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机场利用率,许多技术先进国家研制和使用了新的航空气象观测、预报和情报传输技术和设备。一些科学发达国家还给主要机场配备了综合自动化气象观测系统、自动化天气预报设施和自动化气象服务系统。他们研制了航空天气情报的自动传输系统,加强了自动制作航线天气预报和短时预报与航站预报的科研工作。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条件和遥感技术的发展,这些国家的航空气象保障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航空事业发展,天气对空域的容量、效率和安全的影响愈来愈大。目前,在我国民航界,天气原因影响飞行的正常性已占据第一位。改善天气服务系统,提高天气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因此,了解国外动态,借鉴先进的经验,做好我国航空气象的未来规划是很必要的。本文介绍美国联邦航空局提出的保障21世纪改进空域系统的容量、效率和安全的航空天气服务系统设想,旨在有助于有关人员(气象、航管、飞行等)了解未来航空天气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在航空系统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航空气象系统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咸阳机场气象中心承担着机场及陕西飞行区域各类飞行的气象预报与服务保障工作,2001年12月6日早晨,一次罕见的大雾天气,使机场能见度发生突变,造成了12架次飞机返航或备降,严重影响了飞行的正常。本文就这一典型个例进行分析,探讨天气发生突变的原因,总结预报与保障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大连机场春季天气特点,指出春季影响机场高空环流和地面天气系统,着重介绍了春季大连地区大风、降水、大雾、低云、雷暴等重要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出现上述天气的地方性特点。从而给从事民航气象、飞行、航管、签派等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春玉 《民航科技》2002,(5):94-94,88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后航空气象服务的现状,并对入世后我国航空气象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未来来航空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笔者认为,目前,是我国航空气象行业管理转型,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强航空气象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入世后航空气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立业之本。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信DDN网络的气象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楠 《民航科技》2004,(1):26-28
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研制开发的“综合气象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自2000年投入运行以来,在上海地区有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提供更为广泛的气象信息服务,也为了避免华东地区各航站气象台的二次开发,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在通信DDN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气象DDN网络,以充分利用通信DDN网络资源,将综合气象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延伸到华东地区其他航站的用户。本文以上海气象中心到厦门航站气象台的网络连接为实例,介绍了气象DDN网的组建过程、所提供的气象服务内容,以及其它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全林生 《民航科技》2003,(3):21-22,28
人为因素是影响空管安全的重要因素,气象服务工作是空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预报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到航班正常与空管安全。因此,本文从气象预报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出发,就如何减少和避免气象预报的人为因素以及因气象服务而衍生的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求对空管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石家庄机场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常用互联网资源,包括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气象自动站信息等,以期能对其他缺乏资料来源的机场预报人员提供帮助,有效提高预报准确率,做好航空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最近,民航天津空中交通管理站气象台为改进气象服务工作,提高预报准确率,对传统的天气会商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全国民航气象系统道家利  相似文献   

10.
航空气象的产生和发展 航空气象学是气象学的分支,属于应用气象学,主要是研究气象同飞行活动、气象同航空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航空气象服务的方式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气象学与航空运输密切联系中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初航空活动兴起之后,航空与气象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的目的是对国际航空的安全、正常和效率作出贡献。过去航空气象把主要任务放在航空的安全、正常上,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其潜在的经济效应。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已经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效益,特别是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航空气象的经济效应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机场灾害性天气是指由大雾、大雪、冻雨、大雨、雷暴、大风、低云、沙暴、冰雹等造成低于机场运行最低标准而引起部分航班延误直至机场关闭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天气。机场灾害性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正常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这类天气的气象保障工作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机场灾害性天气的气象保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江浩 《民航科技》2006,(4):44-46
气象在民航运输中重要作用日益突显,提高气象服务效率和产品质量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民航现有NATMN络的特点和不足,提出利用vXGPRS/CDMA为代表的无线数据通讯技术组建无线广域网,作NATMN络的备份和补充。并就其在民航气象行业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正>中国航空气象服务走出国门China provides aeronautical weather servicefor foreign countries近期,亚洲航空气象服务网业务化运行在北京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中国航空气象服务走出了国门,将为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免费提供航空气象信息。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杰瑞米哈·冷高沙、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主席岑智明、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中国气  相似文献   

15.
“民航气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气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最主要需求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和现有的先进自动信息处理技术,对“气象综合系统一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将系统拆分为“通信”和“数据库”两个子系统,并且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用户使用平台,实现系统的有效和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其他气象资料,对2004年6月22—24日湘西北地区由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引起的暴雨、大暴雨的回波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MCS、MCC所造成的大范围暴雨、大暴雨的基本反射率回波强度一般为30-50dBZ,而且长时问维持在同一地区;在基本速度图上,暴雨、大暴雨区往往与大速度区相对应,有的地方还存在“逆风区”,它可以作为暴雨预报的一个判据。  相似文献   

17.
香港新机场预计1998年一条跑道可投入运行,届时每年最高可运送旅客3500万人次,货物运输约300万吨,每小时可起降40架次。机场完全投入运营时,它的运力还可增加一倍。为了适应如此之大机场空中交通服务的需要,作为航空气象服务的单位——香港天文台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笔者作为香港天文台科技顾问委员会成员,对新机场的建设有所了解。现就笔者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个简单介绍,以供我们在今后的机场气象建设中参考、借鉴。一、组织领导香港天文台于1979~1982年对赤暗角机场气象条件进行研究,为机场选址提供了气象依据。当新机场场址…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教训证明雷暴天气是安全飞行的大敌。民航各级飞行安全管理部门、航空企业的经营者、负责空中交通管制和放行飞机的航管及飞行签派部门,担负航路和航站天气预报的气象台站及直接驾驶飞机与恶劣气象打交道的飞行人员等,必须充分认识雷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对2013年12月6—8日南京禄口机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认识了解南京禄口机场严重雾霾天气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此分析对改善机场雾霾天气预报,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3年12月6—8日,南京禄口机场遭遇了开航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据不完全统计,12月6日雾霾天气造成机场6个航班备降,36个航班次日补班;12月7日雾霾天气造成19个航班备降,232个航班取消;12月8日雾霾天气造成351个航班取消。此次罕见的严重雾霾天气导致南京禄口机场能见度长时间低于起降标准,造成机场多次关闭,给航班正常飞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对2021年9月24日发生在广汉机场的一次秋季强雷暴事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过程中,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暖式切变为对流的触发提供了有利于的抬升条件;副高边缘强盛的西南气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500 hPa以下处于显著湿区,使得该地区具备了对流发生所需要的水汽条件;对流层上层冷平流对应对流层低层暖平流,有利于层结不稳定;K指数、LI指数以及CAPE指数均达到了强对流天气和强降水的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