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佳力 《国际航空》2004,(11):36-38
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星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小卫星研制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长征"运载火箭是国产名牌火箭,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将分三阶段发展运载系统;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明年还将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突破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5月12日零时17分由新型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4分钟后,卫星进入近地点2O9千米,远地点36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下,星上远地点发动机作了三次点火,变轨成功,使卫星顺利进入准同步轨道,并已最终将卫星定点在距地球35786千米高度的东经125度赤道上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这种型号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4.
自1975年发射首颗ETS-1卫星以来,总计已发射了28颗NASDA(日本空间局)卫星。关于卫星的操作,NASDA已经开发了实时遥测/遥控处理系统,可通用于不同类型卫星。目前第三代系统已投入使用。而卫星操作的最新发展趋势则是更加复杂,例如正在出现采纳CCSDS建议的卫星,而且计算机技术也发展的相当迅速。 此外,NASDA在卫星操作中的任务正从主要是卫星星体操作发展为实验/整个卫星任务操作。根据这些情况,NASDA已经开始研究适于操作未来卫星的下一代操作系统。研究中考虑到以下几点: ·任务支持的要求 ·卫星设计的趋势 ·计算机环境的进展 本文是该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导弹预警卫星,美国早在1985年起先后发射了“米达斯”、461、266、949等十几颗试验卫星,但这些早期预警卫星均不能将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和高空云层反射的太阳光区分开,只能发现热点,不能跟踪。后来经过大量研究,在70年代初把“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送上太空。DSP卫星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共发射了7颗,第二代发射了8颗,从1989年6月开始陆续发射第三代DSP(即Block-14)卫星。  相似文献   

6.
魏庆 《航空世界》2011,(11):40-43
新时代的"指南针"1957年10月,前苏联率先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研究人员在监听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时发现,在卫星通过其视野的时间内,所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曲线与卫星轨道有一一对应关系.这意味着固定于地面的接收站只要获得卫星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就可确定卫星的轨道.反之,若卫星运行轨道是已知的,那么根...  相似文献   

7.
自1975年发射首颗ETS-1卫星以来,总计已发射了28颗NASDA卫星。关于卫星的操作,NASDA已经开发了实时遥测/遥控处理系统,可通用于不同类型卫星。  相似文献   

8.
序前30年的卫星发展趋势是载荷越来越大、卫星越来越大。目前,一项传统卫星(1吨-4吨)任务的费用为一亿到十亿ECU(欧洲货币单位)。发射数千万ECU小卫星的设想主要是由一系列研究机构首先提出的。这些所谓微卫星(10-50公斤)利用阿里安和航天飞机的搭载而发射。成果已很昭著,迫使人们反思“卫星大就是好”的旧观念。特别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总费用在2-5千万ECU,发射重量为200-500公斤的卫星,因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运用飞行平台进行卫星空中发射具有的优势,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的几种设计方案、发展趋势及我国对卫星空中发射飞行平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卡纳维拉尔角消息—10月26日一枚空军的德尔它火箭把一颗GPS卫星送入轨道,这是GPS导航系统的第23颗正式工作卫星。加州Seal海滩Rockwell国际公司卫星系统部制造的另一颗卫星,已安排了发射日程,该星发射后GPS星座满员。还有一些星整装待发,根据需要替代在轨的老卫星。现在已有26颗在轨GPS卫星,其中包括3颗性能较差的正在老化的卫星。GPS将由24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15日,美国 GPS-2R-19导航卫星由德尔它-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是8颗现代化 GPS-2RM 系列卫星中的第6颗。至今,在轨运行的 GPS 导航卫星已超过30颗。2008年,美国还将发射 GPS-2R-20、21,即第7、8颗现代化GPS 卫星,从而完成所有现代化 GPS 卫星的发射。美国很重视 GPS 系统在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它对美国是生死攸关的。走向现代化的美国 GPS1978年10月6日,美国第一颗 GPS卫星上天。1994年3月10日,由24颗卫  相似文献   

