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我国某大型飞机飞控系统机械备份钢索传动组件在装配过程的瓶颈问题,就设计原理、工艺方法等进行讨论和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机械备份系统钢索传统组件装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民用飞机上逐步推广使用的飞行控制系统,它取代了以钢索传动为特征的机械操纵系统,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阐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优点及以B777与A380飞机飞控系统为代表的两种典型的电传飞控系统的架构,并简单地分析和对比了两种飞控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希望为大型客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研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飞控系统设计要求和飞控系统控制模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C-17飞机电传飞控系统的构成和特点,C-17飞机作为现役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范例,成功地实现了多项先进控制技术,以机械操纵系统为备份操纵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使飞机运输能力、在战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采用直接力控制、自动油门和动力增升装置等,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迎角、侧滑角和速度等飞行边界限制增加了飞行安全性,减轻了驾驶员操纵负担。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间对接锁系装配预紧载荷施加过程中,受其钢索蠕变、内部丝、股及绳轮间摩擦和转角等因素影响导致张力松弛而影响其对接同步性及装配效率问题,基于对接锁系装配工况,对钢索不同时间间隔加载方式的形变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别对预张拉处理方式、加载保压时间及转角影响的分析,建立了以不同时间间隔加载方式下对应的钢索预紧载荷与其形变间的数学方程。在锁系装配中,根据此方程对其钢索预紧载荷的损失值进行相应地预测及补偿,这对提高装配效率,确保其同步性对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控计算机与电动舵系统现有通信方式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本文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专用通信协议。文中详细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电动舵系统组成、CAN总线硬件配置方案、飞控计算机与电动舵系统的通信协议以及测试设备与电动舵系统的通信协议。利用自研测试设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协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钢索端头成形效率和质量,对现有旋锻机X40J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研究,以及拉杆冷收口成形工艺研究经验的借鉴,针对钢索端头成形特点,提出钢索接头旋锻收压成形技术,进而研制出钢索旋锻收压成形设备,通过航标HB5-13~18多规格钢索组件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钢索端头数字化旋锻收压成形整体解决方案,能有效提高航空类钢索组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研制的“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项目,日前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PCU是飞机最重要的安全系统,是飞行员对飞机发出指令的唯一组件,因此,“飞控系统PCU特性检测仪”是型号工程研制中极为重要的一台设备。PCU特性检测仪的研制涉及到诸多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如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飞控系统等,采用机电一体化方法,使PCU特性检测仪的机械、电子和自动控制等有机结合,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检测系统。这也是国内首次把机械手用于电传飞控系统PCU特性的检测,国际…  相似文献   

8.
先进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用直升机的操纵性与稳定性,但这种新颖设计给安全性的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适航条款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电传飞控直升机的设计特征,需要制定相应的专用条件来判断直升机设计是否满足适航要求。本文围绕直升机电传飞控系统结构交联、操纵权限感知、飞行机组告警、飞行包线保护、指令信号完整性五种专用条件,指出专用条件关注的技术内容;说明条款制定的背景和意义,给出现有的符合性方法及验证技术,并提出直升机电传飞控在型号论证和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研究可为民用直升机的适航设计与审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飞机操纵系统钢索断口宏观和微观观察、钢丝表面痕迹观察和金相组织检查,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探讨了操纵钢索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操纵钢索使用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今自修复飞控系统多采用基于模型的解析余度法来检测传感器、作动器和操纵舵面故障。本文介绍了自修复飞控系统组成,自修复故障的基本方法;提出了通过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假设检验参数实时调整以及采用“零输出”响应的舵面故障检验激励的综合设计方案,以实现充分利用自修复系统功能的“主动检测”。  相似文献   

11.
描述六自由度数字仿真系统中飞控系统建模的有关问题,建立了飞控系统传感器模型、执行机构模型、飞行控制委模型,根据试验数据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机械操纵系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试算。试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模型是较真实的,可用于六自由度数字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过失速机动飞机的鲁棒非线性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子强  方振平 《航空学报》2002,23(3):193-196
 采用非线性动态逆和结构奇异值综合方法设计了过失速飞行条件下飞控系统控制律,解决了飞控设计中面临的非线性和鲁棒性问题。应用非线性动态逆的目的就是对过失速机动飞行条件下高度非线性的飞机动力学进行线化;从而围绕线性的快逆回路应用结构奇异值综合方法设计相应的鲁棒控制器,以提供对驾驶员指令的鲁棒跟踪。所设计的飞控系统将达到期望的飞行品质,确保系统对过失速机动飞行过程中因非定常气动力效应引起的系统参数摄动鲁棒性良好。高逼真度、非线性的仿真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25日,中航工业凯天与中航工业自控所为C919机载系统联合配套研制的飞控电子托架顺利通过了制造符合性适航认证审查,成为C919首个通过国内机载系统制造符合性适航认证的项目。飞控电子托架是C919飞控电子模块与机上的机械与电子接口,方便安装和拔出飞控电子模块,并引导机上环控冷风到飞控电子各计算模块。该产品适航取证的顺利取得,将为凯天做深做实C919等民机项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飞机发动机操纵系统钢索断裂问题,从装配质量、钢索质量、操作情况和钢索应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发动机操纵系统进行了设计改进,通过试验验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余度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采用余度配置是提高飞机安全性与任务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型客机通过余度配置降低系统部件发生故障后对飞行性能和整个系统飞机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飞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波音和空客飞机电传飞控系统余度配置等主要设计环节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在余度设计与配置方面的关键技术点和方法,为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的余度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某先进高级教练机采用典型电传飞控系统架构,本文通过对该型飞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分析,研究了该型飞机飞控系统地面的检测维护方法,并从系统检测维护的角度对电传飞控系统设计和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疲劳试验机及钢索组件的功能 某型直升机是引进技术制造的小型直升飞机,该机的主浆毂(星形件)疲劳试验机是关键试验设备。该试验机由机械、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组成,机械部分包括承力架、加扭装置、四个中心挥舞加载作动筒,钢索组件等。钢索组件是用来连接离心力加载作动筒与主浆毂的,在试验时,钢索组件始终承受较大的载荷,是易损件,需要一定数量的备件。钢索组件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徐宁  董新民  刘棕成  陈勇 《飞行力学》2012,30(3):245-249
针对传统的单目标优化方法不能对飞控系统多个性能指标同时进行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areto遗传算法和多目标决策的飞控系统参数优化方法。通过NSGA-Ⅱ算法对飞控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解集,在此基础上首先进行方案的初选,然后利用综合权重的Vague集决策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模糊评价和优选,找到最终满意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操纵系统用于改变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对每台发动机的单独操纵。飞行员通过移动安装在飞机座舱左侧的发动机油门操纵手柄,来改变发动机的主泵调节器和喷口加力调节器摇臂的位置,以实现对发动机的状态操纵。针对某型飞机发动机油门操纵手柄的反向行程力及制动力不满足设计要求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及试验数据提取、对比。结果表明,钢索张力值、系统分力、系统机械损伤等因素,是造成反向行程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测量制动力破坏了原状态制动装置,制动力的设计指标范围需要重新界定。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方案措施,解决了发动机油门操纵手柄的操纵力不合格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机电传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CCAR25部的规章要求主要针对传统机械操纵飞机,随着电传飞控系统(Fly by Wire,以下简称FBW)在现代民机上的广泛应用,在控制指令的数字信号完整性、AC 25.1309等效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适航要求,以达到传统设计相同的或等效的安全水平。介绍了民机电传飞控系统安全性评估过程,然后针对电传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特点,总结了适用的适航要求和符合性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