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卤虫(Artemia salina)卵经“8799”卫星搭载空间飞行8天,回收后155天内定期随机取卵,行人工孵化及发育观察.结果是:(1)观察到飞行卵早期发育速度显著延缓,及随回收后卵保存时间的延长呈现恢复的趋势;(2)飞行卵总孵出率及孵出卤虫的存活情况与现场对照组相似;(3)地面超重力模拟实验未显示其对卤虫胚胎发育的明显影响.作者强调了现场对照的必要性,并考虑到空间飞行中微重力的可能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15颗返回式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科学家们不仅获得了许多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照片,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科学试验。比如搭载植物种子、动物卵和细胞组织、微生物以及矿物、工业材料等,研究它们在太空环境里产生的变化、探讨未来建设太空农场、太空工厂的可能性。 1987年8月,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教授蒋兴村为首的科研小组搭载了一些青椒的种子,经过8年的试种、优选,已经培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青椒新品系,已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了约3000  相似文献   

3.
对地观测小卫星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全球共成功发射262个航天器,其中成功发射小卫星(质量低于500kg的卫星)162颗,占全球同期入轨航天器总数的61.8%,全球小卫星发射总数再创新高,其中对地观测小卫星发展尤为活跃。  相似文献   

4.
5.
龚燃 《国际太空》2014,(10):62-68
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特别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在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活动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重视。随着各国对地观测卫星图像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加快了对地观测及其数据使用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在发展对地观测卫星系统、推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应用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积极谋求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海上保安厅水路部、建设省国土地理院,对1986年8月13日发射的测地实验卫星“紫阳花”号进行了验证。由于“紫阳花”号没有装载电波装置,因此验证是根据照片观测等方法进行的。结果表明卫星在远地点高度1,492.7公里、近地点高度1,475.1的近圆轨道上,周期为1小时56分钟,倾角为50.0度,用肉眼观测时相当于二等星,自旋速率为每分钟40.3转,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展,石油、矿产等能源资源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另外,由于已知的蕴藏量有限,如果今后没有新的发现,按现在的消费量推测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许多资源和能源将出现枯竭状态。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和能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着手研究与开发卫星遥感技术。其中海洋观测卫星(MOS-1)就是该系列的第一颗卫星,预计1987年发射。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系统,其获取的信息在社会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应用情况,各国对这一类信息商业化的政策与做法,遥感应用人员的培训以及对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的几点建议。且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对地观测卫星有返回型、传输型两种。具有对地观测功能的人造飞船从本质上说也是属返回型的。这里介绍的是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民事应用。一个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要能进入实用状态,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才行。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卫星系统下述的卫星系统指的是在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  相似文献   

9.
欧空局(ESA)已选定8台搭载在“海更斯"土卫六探测器上的任务仪器,其中美国3台,欧洲5台(详情见表)。“海更斯”探测器将搭载在美航宇局(NASA)卡西尼土星探测器上,是一个进入土卫六的舱段。该舱重192.3公斤,直径3.1米,伞形结构。它进入具有大气的土卫六后,可获得不同高度下的大气组成、气压、风速等数据。土卫六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四周存在甲烷大气。以前曾指出土卫六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NASA以往的探测都因厚云层阻挡而使观测  相似文献   

10.
对地观测卫星固定波束数据传输天线覆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卫星系统设计入手,利用J2轨道模型及星地空间几何关系研究了太阳同步、近极圆轨道、三轴稳定对地观测卫星的星地数传无线链路,得到了在地面站作用范围内均衡接收的波束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卫星进、出地面站的周向分布是不均匀的,沿卫星飞行方向进、出地面站概率最大,而垂直于卫星速度方向,卫星进、出地面站概率最低;并分析了波导十字缝阵组合天线的覆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