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制了急冷及普通Al基中间层材料,并对其性能及其在对Si_3N_4陶瓷进行扩散焊时用作中间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基中间层经急冷凝固处理后组织细小,成分均匀,硬度高,熔点低。接头的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扩散焊工艺条件下,急冷中间层接头的剪切强度明显高于普通中间层接头的剪切强度。其中急冷Al-Si-In-Ti-Zn-Mg中间层接头在扩散焊温度为475℃时(保温时间30min,压力为15MPa),强度最高(50MPa)。随着扩散焊温度的提高,接头剪切强度明显下降。断口分析表明:接头均断在界面附近。界面附近的富In相是接头强度的薄弱环节。随着扩散焊温度的提高,富In相尺寸增大,接头强度下降。急冷Al基中间层扩散焊连接Si_3N_4陶瓷的机制是:活性元素Ti向界面扩散富集并与Si_3N_4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界面相TiN,同时中间层中的Al也向界面富集并与Si_3N_4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IN界面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XRD和SEM分析了热压Si_3N_4/TiC的显微组织特征,研究了添加TiC粒子对Si_3N_4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_3N_4/TiC颗粒复合材料中,TiC与裂纹前端的交互作用使裂纹发生偏转,增加了裂纹扩展阻力,使断裂韧性值提高,断口形貌趋于复杂;同时TiC与Si_3N_4的弱界面结合以及TiC团聚体的存在使Si_3N_4/TiC在韧性增加的同时强度降低。K_(IC)增加越显著,强度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聚铝氧烷为铝源,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和硅源,共混得到SiBAlON陶瓷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得到SiBAlON陶瓷。采用TGA和XRD对SiBAlON前驱体的裂解行为及陶瓷产物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的引入降低了陶瓷的结晶温度,当陶瓷中的Al含量为10wt%时,1 300℃处理后析出β-Si_3N_4晶体,1 500℃时,陶瓷中的Al和O与无定型的Si-N结合生成出现Si_2N_2O和Si_3Al_3O_(3+1.5x)N_(5-x)结晶,1 700℃时Al和O与结晶的β-Si_3N_4固溶生成β’-SiAlON结晶,最终陶瓷产物晶相组成为Si_2N_2O/Si_3Al_3O_(3+1.5x)N_(5-x)/β’-SiAlON。对陶瓷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温度1 000℃时,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为稳定,分别约为3和0.004。  相似文献   

4.
基于赫兹(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陶瓷轴承滚珠直径对轴承刚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作为微型涡喷发动机设计中调整临界转速的依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使用某微型涡喷发动机,分别以两组滚珠直径不同的陶瓷轴承为支撑,测取临界转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改变转子临界转速,为微型涡喷发动机设计中调整临界转速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宏荣  王明志 《航空学报》1993,14(10):490-495
研究了加入ZrO_2和SiC晶须对热压烧结Si_3N_4的增强增韧作用。加入ZrO_2和SiC晶须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K_(IC),但降低了抗弯强度。分别加入10vol%纯ZrO_2和含有钇的Y-ZrO_2,使Si_3N_4陶瓷的室温K_(IC)从原来的6.3MPa·m~(1/2)分别提高到7.3MPa·m~(1/2)和7.6MPa·m~(1/2)。加入10wt%SiC晶须,使Si_3N_4陶瓷的室温K_(IC)从6.3MPa·m~(1/2)提高到7.1MPa·m~(1/2)。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某发动机主推力球轴承五次断油试验条件、试验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表明,在给定工作条件下断油30s对轴承工作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速球轴承正常工作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此时油相和气相因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在轴承环间剧烈运动。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轴承环间的两相流动,采取VOF模型进行内部流场的模拟,采用多重旋转坐标系描述部件运动。建立球轴承环下润滑计算模型,分析了考虑滚珠自转因素下轴承内部的流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转速及供油量对轴承工作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整体模型与滚珠自转模型,发现滚珠自转使得轴承内部油体积分数增大,同时也使得滑油穿透间隙达到外环的能力增加;在考虑滚珠自转情况下,转速的不断增大,使得轴承内部的油相体积分数不断减小,在低转速情况下滚珠自转对流体运动影响较为明显,在高转速情况下公转速度对流体运动起到主导作用,滚珠自转对流体运动影响减弱;供油量不断的增大,使得滚珠自转模型内部的油相体积分数也在不断增大,而且滚珠自转运动会加强滑油在轴承内部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详细叙述了CFM56-3发动机3号轴承故障特点与判别方法,并对3号轴承应满足的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M88-3发动机     
