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射式喷嘴流动特性的数值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力燃烧室喷油杆多采用直射式喷嘴,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喷油杆通流能力的因素以及喷嘴内部燃油空化的问题,进行了数值和试验研究。选取了Schnerr-Sauer、Singhal 及Zwart-Gerber-Belamri三种空化模型进行比较后,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进行计算,对喷嘴的流量系数、空化区域以及空化源进行了数值模拟,对2种典型直射式喷嘴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喷孔长径比、开孔位置对流量系数影响较大,喷孔前加过渡段能够起到一定的稳流、消除空化的作用,在喷孔大锐角入口处形成明显的空化源,空化体积分数随压力、壁厚和入口段变化,进一步计算发现当进口倒角为30o~45o或者圆角,倒角比W/D=0.2左右时能有效抑制燃油空化。  相似文献   

2.
周汉申 《推进技术》1991,12(3):48-53
本文阐述了流体在喷孔中的流动特性.还通过实验得出了喷孔长径比、进口几何形状、进口倾角、表面张力对喷孔流量系数的影响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存良  宋辉  郭涛  贾广森  闫建坤 《推进技术》2016,37(7):1320-1327
为了更好地研究内冷结构对外部气膜孔流阻特性的影响,在带肋横流进气方式下,实验测得不同横流雷诺数(Rec=1×10~5,5×10~4)和吹风比(M=0.5,1,2)下的圆柱型气膜孔流量系数,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横流雷诺数、45°肋结构和吹风比对气膜孔流阻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带肋横流进气方式下,横流引起的孔内旋流是流量系数减小的主要因素,肋引起的进口堵塞使得流量系数进一步减小;横流雷诺数相同时,流量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吹风比增大至M=2时,流量系数趋于一定值;小吹风比(M=0.5~1)时,横流雷诺数越大流量系数越小,随吹风比的增大(M=1~2),横流雷诺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双喉道推力矢量喷管的内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明生  杨平 《推进技术》2008,29(5):566-572
为了研究双喉道推力矢量喷管(DTN)在非推力矢量和推力矢量情况下的内流特性,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和气动参数对DTN的影响。结果表明,DTN在非推力矢量时,仅在落压比(ZNPR)为3~4之间才具有较高的内流性能(推力系数达0.97,流量系数为0.94),当落压比增加时,推力系数迅速下降。在推力矢量时,DTN可以获得很大的推力矢量效率(当落压比为4,引射量为3%时达到4),且推力系数也较高(0.94以上),其综合性能优于单喉道偏移和激波操纵式矢量喷管。二次流量、落压比、凹腔扩张角和收敛角、引射角度都对推力矢量状态下的DTN内流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实现DTN在推力矢量和非推力矢量下都有较好的内流综合性能,所建议的设计参数为:落压比为3~4,引射量为3%,凹腔扩张角为10°左右,收敛角在20°~30°,引射角度为30°逆流引射角(β=30°)。  相似文献   

5.
主要技术指标燃气流量:Gg=1~4kg/s燃气压力:P=1~2.5MPa燃气温度:T3=800~1200℃冷却空气压力:P=1~2.5MPa冷却空气温度:Tc=0~550℃水消耗:G水=3~6t/h燃油消耗:Gf=0.2~0.5t/h燃气与冷却空气绝对温度比:KT=1.3225冷却空气与燃气流量比:KG=1%~5%用途试验研究各种对流和发散叶片结构及其冷却效果。试验研究各种参数(雷诺数、马赫数、流量比和温度比等)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对流和发散叶片内通道的流动阻力。试验研究涡轮叶片的热疲劳寿命。SB503涡轮叶片冷却效果试验器…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基于旋流增益的强化换热技术为研究对象,对狭小受限的气膜孔内冷通道中气膜孔的流量系数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气膜孔雷诺数Re(4800~26000)、吹风比M(0.36~2.74)、无量纲冷却通道高度h/d(0.33~2.0)等参数,研究了狭小空间的几何结构、流动参数等对单排气膜孔平均流量系数Cd的影响,并得...  相似文献   

7.
