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l-Mg系铝合金LF6板材和Al-Cu-Mn系铝合金147板材在工厂条件下采用MIG焊进行对接双面焊。对焊接接头的外观、X光射线探伤、机械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项目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F6铝合金和147铝合金板材均具有良好的可焊性,焊接过程对焊接规范等焊接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敏感,易于操作控制。在常温状态下,LF6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优于147铝合金。两种材料的焊接接头强度之比,147铝合金为LF6铝合金的75.6~88.9%,延伸率之比,前者亦为后者的41.3~65.6%。  相似文献   

2.
三元乙丙橡胶(EPDM)由于具有导热系数低的特点,在测量其背面温度时会产生比较大的测量误差.为减少测量误差,在热电偶测温端与被测表面之间增加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片作为集热片,对加与不加集热片、集热片选取不同材料(铜片和铝片),以及同厚度不同直径与同直径不同厚度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瞬态传热数值计算,分析了集热片材料与尺寸对温度测量准确性及动态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铝片比铜片响应稍快,但强度没有铜片高,从而选用铜片;直径大与厚度小的铜片比直径小与厚度大的铜片响应快.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航天电子管壳焊接组件冷却过程中的热力耦合影响问题,建立了焊接组件的有限元热分析模型,研究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梯度材料分布对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基板、梯度管壳的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以不超过基板断裂强度为前提条件,以降低管壳整体的残余应力与变形为优化目标,采用了多因素变换优选法,确定了管壳材料的最优梯度分布方案,即合金管壳自上而下的梯度分布为Al-35Si、Al-42Si、Al-50Si、Al-60Si、Al-70Si。其中,Al-35Si厚度为2.5mm, Al-42Si与Al-60Si的厚度均为1.6mm, Al-50Si厚度为0.8mm, Al-70Si厚度为2mm。在该方案下,LTCC基板冷却至室温时的最大变形量为4.86μm,最大第一主应力为6.761MPa,远小于LTCC材料的断裂强度320MPa;管壳冷却至室温时的最大变形量为18.291μm,最大残余应力值为20.46MPa,远小于管壳材料的屈服强度100MPa。管壳各层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不明显,管壳的整体焊接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用交流钨极氩孤焊接铝合金厚件时,尽管开坡口,多层焊。但是,焊接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焊接设备往往不能满足大电流下长时间工作,易出故障,而且焊接效率很低。 我们采用氩气、氦气混合保护焊接铝镁合金LF_6,材料材料厚度85毫米,坡口为×形,用  相似文献   

5.
脉冲TIG焊长期以来焊接合金钢的厚度一直局限在2mm的范围内。文中探讨脉冲TIG焊突破焊接合金钢厚度2mm的界限,用于厚度大于2mm的30GrMnSiA钢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焊接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δ_1=1+1 mm和δ_2=1+0.7 mm两种厚度组合的Nb Hf10-1铌铪合金搭接结构圆形轨迹运动方式激光点焊焊缝熔深与焊接速度、焊缝熔深与焊接功率以及焊缝抗剪力/热输入量与试验序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激光点焊工艺规范,安装有采用该工艺规范焊接完成的Nb Hf10-1铌铪合金喷管延伸段的发动机通过了高模试车考核。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阻缝焊方法对航天推进剂贮箱用0.086 mm厚不锈钢网片(022Cr17Ni12Mo2)和1 mm厚不锈钢支板(1Cr18Ni9Ti)进行搭接缝焊工艺试验,通过控制不锈钢支板变形量和网片变形张力,检查焊缝外观质量、密封性和内部质量,解决了接头组合材料厚度比大于10:1和焊缝宽度1~1.2 mm的不锈钢薄板缝焊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工艺参数可以避免缝焊过程焊缝成型不良等问题,保证了焊缝密封性;采用专用工装对缝焊过程不锈钢支板变形进行控制和焊后校形处理,可有效控制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通过缝焊过程网片表面张力的调节,达到了控制网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脉冲TIG焊长期以来焊接合金钢的厚度一直局限在2mm的范围内.文中探讨脉中TIG焊突破焊接合金钢厚度2mm的界限,用于厚度大于2mm的30GrMnSiA钢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焊接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等优点,其可焊性较差,但采用激光焊接方法,用合适的焊接规范,可得到外观及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激光焊的功率和保护气体对焊接接头强度影响很大,功率过小时,未焊透会使接头强度降低,功率过大将使SiC烧损严重且有氧化物、硅块等夹杂,使接头强度降低。对于厚度为2mm的对接缝,比较合适的功率为190W左右,此时脉冲频率30Hz、胀冲宽度7ms、焊接速度5mm/s,保护气体氮或氩的效果无差异,为降低成本,在SiGw/6061A1激光焊时建议用氮气保护。焊接接头强度可达142MPa,相当于母材强度的53%。为进一步提高焊接接头强度,加大保护气体流量,使用某些含脱氧剂的填料或加入Si粉等等应是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孔隙隔热材料内压的时间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程晓丽  俞继军 《宇航学报》2010,31(1):233-238
尝试将DSMC方法运用在隔热材料的机理研究中,对多相隔热材料的二 维简化模型分别进行了厚度在1mm、2.5mm、5mm下,不同内外压比下压力时间响应的计算分 析,旨在研究此种材料内部的压力时间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压力响应时间随内外 压比的增加、厚度的增加都在不断增加。相对内外压比而言,厚度对响应时间的影响比较明 显,而内外压力比相同时,响应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在同一压比下,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 响应时间将呈现非线性增加。厚度在毫米量级时的响应时间约在几十微秒至毫秒量级,响应 时间与厚度近似呈现指数关系。〖JP〗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061锻铝合金板焊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工艺研究,掌握了该种铝合金的基本焊接性能,验证了所选焊接参数和焊接材料的可行性。试验数据表明,厚度25.4mm板,选用Φ3.2mm ER4043焊丝,采用熔化极大电流自动焊的焊接方法,以及合理的焊接规范,可获得良好的焊缝机械性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火箭技术文献中,比冲(Specific impulse)和比推力(Specific thrust)是一回事,其定义为推力与推进剂重量流率或质量流率之比。习惯上都用推力与推进剂重量流率之比,即(?)(1)  相似文献   

