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云  王培垣 《上海航天》2004,21(6):42-45
将模糊控制理论用于有大型挠性附件三轴稳定卫星的姿态控制,设计了一种常规模糊控制器。为减小常规模糊控制的稳态误差,采用模糊控制插值法和多次修正法改进模糊化处理,并运用因子动态加权,对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模糊控制方案的系统响应快,稳态精度高,并保持了较强的鲁棒性,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星上主动控温仪的不足,提出了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星上主动温度控制的设想。文章对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星上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做了较为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构造原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星上主动控温仪的不足,提出了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星上主动温度控制的设想。文章对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昨下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做了较为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构造原理。  相似文献   

4.
免疫控制器是以生物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机理为基础而设计出的系统。文章运用免疫反馈系统的原理和模糊控制理论在传统PID控制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模糊免疫PID控制器,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免疫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器,即使在外界干扰和系统工况发生变化时,也具有很好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DYL多元逻辑电路的特点,提出求极值和中间值的“地址”的方法和电路。使DYL多元逻辑电路的应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空间智能桁架振动控制方法。在考虑剩余模态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空间智能桁架的独立模态空间振动控制方程,并对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作改进,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可有效抑制桁架振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糊控制,同时能抑制控制溢出和观测溢出。  相似文献   

7.
模糊控制在光电跟瞄平台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光电跟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角位置随动系统,其精确模型不易建立。利用模糊控制不要求精确模型的特点,以跟瞄平台俯仰回路的稳定控制为例,设计了基本模糊控制器和自组织模糊控制器。仿真研究表明,在模型参数摄动又有多种干扰作用时,两种控制器都能进行有效地控制,特别是自组织模糊控制的稳态误差更小,计算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模糊控制的不足 ,本文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它综合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各自的优点 ,实现模糊控制的智能化 ,并将其应用于月球探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方案的优越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模糊控制技术在运载火箭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控制理论用于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以俯仰通道为例,给出了模糊控制系统框图、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运载火箭姿态模糊控制系统简单,对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空间站伴随卫星在绕飞和回收阶段的相对位置与速度控制。基于C-W方程提出了伴随卫星的脉冲控制和滑模-开关控制两种绕飞控制方法,给出了控制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另设计了用于伴随卫星回收控制的模糊控制器,给出了模糊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绕飞控制法简便易行,适于工程应用。与一般模糊控制方法相比,此控制器利用了航天器自身的动力学特性,可使燃料更省。  相似文献   

11.
多变量线性系统的特征模型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多输入 -多输出高阶线性定常系统从理论上详细推导出了其特征模型 ,并给出了基于特征模型的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案。所建立的特征模型为智能控制器设计和一些高阶对象的低阶控制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特别是为大型空间挠性航天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对一个航天器控制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航天器姿态控制领域,模糊控制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控制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算法和分布式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将其用于《东方红三号》卫星应急星地大回路姿态控制系统之中。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够有效地从样本数据提取信息,实现分区域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该方法具有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多青 《宇航学报》2012,33(1):76-84
为提高复杂和未知环境中六轮摇臂式月球探测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因执行器故障引起的月球车失控,提出一种基于滑转率的协调驱动自适应模糊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用模糊逻辑系统逼近系统的未知动态和未知的故障函数,并通过所设计的误差补偿器来减少逼近误差对跟踪精度的影响。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容错控制方案不但能使跟踪误差收敛到原点的小邻域内,而且通过适当增大设计参数的值,可使跟踪误差减小。此外,为便于应用给出了详细的容错控制器设计步骤,并对控制器中参数的选取给出了示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并且对外部干扰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曾光  李东旭 《航天控制》2007,25(1):85-90
研究了模糊控制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智能桁架系统的振动控制.首先建立空间智能桁架的有限元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标准的模糊控制器,并通过选择合适的量化因子将该标准模糊控制器应用于每一对同位布置的作动器/传感器,各个控制器之间独立工作.这样就避免了设计MIMO模糊控制器带来的复杂问题.最后针对空间智能桁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可以有效抑制桁架的振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强、抑制控制溢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切变流形函数和模糊控制的微小卫星姿态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用李亚普诺夫方法和模糊控制理论实现微小卫星姿态磁控制的方法。通过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给出切变流形函数,获得了一开关控制,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系统的收敛性。用模糊控制法消除常规开关控制固有的抖振,给出了模糊控制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姿态磁控制方法简单、姿态精度高、鲁棒性强,可用于微小卫星的姿态磁控制。  相似文献   

16.
柔性空间结构的分散模糊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胡昌华 《宇航学报》2000,21(1):23-2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一类不确定大系统的分散变结构控制方法 ,并将该方法用于柔性空间结构的控制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复杂大系统的系统关联及不确定因素复杂 ,在控制律中引入了模糊控制规则来确定分散控制律中的非线性分量大小 ,使控制系统设计时不需知道系统不确定变化及关联的具体情况 ,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同时 ,模糊控制规则的引入还有效减弱了一般分散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颤问题。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柔性空间结构系统在未知参数摄动以及外界干扰情况下的稳定。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多变量线性时变系统的特征模型及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多青  吴宏鑫 《宇航学报》2005,26(6):677-681,692
对于阶数及参数未知的高阶系统,如何设计一个工程上易于实现的低阶控制器,以实现有效的高性能控制,这是目前航天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采用将对象特征和控制性能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对多输入一多输出高阶线性时变系统和一类非线性时变系统从理论上详细推导出了其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特征模型的稳定的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案。由于控制结构中使用了分层模糊系统,从而减少了模糊规则数目。通过对一个挠性航天器控制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糊/PID混合控制技术,对自主交会逼近段的轨道控制进行了研究。将逼近段轨道控制解耦为三个独立通道的控制,并分别设计了逼近段轨道控制的模糊控制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混合控制器。在考虑导航和控制误差情况下,对模糊控制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混合控制器的轨道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三种控制器的轨道稳定性和燃料消耗情况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混合控制器的最后逼近相对运动轨迹比模糊控制器更稳定,同时燃料消耗更少。  相似文献   

19.
卫星天线跟踪指向控制系统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春子  吕振铎 《航天控制》1998,16(3):1-7,16
根据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的原理,进行了卫星天线跟踪指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数学仿真研究。尝试将单变量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推广到多变量全系数自适应控制,在多变量系统中取得了满意的去耦控制效果。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在工程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给出了满足工程要求的卫星天线跟踪指向控制系统数学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刘云峰  刘华峰 《上海航天》2009,26(6):25-30,59
针对导弹电液伺服机构的跟踪控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论域模糊滑模的设计方案。引入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在线调节输入变量论域和规则后件隶属度函数以逼近理想控制器,使控制器的设计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确定模糊滑模补偿控制项,以补偿逼近误差并消除外部干扰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