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抑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有害电磁干扰的方法和措施,为解决区域电磁兼容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最大期望(EM)迭代算法的相位同步算法具有比传统非数据辅助(NDA)相位估计算法更低的相位误差,是适合于Turbo编码系统的一种相位同步算法。然而,EM迭代算法对初值的选取比较敏感,收敛性较差。为了克服EM迭代算法收敛性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EM算法的Turbo编码系统迭代相位同步算法。针对EM算法的缺点,用数据辅助(DA)和NDA结合的方法得到的相位估计作为EM算法的初值。数值仿真显示,该方法具有比随机初始化EM算法更好的相位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和XFDTD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仿真所得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HFSS适用于仿真计算电小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XFDTD适用于仿真计算不同电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利用XFDTD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随频率变化的电磁散射特性曲线,对于反隐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含能材料废料处理技术研究述评(Ⅰ)——安全销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固体推进剂、火炸药等含能材料(EM)废料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缩小EM废料尺寸的高压液体切割技术和使EM废料脱敏的碱解法和乳化法等预处理技术,EM废料安全销毁的熔盐销毁(MSD)法、水热氧化(HTO)法、电化学法、湿空气氧化法等化学销毁技术以及堆肥合成、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的生物销毁技术。其中预处理与化学、生物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销毁技术可以实现含能材料废料的安全销毁,最后分析了EM废料安全销毁技术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太阳电池阵EM板热真空试验是考核太阳电池板适应热真空环境能力的关键试验。试验中需要对电池阵的电路进行多循环长期检测。文章中采用对EM板输出负载电压进行实时高频(≥10Hz)采集,同时对每个循环、每天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的测试方法检测电池电路的短路和开路故障。某航天器太阳电池阵EM板热真空试验采用此测试方法及时发现了电池电路异常,并在对问题工艺进行改进后重新投产;新产品通过了第二次热真空试验的考核,且在轨工作正常,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单片机EM78447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EM78447芯片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它内部有4K*13位的程序存储器。由于其卓越的性能特点,在很多嵌入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而且,它的生产厂商为我们提供了集程序开发和写入于一体的仿真写入器。本文详细阐述了EM78447单片机的特点、引脚及其功能,并结合具体例子介绍了EM78447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电磁涡旋波在合成孔径雷达(SAR)领域的应用潜力,验证电磁涡旋SAR成像的可行性,将电磁涡旋与合成孔径雷达模型结合,通过使用单一模式的轨道角动量,用合成孔径原理实现方位聚焦。给出了基于电磁涡旋的SAR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模型,并提出了适用于电磁涡旋SAR的改进chirp-scaling(CS)成像算法。通过点目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成像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SAR系统新体制设计及雷达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柴霖  袁建平  方群 《上海航天》2002,19(5):20-24
提出了一种不增加硬件设备而仅用软件(运动方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运动方程(GPS/EM)组合导航方案,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特点。根据传统运动方程建模中的各种误差源,了包含误差源在内的飞行器扰动方程,并得出其解析解。建立了GPS/EM组合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进行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GPS/EM组合系统导航精度高于GPS,而且较单独GPS增加了信息冗余度。  相似文献   

