些故事随之引发了不明飞行物的神话,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然而,新闻学教授赫伯特·史坦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个过分简单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郭华 《飞碟探索》2001,(6):28-30
飞碟的电现象飞碟的自身带电现象,被研究证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例如,1982年在法国一个地方,一个卵形飞碟着陆于亨利先生的院内,飞碟飞走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调查而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证明当时的不明飞行物飞走时曾有一个强大的电场。因为只有在强电场的电离作用时,亨利先生院内的那些草和植物才会产生向上挺拔的现象并引起植物的枯萎,该调查通过实验室的实验而得到了证实。1981年的某月,一个巨大的透镜状不明飞行物降落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一条山区小道上,通过对飞碟着陆点的土壤、植物做化验证实,那些土壤和植物当时…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有消息报道,世界上最大的不明飞行物研究机构———英国飞碟研究所宣布关闭。关闭的主要原由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案例日渐稀少,众多的研究人员无事可干。该机构不得不宣布解散。这里我们不考虑经济因素,其实飞碟研究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对于UFO的研究,更多的是民间组织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官方研究机构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着有数十年出没历史的不明飞行物现象,人们一直想揭开这个谜底:人类数十年来看到的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有一点现在应该肯定,众多的不明飞行物现象,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只是…  相似文献   

4.
在1998年8月和9月发行的美国《飞碟杂志》上,不明飞行物研究者鲍勃·普拉特和辛茜娅·卢斯为发生在巴西瓦吉尼亚的捕获外星人的故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那次抓捕始于1996年1月,可能是近年来最大的也是最为著名的飞碟坠毁的故事,但却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5.
随着希尔夫妇于1961年9月19日在新罕布什尔州首次近距离遭遇飞碟劫持以来,不明飞行物学就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在他们的遭遇之前,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只限于直接搜集证据,并力图推翻目击者的证词。但希尔夫妇这次不同凡响的体验为不明飞行物学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因素,即回溯催眠  相似文献   

6.
子骥 《飞碟探索》2006,(5):10-11
蔡章献先生是台北市天文协会的理事长,台北市立圆山天文台的创始人、前台长。同时,他还是台湾中华飞碟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现在台湾飞碟学会的顾问。他对UFO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台湾学术界有着极大的影响。2005年,他应《飞碟探索》之约,对广大的UFO爱好者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不明飞行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UFO信箱     
北京黄章庆 :自从20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报道飞碟现象以来 ,人类始终认为飞碟是来自别的星球的智慧生物访问地球的飞行器。国内外众多的飞碟 (UFO)研究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并且收集了一些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但仅限于对UFO目击报告的分析 ,飞碟理论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或许是因为各种原因未公开)。也许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捉住”飞碟以及外星人 ,让人类加以研究 ,因此人类至今还无法与外星人直接交流 ,并且我们也无法猜测这其中的原因。尽管存在不明飞行物 ,但也许根本没有外星人 ,…  相似文献   

8.
只要提到不明飞行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诺德事件的.这次事件在不明飞行物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此飞碟一词广为流传,甚至在很长时间内人们把不明飞行物就称为飞碟.  相似文献   

9.
有时,涉足飞碟着陆地点的人会出现不适感、致伤致残,乃至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紊乱和失调现象。要对这些费解事件作出解释和回答并不困难,不过,我们想提一个问题:许多研究人员是否确信,他们在考察和研究这些地区时,地外文明的高技术飞行器不在现场? 频繁出现的不明飞行物 1988~1992年是地外文明最活跃时期。我们开始收到有关地外文明在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某些地区从事地上活动的报告。尽管西方飞碟研究者确认,地壳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不明飞行物(UFO)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疑问和探求。有关UFO的故事充斥在报纸杂志以及小说影视里。UFO到底是什么?是天外来客,还是神秘的地球现象?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的一篇报告揭示,美国空军曾如何醉心复制有关纳粹飞碟的各种技术并导致美国两项“飞碟”工程上马。近期的解密文件,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第三项秘密工程,即研制的“飞碟”可以在500千米的高空对地球上某一区域实施核打击。飞碟是太空武器发射台?根据美国《大众机械师》发表的这份报告,该“飞碟”在50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执行一次任务的周期为6个星期,…  相似文献   