张勃  吉洪湖  罗明东  黄伟  蔡旭  高潮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2):1994-1999
对5组不同宽高比(W/H=1~1)的圆转矩形收敛喷管模型(AR1~AR1) 在尾向可见明火时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等出口面积的轴对称喷管(AR0)进行了比较,喷管模型为某型实际喷管缩比4.3倍得到的.研究发现,与轴对称喷管相比,大宽高比矩形喷管减小了红外源的辐射特征,起到了明显的红外抑制作用.在0°~90°范围内,所研究的喷管在3~5 μm波段上的红外辐射信号呈现随探测角度增大逐渐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小尺度孔的流量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讨论了其流量系数在不同几何和流动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小孔直径为0.5,1.0,2.0 mm和3.0 mm;孔间距为5,10和20;长径比为1,2和4;倾斜角为30°,60°和90°;雷诺数Re低于6 000.通过试验可得孔的倾斜角度是影响流量系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孔径对流量系数有显著影响,长径比和孔间距对流量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结果对小尺度孔在叶片气膜或冲击冷却的设计和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孔流量系数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加力燃烧室离散孔纵向波纹板结构隔热屏,通过改变次流雷诺数(Rec=24×104~33×104)和出流比(S=0.02~0.07)得到了波纹板上不同开孔位置处气膜孔的流量系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开孔位置处流量系数有很大差异;同一开孔位置处,对于长径比远小于1(L/D≈0.17)的孔,气膜孔和次流通道的动量比对小孔流量系数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动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而在同一动量比下,单纯改变小孔雷诺数或次流通道雷诺数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二维C/C复合材料高温力学、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二维C/C(2D -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层剪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所制得的 2D -C/C复合材料的层剪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弯曲强度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0 0 0℃的层剪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达到 1 4 .8MPa和 2 2 7.4MPa ,较室温分别提高了9.6 %和 6 0 %。弯曲模量在 1 0 0 0℃时增加到 39.4GPa ,在 2 0 0 0℃则下降 ,低于室温数值。 2D -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在z向和x -y向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未石墨化 2D -C/C复合材料 2 0 0℃的z向热导率是 4 .4 1W / (m·K)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而石墨化 2D -C/C复合材料 2 0 0℃的z向、x -y向热导率分别是 1 8.0 2W / (m·K)和 73.2 9W / (m·K) ,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2D -C/C复合材料在z向的线膨胀系数较大 ,80 0℃以内在 8× 1 0 - 6 /K~ 1 0× 1 0 - 6 /K之间 ;而在x -y向线膨胀系数在 80 0℃以内都很小 ,基本上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1.
金义  何小民  蒋波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5):1031-1036
针对使用液态燃料(航空煤油)的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RQL)工作模式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总结了驻涡区余气系数、进口空气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等参数影响RQL工作模式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驻涡区余气系数增大(a=0.61~1.53),CO和UHC(未燃碳氢化合物)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2.
角度和孔间距对双向扩张型孔流量系数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非常规扩张孔的流动特性,测量了一排7个双向扩张孔的平均流量系数.气膜孔的前倾角为20°,45°和90°,径向角为0°,30°和65°,孔间距与孔径比为2,3和4.动量比变化范围为1到8.结果表明,径向角为0°的流量系数随前倾角的增加显著增加.前倾角为20°的流量系数随径向角的增加略有减小.前倾角为90°的流量系数随孔间距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针刺毡、短纤维树脂模压、碳布叠层 3种预制体 ,其碳纤维体积含量均为 4 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 4种C/C复合材料 :针刺毡 粗糙体热解碳 (具有两种定向热解碳组织 )、短纤维 树脂和热解碳、碳布 光滑体热解碳复合材料 ,对其进行 2 5 0 0℃保温 2h的高温热处理。在 0~ 90 0℃ ,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和热解碳组织对二维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热扩散率、导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影响。研究发现 :预制体和热解碳结构对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有强烈影响。 0~ 90 0℃ ,4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都非常小 ,与温度近似的成线性关系 ,且几乎具有相同的斜率 ,在一定条件下 ,其值呈现负热膨胀性质 ;0~ 90 0℃ ,4种材料都有高的导热系数 ,但作为温度的函数 ,其值随预制体结构、热解碳组织和传热方向而变化 ,x y向的导热系数 (2 5 .6~1 74W / (m·℃ ) )比z向的 (3.5~ 5 0W / (m·℃ ) )高几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战机对垂直/短距起降能力的要求,基于曲率控制方法对具有D形出口的S弯喷管进行参数化设计,进而可实现喷管尾段的大角度偏转。随后对不同偏转角、落压比以及设计参数的S弯D形矢量喷管气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并分析了喷管的气动特性。计算结果显示:无偏转条件下,随着落压比π从1.5增大至3.5,喷管流量系数先增大后平稳,在π=2.5时达到最大值,推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推力方向为飞行器产生一定的抬头力矩;落压比恒定时,随着偏转角度从0°增大至90°,喷管流量系数、推力系数下降,矢量超前角由负值不断增大至+6°左右;设计参数中预留偏转角对喷管气动性能影响较大,而S弯中心线控制系数对气动性能影响较小。本文提出的S弯D形喷管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小偏转角度下矢量角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亦可通过出口段偏转实现发动机推力的大角度矢量偏转。  相似文献   

15.
