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无人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复合无人飞行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了串列翼布局方案和单机翼布局方案复合无人飞行器在巡航状态下的气动性能优劣.分析了串列翼系统中前后翼气动特性上的差别,前翼的气动效率要高于后翼,前翼要先于后翼失速.研究了前后翼垂直相对距离对串列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不同迎角下全机的气动力系数,通过分析机身和机翼对全机气动力贡献情况,建议对于复合无人飞行器气动设计,机翼设计以获得较大的升力系数为目标,机身设计以获得最小的阻力系数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和法成  陈方正  刘军  李村 《飞机设计》2022,42(1):11-14,20
基于对X形串列翼无人机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从升阻特性、流线图方面分析了X形串列翼布局中上下前后4片机翼的气动特性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并研究了X形串列翼无人机在不同迎角、不同雷诺数下的气动特性。研究表明,前翼对后翼的下洗效应和尾迹效应使后翼气动特性变差,前翼气动效率高于后翼。小迎角下,下翼对上翼的上洗效应使上翼气动特性变差;大迎角下,下翼对上翼的速度耦合效应使上翼气动特性提 升。X形串列翼无人机在大迎角高雷诺数下气动特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串列翼飞行器由于其前后翼以及机身之间的相互干扰,气动特性复杂且难以预测。针对一款串列翼飞行器,以前后翼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变量,设计了五种气动布局,并使用CFD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五种布局升阻特性与俯仰特性的比较及分析,发现前后翼垂直方向距离会显著影响整机升阻比、俯仰稳定性、气动中心位置以及压力中心位置。两翼间垂直方向上的距离越大,飞行器升阻比越高,且气动中心更加靠后。而在两翼间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前翼在下的布局拥有更高的升阻比,而前翼在上的布局拥有更好的俯仰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上下错开的无尾联接翼,即前翼或者后翼上反一定角度,使得前后翼垂直方向的相对距离从翼根处开始到翼梢处逐渐增大,以达到减小前后翼气动干扰的目的,搭接的小翼具有翼梢小翼作用,可有效减小诱导阻力。采用基于RANS方程的数值方法,研究了前后翼分别上反10°,20°和30°时对总体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翼上反且上反角为30°时其联接翼系统气动性能最佳。对该联接翼布局在Ma=0.85,0.95和1.20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其升力系数变化较小,阻力系数在Ma0.85后才急剧增大,有应用于未来跨声速/超声速客机布局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方法求解盒式翼无人机的气动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某无人机采用负交错的盒式翼布局,翼尖高差约为5%展长,翼面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干扰影响复杂。为了获得其失速特性、升降舵效率等粘性作用强烈的边界气动特性,通过雷诺平均Navior-Stokes方法分析其极曲线、失速特性和俯仰力矩特性。结果表明:诱导阻力相对同等单翼降低约9%,与理论结果接近;后翼采用-4°的有效负安装角,导致配平后最大升力系数降低较多;大迎角失速时出现抬头力矩,与前翼后掠导致的翼尖失速以及后翼位于前翼尾流中效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两种不同气动布局的串列翼巡飞器及不同操纵面布置方案的气动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从升阻特性、流线图及湍流强度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控制方式及不同操纵面偏转角度时的操纵特性。结果表明,前翼在上、后翼在下的气动布局具有较好的升阻特性;两种气动布局均具有纵向静稳定性和航向静稳定性,而仅前翼在上、后翼在下的气动布局具有横滚静稳定性;飞行器进行俯仰控制时,常规布局控制方式产生的操纵力矩较大,滚转控制时,鸭翼布局控制方式可产生较大的滚转控制力矩;后翼操纵面偏转对前翼表面压力系数的影响较小,可忽略,而前翼操纵面偏转对后翼表面压力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邓彦敏  胡继忠 《航空学报》1992,13(4):118-123
连翼机具有前、后机翼,前翼后掠上反,后翼前掠下反;后翼在前翼展60%~100%之间与前翼相连。其前视图和俯视图均构成菱形。在低速风洞中对连翼机进行了纵向及横向测力实验,其中包括前、后翼几何参数改变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与常规飞机相比连翼机具有如下优点:诱导阻力小,升阻比大且具有较好的失速特性。改变连翼机前翼上反角和后翼下反角对纵向气动特性影响不大,对横向气动特性有明显影响。减小前翼外段的后掠角可使俯仰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环翼机具有前、后翼,前翼后掠,后翼前掠,机翼在翼尖处连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为了解环翼的气动特性及环翼的几何参数对环翼机气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在低速风洞中对3种不同几何参数环翼飞机进行了纵向及横向测力实验,其中包括前、后翼几何参数改变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飞机相比,环翼机具有如下优点:诱导阻力小,失速特性好,操稳性能易于满足。实验得到的有价值结果,对环翼布局飞机的气动计算和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动升力协同高速列车是一种通过添加串列升力翼提高列车气动升力,实现高速列车整体能耗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下降的创新型高速列车概念.由于升力翼使得列车的净重量下降,车轮与轨道之间的作用程度减弱进而降低了摩擦阻力和车轮的磨损.为减少串列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在铁路限界约束条件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壁面距离和攻角下的升力翼气...  相似文献   

10.
