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相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X射线高速实时荧屏分析(RTR)技术的测量原理,对RTR技术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凝相颗粒的运动轨迹的可行性作了探讨。探索表明:RTR技术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凝相颗粒的运动轨迹是可行的,但对凝相粒子材料的选择及适当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用RTR技术获取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燃烧室中凝相粒子运动图象的特点,应用了背景减影、图象增强、图象分割、噪声过滤、图象叠加等图象处理手段对其进行处理,获得了较清晰的粒子运动轨迹图象。结果表明图象处理技术是开展利用RTR技术进行SRM二相流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部凝相颗粒粒度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的收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凝相颗粒的实验装置,针对典型的HTPB复合推进剂,开展了喷管喉部凝相颗粒的收集实验和粒度分析,研究了燃烧室压强和收敛角度对喷管喉部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的凝相颗粒在0.27~50μm之间都有颗粒存在,凝相颗粒主要集中在0.3~15μm之间,粒径大于15μm的颗粒较少;燃烧室压强对颗粒粒径有较大影响,随着燃烧室压强的升高,凝相颗粒粒径变小,粒度分布更为集中;燃烧室压强相同的条件下,收敛角度对喷管喉部的凝相颗粒粒度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刘平安  王良  王璐 《推进技术》2018,39(2):317-325
为了更准确地预估含金属燃料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在压强计算中考虑两相流的影响,从一维两相喷管流动的求解出发,通过两相平衡流模型、两相常滞后模型、两相等温流模型、颗粒定温模型等模型的简化,分别推导不同模型下喷管中两相混合物的流量计算公式,再把流量公式应用到发动机零维内弹道理论中,推导并简化得到零维燃烧室平衡压强的计算公式。把压强公式用于HTPB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和铝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计算,结果表明,当固体推进剂中金属含量较高时(如铝含量为21%的HTPB推进剂发动机),用传统零维燃烧室压强公式预估的压强与实验误差较大,而使用合适的两相流模型和对应的零维燃烧室压强计算方法,在HTPB发动机中,能把压强预估结果与实验的误差降低到6%以内。如果使用多维内流场计算的方法,燃烧室压强预测结果的误差将下降到2.5%以内。结论发现在含金属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计算中,考虑两相流的影响是必要的,而使用两相流修正后的零维燃烧室压强计算公式能够快速、较准确地预估这些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  相似文献   

5.
星孔型装药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贺征  郜冶 《推进技术》2004,25(2):118-121
为了研究颗粒在星孔型装药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中的运动轨迹以及颗粒与发动机壁面的碰撞情况,针对可压两相流动,采用了高雷诺数下的k ε湍流模型和欧拉 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用全速度SIMPLE方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并用PSIC方法进行气固耦合计算。计算得出了流场内两相的速度、温度等参数的分布及多种情况下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在燃气生成量确定的情况下,从距离喷管较近的某些位置进入流场的颗粒比较容易撞击壁面;颗粒的尺寸和局部产生的旋涡对颗粒的轨迹和碰撞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燃烧室内微粒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实时脉冲取样器用于测定固体火箭燃烧室内凝相微粒尺寸分布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含铝推进剂微粒呈二模态或三模分布,燃烧室内压力大,微粒趋大,燃烧室压力很小,微粒亦趋大,有一最小尺寸的压力值,残渣影响微粒尺寸测量,而推进剂燃烧特性将直接影响着微粒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MacCormack预校二步差分格式对一维非定常两相流动喷管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压力建立过程中气相和凝相颗粒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声场对凝聚相粒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声场对凝聚相粒子的影响,将连续相-离散元(CFD-DEM)耦合模型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多物理场作用下的粒子行为研究,获得了发动机声场与凝聚相粒子的耦合作用规律.结果表明:CFD-DEM模型可以获得其他模型无法得到的颗粒微观信息,包括颗粒与颗粒间的碰撞、颗粒与壁面的碰撞以及颗粒与气相间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颗粒尺寸对颗粒速度滞后数的影响,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分析了燃烧室压力和装药通道面积对颗粒速度滞后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的颗粒轨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洪庆  周旭 《推进技术》1999,20(5):25-29
用气相与颗粒场耦合的轨迹模型法计算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两相流中的颗粒运动轨迹。结果表明: 颗粒轨迹受颗粒尺寸大小、颗粒初始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气相运动特性等影响。燃烧室中的两相流动是一种非常滞后的非平衡流动。颗粒尺寸越大, 惯性越大, 随流性越差。尺寸相差较大的颗粒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轨迹。在一定条件下,颗粒会穿过通道的中心线,甚至打到对面壁上并反弹。颗粒会受气相旋涡的影响, 甚至有可能卷入旋涡  相似文献   

