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 20世纪70-90年代隐身革命 5.1新技术新工业 70年代中期极度机密状态下开始的隐身技术研究将有人战略突防轰炸机从绝境中拯救出来。自50年代B-52服役后没有一种中型战略轰炸机走完研制过程。由于人们对轰炸机在威力越来越强大的防空火力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抱有怀疑态度。越南战争和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萨姆防空导弹的部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而迫使卡特总统放弃了B-1A项目。  相似文献   

2.
未来战争中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的发展,常常是按“否定之否定”的法则演进的。60年代,一些国家曾研制了速度达到M3一级的高速作战飞机。尔后,又觉得这类高速作战飞机的实用效果并不好,因而第三代战斗机的最大速度一般不超过M2.5。60年代初,美国曾研制了一种巡航速度高达M3的高超音速轰炸机XB─70。原准备用来取代B—52战略轰炸机。但1960年,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被原苏联防空部队击落后,使人对XB─70这样一种雷达反射截面非常大的飞机,能否有效地突破苏联的防空系统,产生了怀疑。另外,60年代初,战略弹道导弹的问世,更使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胺电…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军事航空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和水上飞机等都获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并获得大量生产。由于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上的差异,各国在军事航空技术和装备方面各有侧重──如苏、德和日本,就比较忽视大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与生产. 日本战时飞机发展的重点始终是(陆基或舰载)战斗机、攻击机、轻轰炸机和反潜水上飞机等等,虽然在30年代的军备发展计划中普提及希望其陆航到1942年能拥有30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和2个超重型轰炸机中队,但这一目标始终没有实现。 R本的轰炸机基本…  相似文献   

4.
白广原 《国际航空》2010,(12):30-32
<正> 在今年11月9~10日的一个研讨会上,日本防务省的技术研究与发展研究院(TRDI)专门介绍了与第五代战斗机——i3计划有关的一些技术预研项目。自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F-1系列战斗机以来,日本政府就再未支持过国产战斗机的研制,一直把F-15作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战斗机。由于日本多次与美国交涉,试图引进F-22遭到拒绝,其F-4EJ战斗机又将在2015年左右退役,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5.
论无人战斗机(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战斗机(UCAV)是一种全新的空中武器系统,现阶段主要功能是实施防空压制和纵深打击。20世纪90年代,美国抢先将其列入军事装备发展计划。引起各国军界极大关注。兴起了世界范围的研制UCAV热潮。本文参考国内外公开文献和网上检索到的有关UCAV资料。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UCAV研发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无人战斗机概述;无人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与原由;无人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作战特点;无人战斗机研发的技术途径;各国在研的各种无人战斗机方案;无人战斗机研发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无人战斗机述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人战斗机(UCAV)是一种全新的空中武器系统,现阶段主要功能是实施防空压制和纵深打击。20世纪90年代,美国抢先将其列入军事装备发展计划,引起各国军界极大关注,兴起了世界范围的研制UCAV热潮。本文参考国内外公开文献和网上检索到的有关UCAV资料,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UCAV研发中的一些主要问题:1.无人战斗机概述 2.无人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与原由 3.无人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作战特点 4.无人战斗机研发的技术途径 5.各国在研的各种无人战斗机方案 6.无人战斗机研发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7.结束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苏联等几个国外经典战略轰炸机的战术技术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战略轰炸机战术技术性能的因素,提示了战略轰炸机战术技术性能要求随时代、科技、国际环境和研制国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变迁而变化的过程,为制定我国的战略轰炸机战术技术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一直把从20世纪50年代迄今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而2006年初美国国防部和空军的一些官方文件中,时而也把 F-22和 F-35称为第五代战斗机,这是为了满足宣传上的需要,还是对喷气战斗机的发展进行了新的划分?本文对此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宝鎏 《国际航空》2002,(10):43-4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略轰炸机对盟军的最后胜利起过很大作用。二战以后,战略轰炸机逐渐消亡。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研制远程轰炸机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原苏联,机型共三种,即美国B-1、B-2和原苏联的图-160。……  相似文献   