M8 8 - 3发动机是M 88- 2发动机的第 1种衍生型发动机 ,于 1999年 2月完成设计 ,2 0 0 2年进行了首次整机试验 ,2 0 0 4年开始进行飞行试验 ,预计 2 0 0 5年左右定型。  与M 88- 2发动机相比 ,M 88- 3发动机的高压核心机、低压涡轮和发动机控制器部件基本不变 ,33%的部件是新设计的。新的 3级低压压气机是由CENTOR发展而来 ,采用整体叶盘结构和 3D气动设计的宽弦叶片 ,流量增加了 10 % ,达到 75kg/s,压比提高到 4 .5。压气机增加了静子级 ,增大了质量流量 ,提高了在各个飞行区的部分功率下的性能。第 1级高压涡轮采用单晶材料的叶片…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轴承与主轴的配合特性是影响支承系统的重要因素,受工作过程中离心力、热变形影响,轴承内环和主轴的配合特性会产生变化,对发动机轴承寿命、整机振动表现均有影响。某型发动机轴承内环和转子依靠过盈配合定位,总结分析该发动机翻修期内轴承与主轴的配合特性,并采用有限元接触计算方法,对工作条件的变形范围、过盈量保持和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型发动机轴承与主轴的配合过盈量在翻修期内能够有效保持。  相似文献   

11.
以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轴承衬套为例,从微动磨损问题出发,对轴承衬套工作条件、使用工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衬套磨损为典型的微动磨损现象,并开展了轴承衬套微动磨损试验,复现了轴承衬套磨损现象,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确定了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轴承衬套微动磨损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种典型结构提出预防微动磨损问题发生的改进方案,对其中的铝材料表面硬质阳极化方案开展了发动机验证,结果表明对解决铝轴承衬套的磨损问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涡扇发动机主轴承试验器考核试验,从验证轴承的自身质量和轴承与发动机工况适应性的角度出发,以GJB 7268- 2011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常规工况和极限工况的轴承试验器考核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试验基础上,对常规试验项目的 试验程序进行了细化,增设了短时多频次滑油中断试验、超温试验、超转试验、陀螺力矩试验及不对中试验等项目,提供了各试验 程序的编制要点和示例,并在涡扇发动机主轴承研制过程中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试验轴承通过了全部试验项目考核, 且成功装配发动机通过了持久试车验证。该试验方法可以基本覆盖该型涡扇发动机的使用工况边界,达到了在发动机整机装配 前考核主轴承工况适应性的目的,对涡扇发动机主轴承试验器考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磁轴承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行设计的轴承内径为50mm的电磁轴承试验装置上成功地实现了五自由度稳定磁悬浮,并在该装置上完成了静、动态试验及静、动态加载试验,为以后进行航空发动机用电磁轴承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引导面与保持架之间的异常磨损为背景,研究了M50钢及M50钢表面沉积Ti N涂层与保持架材料镀银层之间对磨时的摩擦特性,分析了干摩擦条件下相对滑动速度、接触应力及其交互作用对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SEM观察了摩擦表面的形貌,并用EDS对表面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时间逐渐增大,存在明显的转变点;在低滑动速度和较低接触应力时,摩擦系数可以长时间维持在0.15~0.25较低水平,在较高滑动速度和较高接触应力时,摩擦系数很快上升到0.5左右,在试验选择的参数范围内,该转变时间与接触应力P和滑动速度V的乘积PV值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高速大接触应力摩擦时,M50钢表面会受到硬质颗粒的作用产生划伤,而Ti N涂层对M50钢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可以明显延缓高摩擦系数出现的时间,阻止M50钢中碳化物脱落,防止表面磨损。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圆柱滚子轴承在高速轻载条件下的打滑问题,开展试验与理论研究。