11.
螺旋桨桨叶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了螺桨桨叶振动特性。重点考察、分析了桨叶根部连接状态和桨叶安装方式对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影响;提出要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桨叶的动力特性,应该模拟螺桨与发动机实际连接、安装状态,进行桨叶—桨毂—螺桨轴耦合动力特性的计算和试验。   相似文献   

12.
朱年国  陈矛章 《航空动力学报》1987,2(2):165-166,190
压气机试验研究的重要目的是发现其内部工作不好的部位,为修改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实际测取参数的位置和数量有限,希望通过实测数据与计算机计算相结合进行详尽的气动分析,从而能够对整个流场作出仔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轮盘热光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本涵  王举 《航空动力学报》1988,3(1):35-38,90-91
本文叙述了轮盘热光弹性试验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1)轮盘模型热负荷的施加方法及模型温度场的测量与记录方法;(2)进行平面轮盘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以考核试验方法;(3)进行某发动机涡轮盘的模型试验,得到稳定温度场下的热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双凸翼型叶栅在所有叶间相位角及实际折合频率下高亚音和跨音定常和振荡气动性能的基本数据,在 NASA路易斯研究中心的跨音振荡叶栅试验设备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为了进行该试验,研制出并使用了非定常气动影响系数法,即叶栅中一次只有一个翼型振荡,测出该振荡翼型与邻近静止翼型上非定常压力的矢量和,藉此就能确定在特定叶间相位角下相当于全部叶片振荡的叶栅的非定常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跨音压气机试验台上对BF-1系列转子开展气动弹性失稳的实验研究工作。文中提出了实验模型的零阻尼设计原则,描述了失速颤振发生的过程。分析了失速颤振发作时的气动声学现象——一种特殊的啸声。此外还给出了两种叶尖间隙和两种叶型对失速颤振影响的实验结果。最后对经验预测方法和实验结果作了对比,符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翼梢小翼的气动特性计算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仁良 《航空学报》1984,5(3):261-266
 本文用有限基本解法,对带翼梢小翼后掠翼的亚音速升阻特性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其俯仰力矩和翼根弯矩。通过各种形式翼梢小翼的计算,分析了翼梢小翼气动特性的一般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方法可满足翼梢小翼初步设计和选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压气机叶片表面刻花纹部件试验有关情况。部件试验结果表明 ,在现成的压气机叶片表面刻以特定型式的花纹 ,可使压气机效率、喘振裕度等主要性能指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激光辐照强化技术在材料、结构方面的研究概况。在材料激光辐照参数优选的基础上,对Y7机长桁接头进行了辐照处理,并进行了模拟疲劳实验,研究了辐照参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强化处理能显著地提高构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用GH33A钢制成圆柱形棒、鼓形平板和带中心孔平板3种试件进行拉-拉低循环试验。试验测定的疲劳寿命与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的寿命结果符合较好。随着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加,试验寿命与预测寿命之比有所增大。实验中,一次超载造成较大的寿命降低。由于较厚板缺口处存在双向应力-应变状态,较厚试件的疲劳寿命比较薄平板的寿命长。  相似文献   

20.
郭耀滨 《航空学报》1990,11(12):528-533
 使用能单独测量鸭翼部分气动力的“鸭翼天平”及全机气动力天平,对一可组拆的鸭式布局模型进行了干扰气动力的实验研究。发现在α<20°时鸭翼与主翼间的干扰是不利的,使升力下降。α>32°时干扰变得有利。α=32°时干扰升力可占到总升力的24%。若主翼为前掠翼,构成鸭式布局的气动特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