13.
对A—TIG技术的发展情况、机理进行了阐述,通过课题研究自主研制出了针对ICr18Ni9Ti和S-03两种材料的焊接用活性剂,用所研制出的活性剂进行了厚度为6mm、8mm的1Cr18Ni9Ti平板对接试件及6mm厚度S-03钢材料平板对接试件的自动和手工A-TIG焊接,完全满足QJ1842-95《结构钢、不锈钢熔焊技术条件》Ⅰ级接头要求,表明所研制的活性剂及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满伯倩  张铁 《上海航天》2006,23(2):61-64
介绍了国产变极性等离子弧焊(VPPAW)设备的组成、变极性电源主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微机控制和焊炬等关键技术。用该设备对不同厚度的高强度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试样、贮箱缩比及1:1试验件进行了VPPAW,并分析了接头形式、起弧与收弧、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常见缺陷、焊接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用VPPAW设备焊接的铝舍金厚度可达14mm,与交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相比,其焊缝质量佳,接头性能优。  相似文献   

15.
从冶金方面分析了T250与30CrMnSiA材料焊接工艺性。通过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研究试验,选择焊丝材料,确定材料焊接状态,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焊接工艺规范和措施。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等手段,对T250与30CrMnSiA异种材料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显微硬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T250和30GrMnSiA异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填充HT250焊丝,采用热输入量较小的焊接电流进行焊接,接头强度与30GrMnSiA材料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介绍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新一代大型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体的结构和材料焊接特点,对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键工艺解决措施。通过研究和试验验证表明,采用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技术是解决中厚度铝合金焊接结构最好的工艺方案之一;对变极性等离子弧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化学镀是获得功能镀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对化学镀Ni-P合金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Ni-B合金的研究和应用不足。Ni-B合金镀层外观光亮、色泽如铑、镀层厚度均匀、化学稳定性好、孔隙少、焊接性能相当于锡铅合金,比Ni-P镀层好、硬度1100HV、耐磨。应用实例为发动机缸体砂型模具,模具结构中含铸铁、铜、铝三种材料,形状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用化学镀Ni-B后模具寿命比原模具(电镀镍层)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各项技术指际及其可靠性,必须首先提高焊接工艺水平。而高密度电路的焊接,必须优先采用焊接新工艺以代替传统的手工焊接。为此,我所于1976年底引进瑞士波峰焊接机,随后又订购了成都无线电器厂的片状电阻。 通过半年多的整机调试及对分立元件、片状元件的大量焊接试验,可以认为:用片状元件焊出的产品焊点极牢,其产品体积也比分立元件的小几倍。要想把3.2×1.6mm或22×1.25mm这样小的电阻、电容和管芯焊到印制板上,只能采用波峰焊接机进行焊接,手工焊接是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立式超速试验台轴系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式超速试验台轴系简化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确定影响轴系临界角速度和进动角速度的因素包括:旋转件及其工装组件的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之比、旋转件及工装组件的质量和悬臂长度,其中旋转件及其工装组件的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之比为关键因素.当转动惯量之比大于或等于1时,试验台轴系只存在一阶临界角速度;当转动惯量之比小于1时,试验台轴系存在一、二阶临界角速度.当转动惯量之比接近或等于1时,升速过程中轴系自转角速度与二阶正进动角速度非常接近,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对转动惯量之比分别大于1、接近于1和小于1的3个不同叶轮进行超速试验,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最后,提出进行超速试验工装设计时应避免旋转件及其工装组件的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之比接近1;且当二者之比小于1时,还应对系统的二阶临界角速度进行校核,避免试验目标角速度与二阶临界角速度相接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双人同步 TIG 立焊和双人同步 TIG 横焊两项新工艺,在铸造锡青铜壁板(材料牌号 C90300,壁厚 6~8mm)上进行了一系列焊接工艺实验。验证了这两项新工艺与常规单人 TIG 双面焊相比,能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变形小、提高生产率等优点。通过对两项新工艺的焊接评定,其焊接接头完全满足设计技术指标,从而成功地在大型艺术制像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