联结翼布局与常规布局相比具有结构重量轻、诱导阻力小、升力系数大、稳定性良好的特点。本文选取5个对联结翼布局影响明显的设计变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设计变量对联结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同时,应用了旨在提高优化计算效率的响应面方法。在优化设计中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机翼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前、后翼弦向距离以及两翼间的翼隔,采用V型翼差角布局方式,能有效降低两翼间的相互干扰,增大升阻比。  相似文献   

11.
以二维刚性约束条件下的微型扑翼飞行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动网格技术基础上,应用非定常数值分析手段对比分析了单翼/纵列翼布局的气动性能,深入研究了纵列翼缩减频率、扑翼—尾翼无量纲水平间距、来流攻角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纵列翼尾翼对扑翼产生正效应干扰,相对于单翼布局,扑翼—尾翼无量纲水平间距为0.5倍翼型弦长时的纵列翼布局的推力系数和推进效率分别增加28.7%和5.7%;②缩减频率是影响推力的关键参数,随着缩减频率的增加,脱落涡的强度增加,推力系数增大.对于单翼、纵列翼两种布局模式,当缩减频率在1.0附近时推进效率达到最优;③对于纵列翼布局,在扑翼—尾翼无量纲水平间距为1.1倍翼型弦长时推进效率达到峰值;④在0°~20°来流攻角变化范围内,随着来流攻角的增加,升力系数增加,推力系数减小,当来流攻角大于9°时,两种布局的推力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12.
鸭翼-前掠翼气动布局纵向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势,在未来战斗机的研制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可变前掠翼和鸭式前翼布局的风洞测力实验,重点分析比较了平板机翼在不同掠角下的纵向气动性能以及鸭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掠翼在大迎角时能有效提高模型的升力系数,小迎角时其升阻比也略优于后掠翼.前掠翼布局能有效推迟失速,具有良好的失速特性;前掠角较大时,升力系数曲线在失速迎角附近有一个升力系数的"平台",该布局具有"缓失速"特性.距离主机翼较远的鸭式前翼(模型M2)在主机翼前掠和后掠情况下,均可改善整体布局的失速特性,增大失速迎角,增强前掠翼布局缓失速的特点.近距耦合鸭翼(模型M3)显著提高了模型在大迎角下的升力系数.另外,主翼前掠和鸭式前翼布局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13.
