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数值模拟再生冷却喷管的换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伟  刘宇 《推进技术》2005,26(2):111-115
为了解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再生冷却的换热特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内喷管燃气、壁面和冷却液建立不同的三维控制方程,进行流动和传热的耦合计算。在计算中,假定喷管流动为冻结流动,考虑燃气向壁面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控制方程,采用DO模型离散求解辐射换热方程,水蒸气的吸收系数根据Leckner公式计算。计算模型采用缩比热试车发动机,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较准确地模拟出了喷管的壁面热流密度,得到了喷管燃气和冷却液的流场和温度场,对高压再生冷却喷管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层板燃气侧、内部及冷气侧的换热特性,表明层板内流动特别复杂,换热也具有多样性。冷气侧换热面由于冲击孔出流的抽吸作用导致冲击孔上游换热加强,冲击孔出流对下游换热边界层的破坏,使下游抉热同样加强,且比上游增加幅度大。通道底面主要是由于射流形成的漩涡对底面冲击而使抉热增强,但影响区域不大。冲击面由于射流的冲击使滞止区换热系数很大,影响的区域也较广。燃气侧换热面由于气膜孔射流对主流的影响使气膜孔下游的主流旋转形成强度很大的漩涡,冲击壁面而使气膜孔下游换热增强,并且两孔之间由于冷气的掺混换热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3.
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方式发散壁换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航空发动机的一种先进冷却方式,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方式的发散壁燃气侧换热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影响燃气侧换热系数的流动和几何参数,它们是主流雷诺数、吹风比以及几何结构。采用比较法研究燃气侧换热系数,基准换热系数与经典传热准则计算值相比,精度在±7%以内。研究发现主流是充分发展湍流时,主流雷诺数对发散壁燃气侧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而吹风比和几何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多排气膜叠加,也使得换热增强系数沿流向增加。对实验结果总结了经验关系式,可以用于该种冷却结构的传热设计和校验。   相似文献   

4.
燃气非平衡流再生冷却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康玉东  孙冰 《推进技术》2011,32(1):119-124
为准确预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身部再生冷却换热状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燃气、推力室壁和超临界气氢进行三维流动和换热耦合计算。采用6组分9步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燃气的非平衡化学反应,采用DO模型计算燃气辐射换热,考虑超临界气氢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获得了室壁温度场、燃气及冷却剂流场。结果表明,Redlich-Kwong方程、Peng-Robinson方程、Lucas法、TRAPP法能分别准确计算超临界氢的密度、定压比热容、粘度、导热系数,采用燃气非平衡流计算所得流场值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应用合成射流技术增强燃气/氧气掺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燃气/氧气的掺混,基于旋涡系统的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简化模型基础上,对激励器组处于不同工作情形下增强燃气/氧气的掺混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合适的激励器工作组可以显著增强燃气/氧气的掺混程度及换热,合成射流的控制效果与激励器的布局、强度和相位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针对换热器设计中如何合理兼顾传热效率和压力损失的难题,以矩形流通截面的燃气-水列管式换热器为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设计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换热面积与燃气流通面积、横向管间距、换热管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建立了基于压力损失和传热计算的耦合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型燃气冷却器的设计,也可供其它换热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回热器流动换热计算程序,完成回热器流阻和换热特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加工了U型管式回热器试验件。试验研究了燃气冷气流量比、温比、回热器与燃气流向夹角以及回热器套管等参数对回热器流阻换热特性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校核了回热器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温比对回热器的换热效率影响较小,流量比和回热器与燃气流向夹角对流阻和换热效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薛钰  刘景源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9):1831-1844
为了研究燃气热力参数对对流换热的影响,发展了一种计算航空发动机碳氢燃料与空气燃烧的燃气热力参数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给出的一部分燃气热力参数作为输入条件,对不同入口温度下的平板和涡轮平面叶栅的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空气作为工质的对流换热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其他定解条件相同时,对平板和涡轮平面叶栅的对流换热,工质为多组分燃气时的壁面当地努塞尔数均大于入口工质为空气的努塞尔数,且随着入口温度的升高,空气与燃气的当地努塞尔数的差别变大;在给定的入口温度范围内,与工质为空气相比,工质为燃气的平板当地努塞尔数从28%增大到30%,涡轮叶栅则从725%增大到969%。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叶片流道内辐射换热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贴体坐标系下辐射传递方程的离散坐标法,数值模拟了三维叶片流道内的辐射换热,计算了进口燃气总温分别为1673K和2193K时,发动机叶片流道内燃气对发动机机匣、轮毂和叶片的入射辐射热流密度。数值模拟表明,当进口燃气总温增加29.9%时,入射辐射热流密度将增加188%~212%。