基于滚动轴承打滑试验,探究内圈转速、径向载荷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同时考虑轴承工作径向游隙变化,求解滚子受力情况与轴承总力矩,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轴承内圈转速低于10 000 r/min时,径向载荷增大使轴承工作径向游隙增大,同时加剧轴承打滑程度。随着内圈转速升高,轴承工作径向游隙逐渐减小;存在内圈临界转速,此时轴承打滑率最大。不同径向载荷下内圈临界转速有所差别,本次试验所得内圈临界转速在7 000~8 000 r/min之间。轴承整体滚子的总力矩直接影响轴承打滑程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透波性Si_3N_4陶瓷铣削加工过程中易出现边缘破损现象,通过不同铣削深度实验研究了边缘破损类型、产生位置以及切深对边缘破损影响,并分析了边缘破损产生机理,最后提出了边缘破损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当切深为0.4~0.8 mm时,边缘破损主要集中于出口棱边和入刀侧边;且脆性域加工过程中随着切深的增加,边缘破损程度呈现增大趋势;降低切深至≤0.3 mm且采用跟随周边走刀方式,并保证入刀处刀尖线速度方向与进给方向夹角不小于90°,可以有效控制边缘破损。研究为提高透波性Si_3N_4陶瓷铣削加工表面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主轴承径向游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发动机主轴承装配和工作特点,建立了用于发动机主轴承热态工作条件下的径向游隙分析模型,分析了轴承内外环配合参数、轴承内外环锁紧螺母拧紧力矩、发动机转速、轴承工作温度和中介支承结构形式等参数对轴承径向游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承的装配工艺和工况对其几何参数的影响较大,设计时应注意轴承的装配工艺参数、发动机工况参数、润滑参数、轴承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等相关参数的合理匹配,以提高轴承寿命,保证发动机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18.
旋转冲压发动机高速动静混合气体轴承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广辉  刘占生 《推进技术》2009,30(5):610-617
为了满足旋转冲压发动机对高速支撑的要求,本文对动静压混合高速气体轴承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值研究。首先通过旋转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条件确定了气体轴承的供气压力,对描述轴承内气体流动的雷诺方程采用牛顿迭代与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获得不同偏心、不同转速下轴承内气体压力分布并分析动静压耦合机理。同时分析了不同供气孔排数对压力分布与承载能力的影响,给出了不同转速、不同供气孔排数下轴承所能支撑的最大转子重量,为下一步旋转冲压发动机转子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某型发动机轴承在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处于盲装状态,其故障发生率较高。为了控制轴承在工作状态下的游隙需要对轴承进行镀铬,然而镀铬对轴承疲劳寿命及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了确保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发动机安全可靠工作,研究了镀铬对航空发动机轴承用材料8Cr4Mo4V钢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铬试样的疲劳强度由镀铬前的860 MPa降到540 MPa,缺口试样镀铬后的疲劳强度由镀铬前的31 0 MPa降到95 MP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镀层中的微裂纹是引发速断的疲劳源。  相似文献   

20.
首先根据热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的相似性进行了数学推导,获得了弗劳德数、欧拉数、雷诺数、普朗特数和埃克特数等相似准则数,遵循系统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等相似准则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泛结构及工况条件下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的模化模型;并对实际轴承腔及模化轴承腔的油气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模化轴承腔与实际轴承腔无量纲速度、温度和压力分布一致性较好,支持了提出的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相似准则和模化方法的可靠性.泛结构条件下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模化方法对于指导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试验设计及推进理论分析向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转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