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2月7日,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件——日本“希望”号实验舱从日本横滨启程,3月12日安全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希望”号实验舱是首个日本建造的可供人居住的太空设施。主要由日本筑波航天中心研制。“希望”号实验舱由压力舱、舱外设施、两个实验设施、一个实验后勤舱、一个舱外实验平台及机械臂等部分组成,它们将先后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升空,与空间站完成组装对接。  相似文献   

2.
庞之浩 《航天员》2012,(2):62-65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是国际空间站最庞大、最复杂的舱段,所以用美国航天飞机分3次把它发往国际空间站。它由增压舱、遥控机械臂、暴露设施、实验后勤舱4部分组成,其中实验后勤舱又包括增压段和暴露段2部分,是日本实验舱的主要储存舱,用来储存和供给实验样品、各种气体和液体以及日本实验舱的备件。该舱暴露段位于暴露设施前端。可容纳3个有效载荷,用于为暴露设施储备和提供物资。  相似文献   

3.
在春晚轰动亮相的天宫一号展现了未来我国空间站的雏形,它是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10年升空。据介绍,天宫一号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举世瞩目的国际空间站建设工作进入高潮.2月7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空局的"哥伦布"实验舱送上国际空间站;3月9日,欧洲用大推力阿里安5ES火箭首次发射"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将大大缓解空间站运输紧张局面;3月1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把加拿大双臂机器人"巧手"和"希望""日本实验舱-实验后勤舱-增压段" (JEM-ELM-PS)送往国际空间站组装.  相似文献   

5.
罗斌  季逸民  吴军 《上海航天》2023,40(5):1-14
作为空间站主要舱段之一,梦天实验舱主要为各类舱内外载荷的在轨试验提供支持,具有特有的载荷货物进出舱支持和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支持能力,可全面提升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梦天实验舱2022年10月31日入轨,入轨后完成了初始状态设置、在轨测试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各项功能正常,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回顾梦天实验舱研制历程,概述梦天实验舱总体方案,总结其主要技术特点及创新点,介绍在轨测试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4月29日,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2021-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和4次载人飞船发射,并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中国空间站:开启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一)三舱结构构筑安全舒适的"太空之家"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及地面航天员寻访的载人航天器,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装载约6.8t物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将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发射的首艘飞船。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组成,发射质量13.5t,载货比超5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配置了主动对接机构,具备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在轨寿命不小于12个月。在轨运行期间,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1,(3):38-41
二○一○年2010年国际空间站的组建已近尾声,航天飞机3次造访国际空间站,为空间站增添了美国"宁静"号节点舱和"瞭望塔"号观测舱、俄罗斯"黎明"号小型实验舱;更换了已经用尽的氨冷却剂储罐和一些旧电池组;安装了通信天线等部件。  相似文献   

9.
邸乃庸 《航天》2010,(12):28-31
二○○九年 这一年,航天员为国际空间站组装了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组件,完成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外部试验平台和俄罗斯"探索"号实验舱的组装,并更换了一些设备。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5月3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继续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任务。此次飞行代号STS-124.历时14天.主要任务是运送并安装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希望”实验舱的“增压舱”和“遥控操纵系统”机械臂,同时还携带了修理空间站损坏的厕所所急需的一台泵。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飞行期间.宇航员们出舱完成了3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1.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8,(2):135-137
正中国计划2024年建立新空间站据参考消息网2018年4月6日报道,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东道主进行的8分钟表演中,中国空间站首次亮相,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每个舱质量均超过20t,可对接2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而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  相似文献   

12.
正日美两国2015年12月22日签订了有关国际空间站项目新合作框架的协议。根据协议,日本正式决定把参与该项目的时间延长到2024年。日本在该站上设有"希望"实验室舱,并利用"H-转移飞行器"(HTV)货运飞船为该站提供货运补给服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一份声明中宣称将促进对"希望"舱加以前所未有的利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月初就已表示日将同意国际空间站延寿计划。  相似文献   

13.
2013年9月29日,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对接任务。“天鹅座”飞船于9月18日发射升空,与运载火箭“安塔瑞斯”分离后,飞船完成了综合发射操作阶段工作,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天鹅座”飞船的发射和人轨,之后飞船在轨展开了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14.
王志魁 《航天员》2008,(1):60-61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2007年10月23日11时38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在为期14天的太空使命中,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将意大利为美国建造的"和谐"号节点舱送往空间站,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5.
气体复用技术回收利用了气闸舱出舱活动泄压的大部分气体,对空间站的长期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气体复用技术,包括美国联合气闸舱及日本实验舱气闸室。重点介绍联合气闸舱气体复用系统组成、硬件设计及性能,并阐述了泄压方式的冗余设计。初探了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经论证,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拟采用转移抽送的技术原理,与"国际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方案有不同特点。探讨了气体复用技术的地面试验方法,对试验条件的影响性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文章的技术方案简便可行,可应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站(ISS)的建造计划即将在下一次航天飞机任务后全部完成,但是,在地球低轨道上的建造热潮似乎至少还要持续十年时间。4月底,中国公布了将于2020年部署自己空间站的计划,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对该计划最详细的披露。中国的空间站计划似乎已经解决了不断的推迟以及来自内部的阻力问题,正逐渐成为中国初步发展起来的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龙”飞船首飞空间站,开启载人航天新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卫星应用》2012,(4):69-73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22日3时44分,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商业货运飞船——"龙"(Dragon)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法尔肯-9火箭成功发射,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交会对接,运送460kg货物到空间站,携带约590kg科学设备和货物返回地球。"龙"飞船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下发展的商业货运飞船,其首次完成空间站飞行验证任务,开启了载人航天商业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日本计划在1997年11月发射ETS-7(工程试验-7号卫星)。ETS-7将在1998年初进行一系列试验。日本国家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通过试验来研制空间对接系统,该系统将用于日本无人驾驶“希望”号空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另外,ETS-7还将进行在轨建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日本其它的航空航天集团正在为载人航天活动建立一个广泛而深厚的基础。他们打算花6~7年的时间让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可能决定继不载人Hz轨道飞行器(HOPE)之后制造载人空间飞行器。 在设计、制造、操纵日本实验舱及其辅助设备的同时,要制定廉价研制载人航天活动基础设施的计划。由于对美国航天飞机的依赖,日本的航天员飞行计划耽搁了很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使日本航天员的第一次航天飞行拖延到了1992年。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信息》2008,(1):10-10
“哥伦布”实验舱是继美国“命运”号之后的第二个国际空间站实验舱,它由欧洲10个国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参与制造,是欧空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哥伦布”实验舱装备有多种实验设备,能开展细胞生物学、外空生物学、流体和材料科学、人类生理学、天文学和基础物理学等多方面的实验,其使用寿命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