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止轨道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探测仪天线系统是静止轨道微波遥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对天线系统方案进行了设计,给出了天线电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并考虑了天线的形面及装配校准误差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程度,同时对天线的馈电系统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1999,(4):30-32
今年3月14日欧空局宣布了两项空间科学探测计划,旨在对行星系统进行探索,了解宇宙的起源。这两个分别命名为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望远镜(简称为FIRST)和普朗克(PLANCK)的探测器将于2007年用阿里安5火箭同时发射,并且都将定点于日地拉格朗日点(L...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4日欧空局宣布了两项空间科学探测计划,旨在对行星系统进行探索,了解宇宙的起源。这两个分别命名为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望远镜(简称为 FIRST)和普朗克(PLANCK)的探测器将于2007年用阿里安5火箭同时发射,并且都将定点于日-地拉格朗日点(L2)的位置,这一位置距离地球150万公里。发射后这两个探测器将分开,并各自独立工作。  相似文献   

4.
微波无源遥感有效载荷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微波无源遥感有效载荷这一卫星有效载荷中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子领域,对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在轨与在研共17个具有代表性的载荷产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微波无源遥感载荷在气象、海洋、陆地、大气环境及深空微波遥感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出无源微波遥感有效载荷向定量应用、功能复合、主被动一体、体制混合、太赫兹探测等方向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系统应用水平、反演处理能力、关键部组件性能、研发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后续发展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一体化微波成像探测仪、太赫兹冰云探测仪、L波段土壤湿度微波探测仪、亚毫米波临边探测仪、行星探测仪等载荷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难以全天候24小时对探测器连续测控和通信,以及建立全球性深空网络困难的问题,提出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编队进行深空导航的构想。两个静止轨道卫星编队相距一定角度,可以完成对深空探测器进行全天候连续导航定位。卫星编队采用无源反向导航的方法,多颗卫星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导航任务。分析表明该天基导航系统的几何参数精度因子受时间测量误差均方差和基线长度变化影响较大。编队的构型对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其中基线长度不能过小,时间测量误差均方差不能过大,否则定位误差会急剧增加,伴随卫星椭圆轨道偏心率也存在一定界限。增加伴随卫星数量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亚毫米波探测的优点及其应用方向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国内现有实验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目标亚毫米波相干散射特性建模、亚毫米波散射特性模拟测量方法、建立缩比模型和目标散射特性数据库等实验室亚毫米波散射特性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62-62
2007年11月16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公布第11份计划,其中包括飞往火星的计划。印度可能在2015年左右用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它重约500kg。  相似文献   

8.
轮控小行星探测器建模及跳跃移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行星探测器在弱引力环境下无法采用传统的轮式机构进行移动。为解决该问题,采用反作用飞轮对探测器跳跃移动进行控制,并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Hertz碰撞定律及简化的Karnopp切向摩擦力模型,建立了探测器与地面的接触力模型。分析了轮控小行星探测器的起跳过程,给出了探测器静止起跳所需要的最小飞轮力矩关系。考虑到反作用飞轮存在惯性、粘滞、摩擦等情况,建立了轮控探测器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对探测器在均匀重力场下的连续跳跃过程进行了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飞轮控制的小行星探测器跳跃移动在微重力环境下是可行的,且可以通过施加合适的控制力矩维持探测器跳跃的方向及跳跃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深空探测器推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军  洪鑫 《上海航天》2003,20(2):38-43
以技术较成效的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为重点,介绍了国外深空探测活动的情况。简述了深空探测对推进系统的需求、我国航天器液体推进技术的现状。认为我国的推进技术经一些适应性发展,即可满足深空探测的需求,并且设想了我国近期较为可行的深空探测器推进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在近亚毫米波段的大气传输特性,通过分析红外区和毫米波区的大气2模型,给出了亚毫米波段的大气传输模型参及加权项的表达形式。在吸收模型的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以宏观气象条件为参变量的解析表达式,并由实验数据加权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加权模型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在散射模型中,提出了以粒子的统计分布均值代替一般的密度分布,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分别推导了Mie和Rayleigh散射系数求解的数学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红外焦平面阵探测器,包括致冷和非致冷的焦平面阵探测器以及量进焦平面阵探测器的民同状及其在红外成像系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FY-2C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其在轨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桂林  栾炳辉 《上海航天》2005,22(Z1):21-2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C星扫描辐射计在第一代自旋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了包括中波红外的5通道同时对地观测,图像质量总体优于同类GMS5,METEOSAT-5静止气象卫星,与目前应用的GOES9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3.
近距空间链路协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距链路是小范围、双向、固定或移动的无线通信链路,一般应用于无人探测器、着陆器、行星探测器及静止轨道舱之间的相互通信。文章介绍了近距空间链路协议的原理及特性,讨论了近距链路协议的层结构和传输单元(PLTU)的构成,分析了Proximity-1(近距空间链路协议)的业务类型,并对近距链路协议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空间飞行器分离式构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方宝东  成玫  尤伟 《上海航天》2013,30(1):1-7,23
介绍了空间飞行器体分离式构型设计的在轨机动能力增强、在轨寿命延长、扩展性好、型谱化易等优点.针对干重增加的不足,提出了贮箱承力结构、桁架式结构、平台载荷一体化等构型优化设计与关键技术.给出了基于分离式设计的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福布斯-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和某地球静止轨道长寿命大型遥感卫星等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距链路是小范围、双向、固定或移动的无线通信链路,一般应用于无人探测器、着陆器、行星探测器及静止轨道舱之间的相互通信.文章介绍了近距空间链路协议的原理及特性,讨论了近距链路协议的层结构和传输单元(PLTU)的构成,分析了Pmximity-1(近距空间链路协议)的业务类型,并对近距链路协议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了解和掌握火星探测器的特点对进行火星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外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我国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应用现状,提出了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星上的稀薄大气环境和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要求,对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气动外形、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等相关环节的技术特点,为未来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美国火星探测器降落伞系统组成和验证试验情况;分析了5种不同探测器降落伞系统的具体差异;归纳了探测器降落伞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参数;重点介绍了"凤凰号"和"火星科学实验室"降落伞系统研制过程和性能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美国火星探测器降落伞系统组成和验证试验情况;分析了5种不同探测器降落伞系统的具体差异;归纳了探测器降落伞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参数;重点介绍了“凤凰号”和“火星科学实验室”降落伞系统研制过程和性能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20.
江山 《航天》2013,(11):32-32
9月20日,美航宇局宣布,在同地面失去联络6周后,成果丰富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报废。美最后一次收到该探测器的信号是在8月8日,随后恢复联络的努力一直没有奏效。问题的具体原因仍不得而知,但操作人员怀疑是计算机时滞问题,导致探测器失去了空间定向能力,从而使通信和发电难以进行。没有了足够的电力,探测器的蓄电池和推进系统可能已在恶劣的深空环境下冻结。该探测器发射于2005年1月,不到6个月后飞抵坦佩尔1彗星,用一个铜制撞击器对彗核进行了撞击,以通过对溅起物质进行观测研究来掌握其成分。主任务结束后,探测器几次改变飞行路线,启动了称为“系外行星观测与大冲撞延长研究”(EPOXl)的一项延长期任务,于2010年11月对哈特利2彗星进行了飞越探测。此后,探测器又利用其高分辨率望远镜对杰拉德和ISON彗星进行了远距离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