与直角坐标系下有限体积法的计算结果比较,二者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涡轮气冷叶片局部外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根据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气涡叶片的设计要求,在献^[1]的基础上,引入燃气热物性曲线拟合公式;考虑了主流紊流度对前驻点,层流区换热以及转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短点火延迟点火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的点火延迟期对某些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尤为重要。文中引用固相点火理论,在诸多向推进剂表面供热的方式中,着重分析了起重要作用的对流换热,认为提高点火燃气的流速能明显地提高点火燃气对推进剂表面的热交换率,使推进剂表面很快达到发火温度,在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短点火延迟点火器设计中应用了这一理论,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层板冷却结构强化换热机理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应用简化的换热模型分析了影响层板冷却效果的因素,得出了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和参数f是影响冷效的决定因素。为了研究层板强化换热机理,提高其内部换热效率ηi以优化层板传热设计,本文在相同的两侧换热条件和冷气密流下,对5种相同孔径、通道高度和开孔率,不同内部绕流形式的层板结构和1种双层壁结构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得到了其综合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层板结构的综合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双层壁;冷气沿程吸热焓增带走了大部分从燃气侧进入层板的热,并且冷气与层板内表面的换热主要发生在出气板上,扰流柱的存在增加了换热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换热;合理设计绕流结构有利于改善层板的热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火箭发动机复合喷管的耦合换热及瞬态壁温的计算方法,考虑了扩散控制的C/C喉衬的稳态烧蚀,建立了封闭腔-净辐射模型计算喷管内的辐射换热,改进了喷管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两种复合喷管的壁温随时间的变化,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火箭发动机喷管的入口段,高温燃气对壁面的辐射换热热流比对流换热热流强;采用封闭腔-净辐射法计算火箭发动机喷管的辐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特性对火焰辐射换热的影响.在燃烧室确定油气比和进气温度时,取不同燃料特性对燃烧室的火焰辐射换热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燃料物理特性影响燃油的雾化质量和蒸发效率,影响主燃区燃烧效率,引起燃气温度及分布改变;影响主燃区碳黑粒子的生成及浓度分布,引起燃气发光辐射对火焰筒壁辐射热流的变化,导致火焰筒壁温变化;燃油物理特性和H含量引起的燃气温度变化影响NO生成,主要受物理特性引起的燃烧效率的影响,H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用于工程计算燃烧室辐射热流的Lefebvre零维辐射模型,不考虑燃气区域对附近壁面的辐射影响,过于简化,不能反映实际燃烧室火焰筒内的辐射换热过程。本文发展了一种机理严密,精度高的用于燃烧室壁温计算的区域法辐射换热模型。文中采用Lefebvre模型和区域法模型计算了一个圆筒型不冷却火焰筒结构的换热;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计算的壁面辐射热流和壁面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使用Lefebvre模型计算时,由于将燃气按一维划分为定向辐射,在燃烧室前后壁面辐射热流较小,存在一定不足;而使用区域法模型计算时,辐射热流分布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一类冷却导向叶片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含冲击、孔排及尾缘劈缝气膜、扰流柱复合冷却方式的燃气涡轮导向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部分计算公式.建立了一种一类冷却导向叶片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以某燃气涡轮导向叶片为例,进行了多学科设计优化,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计算流体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面积的解析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刘志伟  韩振兴 《航空动力学报》1990,5(2):169-170,190
准确地计算回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对数平均温度差和换热表燃气轮机具有高的热效率和节约金属材料的重要条件。右图给出了燃气和空气的温度沿回热器流动方向变化的情况。燃气进入回热器时的温度为t4,由于沿程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在出口处燃气温度下降到t5。压缩空气进入回热器的温度为tt2由于在回热器内回收燃气的余热,故温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8.
潜入式喷管喉衬界面间隙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潜入式喷管喉衬在热载荷与内压联合作用下界面间隙优化问题,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喷管热结构响应.采用流体仿真软件,计算了潜入式喷管流动过程的稳态流场,获取了高温燃气流动参数与固体壁面对流换热系数.并采用三维有限元结构计算平台,编写了非均布壁面压力载荷与非均布对流换热系数子程序,求解了喉衬前后搭接界面间隙...  相似文献   

19.
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对冷却燃气涡轮叶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1982年以来对燃气涡轮发动机冷却涡轮叶片片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在不同的自由流紊流度,压力梯度,燃烧室出口流场等条件下涡轮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分布的分析和实验研究,以及叶片内冷却通道中平均流动和换热系数分布方面所作的研究,还介绍了涡轮叶片的新颖冷却方法和真实冷却叶片三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计算发动机喷管内壁表观黑度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燃气及波长范围对壁面表观黑度的影响。并对于模型圆筒壁腔进行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表观黑度与计算域内辐射换热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