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也日益普遍,但因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在制造过程中会导致某些缺陷的产生。敲击检测作为一种实时原位的无损检测,在复合材料的检测中效果明显。由于敲击检测尚未找到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所以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从解决敲击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将改进层次聚类法应用于敲击检测中,并在应用实例环节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改进层次聚类方法可以解决敲击检测数据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唐钰  吴勇 《航空计算技术》2008,38(2):111-113
针对某机载CPU板硬件检测与故障诊断的问题,提出了故障关联、功能点编码等检测方法.在握手测试的基础上,通过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分模块地实现功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给出了总体的设计思想与软硬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DS/FH(直接序列扩频/跳频扩频)测控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效能评估角度出发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技术,建立了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结构模型,利用仿真结果确定判断矩阵,解决了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系统确定判断矩阵主观性强的弱点,最后通过权向量计算、一致性检测、层次总排序完成了系统设备抗干扰性能评估和优选。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准确评估不同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可以有效帮助用户完成设备优选。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航天用电子元器件的全自动及非接触识别,并减少由照明系统造成的图像亮度不均、偏色等问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结合局部、区域和总体三个层次特征提升物体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图像增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MFIE-DCNN)的航天用电子元器件分类算法。MFIE-DCNN算法包含多特征学习和深度学习,其学习过程类似于人类视觉系统,能够对形状、方向和颜色特征进行深度挖掘,突出元器件边界信息,抑制背景杂波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区分电路板板载元器件的种类,检测准确度优于传统算法。对比基于稀疏自动编码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检测结果提高了近20%。  相似文献   

5.
黄领才 《航空学报》2024,(5):98-124
近年来,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凭借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显著的重量优势,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其复杂的损伤模式,需使用先进的损伤表征方法防止潜在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各种无损检测与评价(NDT&E)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这些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已能提供可靠的结构检测,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本文首先对FRP复合材料损伤诊断领域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概述,分别对声发射测试、超声波测试、红外成像测试、激光错位散斑干涉测试、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涡流检测、太赫兹成像检测、微波检测、电学层析成像检测和X射线10种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并探讨每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随后根据特定的准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然而由于单一无损检测技术难以实现缺陷识别、定位、分类和评估等功能的统一,因此最后提出了一种组合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案,以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座舱显示系统架构权衡方法,建立了座舱显示系统架构设计和权衡过程,构建了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判断矩阵给出了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并最终根据总排序结果得出最优架构。  相似文献   

7.
企业网络:类型比较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作为中间组织类型的企业网络所具有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特征,并对其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集群层次、集团层次和联盟层次,比较分析了处于各个不同层次上的企业网络之间的差异性。认为,技术平台和合作平台将成为企业网络今后发展和进化的关键,并探讨了其相应的两个方面:虚拟创新和信任。  相似文献   

8.
仿生全翼式太阳能无人机分层协同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文彪  周洲  许晓平 《航空学报》2016,37(1):163-178
结合"太阳神"无人机(UAV)和高山兀鹫提出了太阳能UAV的某仿生全翼式构型,针对该构型开展了气动分层协同设计及分析。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自下而上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基于纵向配平需要以低雷诺数反弯内翼翼型设计为第一设计层次,基于高升力需求以外翼设计为第二设计层次,以UAV全机性能设计为第三设计层次;与此同时,每个层次均采用基于代理模型的基本优化流程,三个层次的设计自上而下来相互协同,最终得到满足指标的设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协同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获得了高效的仿生全翼式太阳能UAV构型;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设计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桨尖形状三维变化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将桨尖形状的研究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矩形桨尖到简单直线后掠或尖削或后掠尖削组合的变化;第二层次为桨尖平面形状的曲线变化;第三层次是桨尖形状的三堆变化。着重分析了桨尖下反对旋翼悬停效率、前飞需用功率和桨-涡干扰的影响及改进,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企业的管理层次,论述了企业的质量法规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必要性,以及法规实施分层管理对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