9.
电磁超构表面具有卓越的电磁波人工控制能力,可应用于透射、反射、衍射等多种情况,因此,超构表面在基础光学和电磁调控领域中的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及前景。将有源元件引入电磁超构表面是开发下一代平面光学组件和电磁器件的关键步骤。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研究者尝试开发基于各种新型活性材料和可调谐机制的超构表面器件,使之具有动态调控功能的光学特性(如振幅、相位、偏振、空间、时间响应)及器件功能(如光束转向、动态聚焦、可调谐滤波器、动态全息图等)。这些有源超构表面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仍存在重大挑战。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有源电磁超构表面的若干潜在应用、新兴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何彬彬  方涛  郭达志 《宇航学报》2006,27(4):686-689
针对传统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缺乏考虑空间自相关性、分类模糊性以及分类误差的空间表达的缺点,采用顾及空间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分类模糊性的邻域EM算法进行多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构建了四个不确定性度量指标一模糊隶属度残差、相对模糊隶属度最大离差、模糊隶属度熵和相对模糊隶属度熵对其分类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和可视化表达,克服了采用误差矩阵和Kappa系数进行传统遥感图像分类精度评价缺乏空间信息分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姜丽敏  陈曙暄  向茂生 《宇航学报》2012,33(8):1112-111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期望极大化(EM)算法的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区域网连接点(TPs)检测新方法。利用混合模型将TPs检测问题归结为缺损数据下的最大后验概率(MAP)估计和最大似然(ML)估计,并将特征描述符的匹配概率融入到算法框架中,最后通过EM算法实现变换矩阵和点对应同时求解。同航带相邻SAR影像和相邻航带相邻SAR影像的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圆波导中“圆柱轴+平面扇形金属叶片终端”的不连续性,根据电磁场互易定理和物理光学法(PO)计算了这种终端对波导模的反射系数。这个问题的研究可用来解决喷气式发动机进气道对电磁波的反射,进一步地利用本文的结果可计算进气道的雷达截面(RCS)或极化散射矩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纯方位跟踪系统非线性较强、传统跟踪滤波方法收敛速度慢且容易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高斯混合粒子滤波的纯方位跟踪算法。该算法基于Sigma点卡尔曼滤波(SPKF)和粒子滤波的特点,用有限的高斯混合模型来近似后验状态密度、系统噪声和观测噪声的分布。利用贪心EM算法实现模型的降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EM算法假定混合成分数为已知、迭代的结果需要依赖初始值、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大点和可能收敛到参数空间的边界的缺点,从而改善粒子枯竭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方位跟踪领域,与传统粒子滤波(PF)和基于EM的高斯混合粒子滤波相比,该算法在保持高精度估计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择行波法和非谐振微扰法分别作为色散和耦合阻抗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冷测系统。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慢波结构样品进行了冷测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5.
线圈炮——电磁同轴发射器及其系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线圈炮在宇航与国防中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先简述其分析模型与方程。方程为非线性变系数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有时呈刚性。用Treanor方法求解,所得结果与国外已有装置的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并对一个小炮做了初步的原理设计。  相似文献   

16.
Ku频段介质稳频谐波振荡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Ku频段介质稳频谐波振荡器的原理、仿真和试验结果。设计中采用电磁仿真和电路仿真结合的方式对推-推(push-push)型介质振荡器进行了整体非线性仿真,得到振荡器的输出频谱、相位噪声和输出功率的仿真结果,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二次谐波输出的方式提高了BJT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得到了较好的相位噪声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近场电磁散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传沧 《上海航天》2000,17(3):45-48
为了建立整机近场电磁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理论模型,以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回波响应图为参考,拟合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的电磁散射RCS数学模型。同时以正方形三面角反射器方向图曲线的数值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其精度为:算术平均误差d=1.3dB,标准偏差S=1.5dB,从而说明本模型可以参与整机理论模型的建模。  相似文献   

18.
对TM波照射下喷气发动机进气道的极化散射矩阵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将喷气发动机进气道等效成规则的圆波导腔结构,用多个波导模的叠加表示进气道内电磁场,并采用平面孔径辐射场的克希荷夫积分公式和电磁场互易定量,求得了进气道的极化散射矩阵,从而将复杂的腔体散射问题简化到只需求在规则波导模激励下喷气发动机终端的反射系数。所得结论对单、双站散射均适用。  相似文献   

19.
黄烈德 《航天控制》2001,19(4):35-40
如何求神经网络控制使非线性空间飞行混沌运动不会发生。该法是在输出层用回归权代替常数权再用EM算法来估计回归权的参数 ,这样修正的RBF的神经网络控制就可使非线性空间飞行不会出现混沌现象。这种算法R Langari,L Wang&J Yen (1997) [1] 在研究径向基函数网络时提出过。其突出的优点是把复杂的多参数的最优化问题分离为N个小型最优化问题 ,这里N是隐藏层单元数。  相似文献   

20.
Among the major objectives of NASA's program of space exploration i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Crucial to this objective is the study of comets, which are thought to be the most primitive, pristine bodies remaining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of comets has led NASA to plan a mission to rendezvous with comet Tempel 2 in 1997.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omets will be measurements of the nucleus material to determine its element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ts thermal stat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posal for a Comet Nucleus Penetrator to accomplish these measurement goals. The Comet Nucleus Penetrator will implant instruments into the comet's nucleus beneath a probable volatile-depleted surface mantle into material mo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lk composition of the nucle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