11.
亦水 《飞碟探索》2011,(8):42-43
被腰斩的“飞碟”行动 1977年12月,不明飞行物出现得越发频繁。同样在12月,奥兰达上校接到命令。要求他立刻终止“飞碟”行动,交出所有调查资料,返回空军司令部。他们搜集到的所有照片、胶片和草图都被秘密收藏起来。那些文件中包括500余张照片和3000余名目击者的采访记录,他们都声称自己曾在亚马孙河的柯拉瑞斯岛上遭到强光的袭击。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组织认为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组织,但美国人还在竭力保守这一秘密。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守秘密,而且这种“保守”已远远超出了“保守”所应有的界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公布这些秘密将导致人类的恐慌”,这已间接地说明飞碟不只是“大气物理现象”,还是一种能导致人类恐慌的可怕东西。   有证据表明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美国人就与飞碟“乘员”有了接触,至少美国人已经掌握了飞碟存在的证据。   举证一: 198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费尼克斯召开不明飞行物研究会。一个…  相似文献   

13.
无尽的探索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不明飞行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有些人甚至对它熟视无睹。但是,不明飞行物研究并没有随着时势的变迁而停滞不前,相反却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国内,人们对不明飞行物的关注也不过是二十多年的事情,我们中的很多人有幸亲历了这样一个年代,不明飞行物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飞碟探索》是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历史的见证者,她的历史及演变是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最真实的写照。  《飞碟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靠飞碟学可以赚钱、成名,甚至获得飞碟学专家的尊称.但我觉得好笑的是一些人并没有目睹飞碟和外星人,却来对外星人的目击者评头论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鉴定最后便会归结到一点,即查明该目击者是否患有精神病.5年前,凡是见到过外星人的人,都被宣布精神失常.现在,那些怀疑论者们使用了一个较为温和的字眼,说这是“臆想”.在德国,直到前不久都没有人敢郑重其事地说自己见过不明飞行物,更不能说看见了外星人.有人冒险一吐真情,结果遭到嘲笑.于是,聪明人有幸遇上不明飞行物奇观,便将秘密默藏于心,害怕  相似文献   

15.
《飞碟探索》2005,(5):40
《飞碟探索》飞机场是中国惟一探索不明飞行物的专业性杂志,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要本刊编辑部成立了“飞碟之友读书会”,为广大会员提供最新的、种类齐全的、精彩的飞碟图书和最有价值的飞碟研究资料,同时为会员进行交流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1993年6月,德国飞碟学协会在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市举行成立大会并首次进行正式登记.德国飞碟学协会是一个从事与不明飞行物,即UFO有关的所有异常现象研究的机构.该协会下设  相似文献   

17.
《飞碟探索》2006,(11):F0002-F0002,1,2
在2005年9月8日傍晚,有人在新疆看见一个行踪诡秘的不明飞行物。一个月后,网上出现了三张不明飞行物的照片。半年之后,有人竟然说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个神秘莫测的不明飞行物。人们猜测,这个不明飞行物就是传说中的飞碟,因为在西部原野曾有外星人留下的踪迹……2005年9月8日16时30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所记载的和在当初被目击者视为“不明飞行物”———飞碟,经调查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人的心理现象。例如幻视、臆想……等等。另一种,是把其他的东西误认为飞碟了。人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或人类文明现象。如流星、陨石、球型闪电、悬浮电荷球、极光及昆虫的集群飞行,或是飞机、气象探测器以及卫星残骸……等等。再一种,就是尚无法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碟。对此,有人猜想认为是外星文明生物的宇航器。那些尚未被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不明飞行物存在与否的问题,今天少有人持怀疑态度了。 正式记录飞碟现象是在1947年6月24日。这一天,美国飞行员兼商人肯尼思·阿诺德驾驶私人小型飞机飞行时,发现离华盛顿雷尼尔山不远的空中有9个酷似盘子的飞行物以时速1920千米列队飞行。自阿诺德将这一轰动的事件报道后,至今已经记载了8000余例不明飞行物案例。  相似文献   

20.
宋铠先生是我国台湾省中央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华飞碟学研究会顾问,宋先生对不明飞行物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刊出本文意在使广大读者对台湾的 U F O 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