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高焓风洞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化成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2):2748-2755
对设计工作马赫数为4.5~6.5的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马赫数为6,5及4的高焓风洞实验研究,获得了进气道在不同反压下的性能参数及沿程静压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设计状态下(Ma=6,α=0°),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97和0.41,增压比约为来流静压的35倍,隔离段出口马赫数不大于2.6;最大承受反压不小于来流静压的114.5倍.研究还发现,反压升高引起的激波串可停留在内压段,且不影响进气道的流量捕获;当Ma=5,α=0°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不低于0.77,总压恢复系数在0.49~0.67之间.设计工作马赫数及攻角范围内,进气道内未发现明显的流动分离,均可正常起动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不均匀流对V型火焰稳定器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炎  王寅会  何小民  薛冲 《推进技术》2017,38(6):1310-1317
为指导畸变进气条件下的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对V型火焰稳定器在二维不均匀来流条件下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进口速度系数、温度和油气比下的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口速度均匀,h/H=3/6(h/H表示进口最大速度相对位置)和h/H=5/6分布时,随着进口速度系数的增加,点火油气比先增加后减小,在h/H=4/6分布时,点火油气比逐渐增加;当进口速度均匀分布时点火性能最好;在h/H=3/6,h/H=4/6和h/H=5/6分布时,随着速度不均匀度的增加,点火油气比增大;在h/H=3/6和h/H=4/6分布时,随着速度不均匀度的增加,熄火油气比先增大后减小;当速度系数为0.1时,进口速度均匀和h/H=3/6分布时燃烧效率较高,h/H=5/6分布时燃烧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冲压发动机燃油系统的设计,对高速高温空气来流横向射流条件下直射式喷嘴燃油轨迹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试验采用PIV拍摄油雾场,经过Matlab图像处理后获取穿透边界,获得不同空气来流压力(0.17~0.28 MPa)、来流温度(400~750 K)、来流速度(43.641~109.420 m/s)、喷孔直径(0.77~1.00 mm)、燃油压力(1.2~2.7 MPa)下燃油轨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来流参数中的温度、压力以及喷油参数中的喷孔直径、燃油压力等对穿透深度均有影响。在试验范围内,随着空气温度或压力增加,燃油穿透深度减小;随着喷油孔径或喷油压力增加,燃油穿透深度增加。通过对燃油粒子和空气来流动量比关系的分析,获得用于预测燃油轨迹的无量纲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王鹏飞  郭文  张靖周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2):3057-3063
在高转速密封试验设备上,进行了实际尺寸阶梯篦齿压比(1.05~28)、相对密封间隙(齿尖密封间隙和齿宽比)(24~40)、泄漏流雷诺数(1900~28000)及旋转速度(0~12000r/min)等对密封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篦齿流量系数随压比变大而上升,随相对密封间隙变大而降低;转速低于5000r/min时,旋转对篦齿流量系数影响不明显,高转速、小压比时,篦齿流量系数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降幅超过301%;较小雷诺数下,篦齿流量系数随雷诺数的减小快速降低,雷诺数超过6000以后,篦齿流量系数受雷诺数的影响不明显;气流通过阶梯篦齿第一道齿的压力损失最小,通过最后一道齿的压力损失最大,通过中间各齿的压力损失相当。基于试验测试数据,修正了典型阶梯篦齿流量系数的求解关系式,修正后的关系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狭小空间内气膜孔流量系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层层板冷却、双层壁冷却等冷却技术,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这些冷却结构形成的狭小冷却通道中,气膜孔附近的流动特性,重点研究了气膜孔流量系数Cd随吹风比M(0.5~2.0)、气膜孔雷诺数Re(5000~10000)以及冷却通道高度H和气膜孔直径D之比H/D(0.33~1.0)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中湍流模型为Realizable k-ε模型,近壁处采用非平衡壁面函数,利用SIMPLE算法和二阶迎风格式进行离散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气膜孔流量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吹风比M小于1时,影响尤为明显.研究中同时发现在相同吹风比的条件下,Cd随着气膜孔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但变化的幅度不大;在相同的气膜孔雷诺数下,Cd随着H/D的减小而降低,特别是当H/D小于0.75时,随着流体在进入气膜孔前逐步受到限制,Cd随着H/D的减小而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20.
孔排布局对叶片前缘气膜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放大的半圆柱状表面模拟涡轮叶片前缘的形状,对叶片前缘单排及两排圆柱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测量。试件表面交错地开有 6排孔,以驻点为起点,位置分别在± 1 5°,± 4 0°及± 60°处,各排孔的孔间距均为 3个孔径,孔轴线与表面在展向及流向的夹角分别为 30°及 90°,孔长与孔径比为 4。主要对比研究了 3种单排气膜孔不同孔排位、3种两排气膜孔不同孔排位及 1种三排气膜孔的布局对孔排下游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同样二次流流量条件下,冷却效果好的单排孔位置依次为 60°,4 0°,1 5°,冷却效果最好的两排孔位置组合为 ( 40°,60°)。结果还表明 :在较大的二次流流量条件下,采用单排孔、两排孔或三排孔冷却方案对孔排下游的冷却效果影响不大;但在较小的二次流流量条件下,从冷却效果看,较好的孔排冷却方案依次为 :三排孔、两排孔及单排孔。实验参数范围是 :主流雷诺数 Re=4 2 0 0 0~ 1 2 70 0 0,平均吹风比 M =0.5~ 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