10.
《航空世界》歼10战斗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一代战斗机,仍以截击为主要性能。而随着时间和国家战略形势的变化,世界战斗机"一个平台,多种型号"的设计思想越来越被认同。如何在歼10基础发展出空军、海军通用战斗机,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可以这么说,歼10有这个潜力,国家有这个需求,中国版红色 JSF——《超级联合龙》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2009,(11):1-1
喷气式战斗机在二战末期粉墨登场.在朝鲜战争中成为空战主角。冷战时期的60~70年代.是喷气式战斗机的爆炸式发展时期。此间新型号不断涌现。熟悉本刊的老读者或许知道,70年代初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在每一期的《国际航空》上都会出现令人兴奋的关于国外战斗机新型号和相关技术发展的报道,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年的“战斗机发展热潮”。  相似文献   

12.
美国掀起“无尾战斗机”研究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早在40年代,就有一些公司设计过一些无尾的飞机,如诺斯罗谱的YB-49大型试验轰炸机,但是真正成功、并能投入实际使用的无尾军用飞机,目前世界上唯有美国空军研制的B-2隐形轰炸机。而这种飞翼布局的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隐身特性。如果一架战斗机能实现无尾布局,其好处将大大超过无尾对轰炸机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在积极地发展、完善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两国在发展思想方面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美国第五代战斗机将成为多用途飞机,而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将成为俄罗斯空军在21世纪的主要前线战斗机。  相似文献   

14.
飞机隐身技术及隐身材料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彭艳萍 《航空学报》1999,20(3):287-288
美国隐身飞机及隐身技术发展状况美国的飞机隐身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杰出代表是F-117A隐身攻击战斗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和F-22先进战术战斗机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和俄罗斯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论证过程,分析了驱动战略轰炸机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作战需求。美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都采用了亚声速飞翼布局的多用途武器运载平台,但其设计考虑有所不同,美国突出网络中心战能力,而俄罗斯强调飞机自身的隐身能力。美国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技术方案的选择均有其军事战略、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工业基础等方面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国军用飞机发展史上,B-1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最具有戏剧性,起伏跌宕、错综复杂,前后牵涉6位总统。隐身技术使濒临绝境的B-1起死回生,又焕发了青春,成为美国三大主力战略轰炸机之一,在近几年的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濒临绝境B-1的发展上下几经周折。研制计划在肯尼迪总统在位时提出,一提出就遭到不少美国政府官员的反对,因为,20世纪60年代,"导弹万能论"的思想占上风,普遍认  相似文献   

17.
沙正平 《飞机设计》1994,(3):1-9,30
根据航空工业的技术政策和发展战略制的发展规划,以及在此规划批导下的预先研究是新一代战斗机稳定而迅速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看法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战斗-轰炸机是现代战争中先发制人的优势武器,作为进攻方主要力量的对地/海攻击型飞机,对战争的进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西方各国主要战斗机都在作增加对地攻击能力的改进改型,而我国战斗机的研制与发展既要适应世界潮流,更要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余飞 《国际航空》2009,(3):12-15
美国空军2009财年的军费预算已经定型,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会对2010财年的国防预算做出较大调整,这给美国空军的军用航空装备发展计划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第四代战斗机的采购计划、新一代加油机计划和新一代轰炸机计划都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综合子系统技术验证项目是极其成功的全行业5年项目计划。在该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竞争力,武器系统的承包商和供应商以及他们的竞争对手一起进行研究工作,共同完成技术改造的重大课题项目,使技术日趋成熟,同时又减少了战术飞机综合子系统和机载设备功能革命性子系统概念的技术风险,使主要系统数量从13个减少到5个。这样综合的结果,使这些子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显著减小,又不影响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文章主要讲述了维持这支工业队伍在完成该项5年计划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主要的管理方式以及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这些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