12.
快速响应侦察是空间快速响应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而合理布设地面站以保障侦察卫星的发射测控和快速数据回收是侦察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通过分析近地快速覆盖轨道和近地重复覆盖轨道的对地覆盖特性,针对发射测控和快速数据回收提出了地面站的布设原则,结合我国领土特点给出了这2类轨道的地面站布设方案,并求解了该方案所能提供的发射测控弧段长度和侦察数据返回时间。分析表明,在我国境内布设地面站以保障快速响应侦察卫星的发射测控和快速数据回收是可行的,其数据返回时间小于1个轨道周期。  相似文献   

13.
NASA已规划了可用“侦察兵”火箭发射的廉价“探险者”卫星新系列,将于九十年代初投入使用。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已能制造出这样既简单又经济的卫星,用一个小型地面站即可对其进行操作,这种站将设置在卫星用户所在地,并将自主运行。除发射段和运行应急阶段的支持外,将不需动用NASA的测控设施。经论证,这种操作方式可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航天任务的费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计划在1997年用长征火箭进行7次发射,发射次序如下:首次发射是在一季度用三级的长征-3A发射东方红3号国内通信卫星,卫星上载有24个C波段转发机。长征-3B发射马布哈菲律宾卫星公司的马布哈卫星(洛勒尔航天系统公司的FS1300)。  相似文献   

15.
“长征”火箭是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它有4个系列12种型号,适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各种卫星。至2000年底,“长征”火箭进行了65次发射,使49颗国产卫星和飞船升空。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新一代火箭,并进行了大量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已透露了其高度保密的“长曲棍球” 成像雷达卫星及其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的一些图片,从而为了解美国如何从太空得到关键区域,如伊拉克等地的侦察图像,以及如何传输这些图像提供了新的线索.下面对这两颗卫星及美国最近发射的“喇叭”信号情报卫星和GBS通信卫星作一简要的介绍.“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长曲棍球” 和NRO同步中继卫星正在扩大对美国军方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应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的邀请 ,挪威康斯伯格卫星服务公司副总裁傅雷德里克·兰德马克先生2 0 0 2年 1 0月初来华访问 ,与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主管航天测控的部门进行了工作会晤并参观了北京海事卫星测控站。在会晤以及其它活动中 ,兰德马克先生饶有兴趣地介绍了挪威开展航天测控活动的一些情况。我们根据兰德马克先生的介绍并参考有关材料 ,对挪威航天测控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我国的航天测控管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1 挪威开展航天测控活动的特点1 .1 政府指导思想明确 ,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和管理挪威…  相似文献   

18.
SpaceTechnologyDevelopmentinChina1970年4月24日,“长征”火箭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迄今该火箭成功发射了60次,将70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和国的史书上记载着一个光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一颗吟唱着《东方红》乐曲的中国人造卫星直上重霄道游九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永载史册的骄傲,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毫不含糊地进入太空时代拉开了帷幕。从此,中华民族在太空俱乐部里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的航天技术逐步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长征”火箭中国的骄傲自从“长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卫星的发射成本,波音空间系统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空射型小型运载飞行器的概念,并推出了以离子推进器为动力的全电动卫星,引起了卫星用户的高度关注。 目前小卫星发射市场出现增长态势,但小型卫星的相对发射成本要比大型卫星高3~10倍。为此,研制人员正在研究将这类小卫星送入太空的各种负担得起的方法。另外,通过新技术降低卫星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达到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相控阵天线下世纪初,在新型的商业通信卫星上采用相控阵天线将会变得相当普通。相控阵天线产生的波束具有电子敏捷性,并能在轨道上重构,除用于商业通信卫星外,还可能用于军用通信卫星。事实上,在商业卫星上转向采用相控阵天线已从最初发射“全球星”和“铱”星,以及即将发射的第一颗ICO(国际通信组织)的“全球通信”卫星开始。大多数相控阵技术将瞄准地球同步卫星和宽带、高数据率低地卫星、相控阵的小波束将提供可剪裁的服务,如因特网服务,以及把医疗记录传递到特定的客户。相控阵天线在商业卫星上的应用已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