连接翼布局纵向控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接翼布局是高空长航时探测无人机的适宜布局之一。以某大展弦比连接翼布局为例,研究其前/后翼飞行控制特性,包括在纵向姿态和轨迹控制中单独使用前、后翼升降舵的特性和直接升力控制中的协调使用特性。结果表明,虽然定性而言前翼控制对于轨迹响应时间延迟降低有利,但由于内在的慢响应特性,单独前、后翼升降舵控制效果相当;前/后翼协调使用有利于消除俯仰姿态和轨迹的耦合影响,能够有效调整闭环系统零极点,从而调节时间明显缩短;另外,基于输出反馈的特征结构配置方法适宜于直接升力控制律设计,过程直接,得到的结果易实现。这些结果为连接翼飞机飞行控制律设计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盒式机翼布局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S-A一方程湍流模型的雷诺平均法求解N-S方程,研究了盒式机翼布局前后翼几何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盒式布局飞机气动设计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随着前后翼垂直距离的增大,盒翼升力和升阻比均增大;增大前后翼的纵向距离,盒翼升力增加;盒翼气动性能对两翼纵向距离的敏感程度不及对两翼的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发挥前掠翼和串置翼的气动力优势,提出一种串置高速前掠翼身组合基本模型,分别施加细边条和小填块以研究翼根整流影响。采用雷诺时均法和SST k-ω模型,对模型亚跨声速粘性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纵向气动力特性和整流机理。结果表明:在来流马赫数0.8和迎角-5°~45°条件下,因前后翼气流相互作用,基本模型前翼升力系数大于后翼升力系数;前后翼翼根前同时加装小填块后,大迎角下模型翼根区域流动有所改善,但升阻特性变化不明显;加装边条后,翼根区域流动改善明显,迎角45°时模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了5.26%。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四轴滚翼飞行器悬停状态的纵向气动干扰特性,首先说明了四轴滚翼飞行器的基本构成以及布局形式,然后验证了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二维CFD建模应用于摆线桨气动力计算的准确性,最后计算分析了悬停状态时,四轴滚翼飞行器摆线桨纵向两两之间的气动干扰特性。结果表明:在悬停状态时,对于单个摆线桨而言,随着转速的增大,合力的偏转角逐渐减小,升力明显增大;随着间隔距离和转速的增大,两个摆线桨之间的纵向气动干扰逐渐减小,每一个摆线桨的升力损失逐渐减小;摆线桨纵向两两之间的气动干扰主要体现在方位角60°~300°的桨叶上。  相似文献   

17.
螺旋桨滑流对菱形翼布局无人机气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俊磊  王和平  周洲  雷珊 《航空学报》2018,39(1):121431-121431
采用基于混合网格技术及k-kL-ω转捩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or-Stokes (RANS)方程的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带桨状态的低雷诺数菱形翼布局无人机(UAV)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准定常数值模拟,通过对无人机带桨状态和干净构型的气动力系数及流场结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螺旋桨在不同安装位置时其滑流对菱形翼布局无人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滑流并不总能提高无人机的升力特性;螺旋桨安装在机头及前翼时后翼受到螺旋桨滑流形成的组合涡系的影响,其气动性能有较大的变化;螺旋桨滑流对机翼的增升作用还受到机翼掠角和螺旋桨旋转方向的影响;受布局特性影响,当安装位置远离焦点时,螺旋桨滑流对无人机的俯仰力矩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李锋  汪翼云  崔尔杰 《航空学报》1993,14(11):625-628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旋涡对翼型的气动干扰。出发方程是N-S方程。数值格式为Beam-Warming格式。结果表明,旋涡位置改变,其对翼型的气动(激波和升力)干扰随之有显著变化;涡的有利干扰可使翼面上流动分离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导致翼型升力增大;涡的位置和强度的合理组合能有效地提高升力。计算还表明,单一旋涡扫过翼型时平均升力将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微型扑翼飞行器非定常运动对平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茵  李栋  张振辉 《航空学报》2012,33(10):1827-1833
以西北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微型扑翼飞行器ASN211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简化的二维扑翼及平尾串列翼模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扑翼俯仰运动及沉浮运动对平尾气动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拟模块中,模型的俯仰运动及沉浮运动由动网格技术实现。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此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计算,重点研究了扑翼非定常运动尾流对平尾气动效率的影响。定常状态与非定常时均条件下平尾升力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扑翼的非定常运动能够增大平尾的失速迎角及最大升力系数,因而使平尾的失速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王小妮  杨军 《飞机设计》2006,(4):27-29,37
联接翼是一种将前翼和后翼连接在一起的飞行器创新布局形式。本文针对联接翼气动与结构一体化的布局概念,基于结构有限元参数化建模、结构优化、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模型,采用系统级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所获计算结果对联接翼飞机总体参数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