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立华 《飞碟探索》2008,(10):10-11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2003年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900余人次进入太空。由此不难看出,21世纪初将掀起载人航天的热潮,航天员正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这些候选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前,至少需要4年的大学学习,还要接受飞行和科学教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0日清晨.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1996年2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15时18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5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75。这次飞行任务乘员组由7名航天局组成:指令长安德鲁.M.艾伦,4O岁,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1987年被选拔到NASA进行航天员训练,曾于1992年进行了STS-46飞行,1994年进行了STS-62飞行.已有526小时的飞行经验;驾驶员斯科特.J.霍罗威茨,38岁,理学博士,美国空军上校,1992年进行航天员训练,这是他第一次进行航天飞机飞行;回号飞行任务专家贾弗里.A霍夫曼…  相似文献   

4.
重返大气层     
麒麟 《飞碟探索》2004,(2):13-13
2003年10月16日,在完成21个小时环绕地球飞行14圈的史诗般壮举之后,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驾驶返回舱顺利在内蒙古自治区降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3年5月,俄罗斯控制中心飞行部主任弗拉基米尔·索罗维约夫曾介绍了和平号空间站今后飞行计划的细节。半年后,能源公司又决定把替换现在轨乘员的计划推迟到1994年1月(已实施)。目的是完成美国波音公司的微重力下蛋白质品体生长试验并加紧回收试验样品。这一改变打乱了原来的载人飞行计划。俄罗斯除给波音公司进行的试验以优先权外,还同美国谈判有关美国派宇航员参加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和美国航天飞机访问和平号空间站的问题。将根据谈判结果,最终确定新的和平号载人飞行计划。这一计划将是美俄未来共同载人空间站计划的前…  相似文献   

6.
据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最近的一份长期计划报告透露,从1994年2月15日至2003年底止,美国航天飞机将执行78次飞行任务,其中10次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30次进行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和使用,2次维护哈勃空间望远镜。NASA航天飞机在1994~2002年间,每年将作8次飞行,2003年将作6次飞行。在2001~2003年间的22次飞行任务中,有10次尚未确定飞行的有效载荷。这78次飞行的主要任务包括:1.1996年2月15日重新发射意大利的系绳卫星;2.1999年6月3日发射先进的天文物理实验卫星…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飞机中,飞行指引系统对飞机的起飞,着陆,预选飞行高度和航向、保持飞行状态和航线飞行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向驾驶员提供飞机的姿态指令信号,从而确保了飞机的安全,提出了飞行效率和减轻了驾驶员飞行中的负担。本文主要讨论民机飞行模拟器中的飞行指引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天飞机第71次飞行是由奋进号航天飞机完成的,飞行任务代号为STS-69。自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995年9月7日上午11∶09发射升空,9月18日上午07∶38着陆,其间共飞行10天20小时28分55秒。乘员组成员有:飞行任务指令长戴维H.沃克,现...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天飞机第62次飞行1994年4月9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7时5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5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2次飞行和奋进号航天飞行的第6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59。这次飞行原计划于4月7日进...  相似文献   

10.
1994年2月3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7时10分(格林尼治时间12时10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0次飞行和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18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60.这次飞行也是首次有俄罗斯航天员参加的美国航天飞机飞行,及自1975年7月17日~19日阿波罗一联盟号飞船对接飞行以来,美俄两国航天员首次共同进行的空间飞行。为了最大限度地观测俄罗斯国土和为航天飞机一和平号空间站交会对接作准备,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倾角由标准的28.5°改为57°。这次飞行的主…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1995年2月3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2时22分(格林尼治时间17时22分)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7次飞行和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20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63。这次飞行也是1995年内美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因机上一个惯性测量装置发生故障,发射推迟一天,以进行更换。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一、作为美俄空间合作协议的一部分,进行首次美航天飞机轨道器与和平号空间站交会/接近飞行。和平号空间站自1986年2月核心舱入轨以来,已绕地运行50000周,共有53…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设备和气候的原因,一再推迟发射,最后于1995年10月20日上午9∶53,开始了它的第18次飞行,即美国航天飞机第72次飞行,任务代号为STS-73。哥伦比亚号在STS-65飞行以后,做了应力和腐蚀情况的全面检查,对内部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995年3月2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时38分(格林尼治时间6时38分)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航天飞机第68次飞行和奋进号航天飞机第8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7。这次飞行原计划于1994年12月1日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但先后5次推迟,迫使飞行计划人员多次修改了作为这次飞行主要任务的天文学观测计划。由于发射前也出现了一些小的技术问题,发射推迟了1分13秒钟。飞行前奋进号航天飞机3台主发动机中一台的高压燃料涡轮泵发现裂纹,被迫更换。飞行前还发现用于在爬升和进入…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重尺度奇异摄动理论,结合动态逆解耦理论和动态平衡点邻区域优化线性化系统的优化解耦控制律理论,研究了战术任务综合飞行管理系统的综合飞行轨迹指令跟踪控制器系统化设计方法。对F-15飞机,设计了综合飞行轨迹跟踪控制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跟踪控制器能够控制飞机精确跟踪不同时标集的飞行指令。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天飞机第66次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1994年11月3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时59分43秒(格林尼治时间16时59分43秒)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66次飞行和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3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6。这次飞行也是1994年内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次飞行,亦即最后一次飞行。因卡纳维拉尔角地区的大风天气,发射推迟了3分34秒钟。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一、第一次在航天飞机货舱内携带国际应用与科学大气实验室(Atlas),进行地球大气层与太阳辐射观测,任务代号Atlas-3。(…  相似文献   

16.
飞行环境综合因素对飞机供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行环境综合因素对飞行员的影响,尤其是对飞行员氧气防护装备性能参数的作用未见报道。本文测试了低空大速度飞行试验条件下飞行紧张因素对飞行员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飞行过载是飞行劳动中的重要生理负荷,但低空大速度飞行时飞行员的心理工作负荷是飞行中更重要的精神负荷,高度的精神负荷致使飞行员通气和瞬时需氧量明显增加,高达255L/min,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这对设计和计算飞机氧气呼吸装备的耗氧量,载  相似文献   

17.
喷气发动机的出现是继莱特兄弟首次完成动力飞行试验后,人类航空飞行史上第二次重要的革命。1939年8月27日,希特勒入侵波兰前5天,德国的He-178首次试飞成功,机上配备一台由奥海恩博士发明的HeS-3发动机,这次试验并没有被英美等同盟国知悉。1941年5月,英国格罗斯特公司的E28/39也试飞成功,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2月2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4时27分了格林尼治时间9时27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59次飞行(也是发现号航天飞机第5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1993年第7次(最后一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61,发射倾角28.45。因航天飞机的应急返回航线出现高空强风和低云层覆盖,发射日期推迟了一天。参加飞行的7名机组人员是:飞行指令长理查德.O.科维空军上校(49岁),副驾驶员肯尼思.D.鲍尔索克斯海军中校(37岁),有效载荷指令长F.斯托里·马斯…  相似文献   

19.
航天飞机的载人飞行,是人类征服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从1981年以来,美国有5架航天飞机载人上天,至2003年2月已飞行113次,其中哥伦比亚号28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30次、阿特兰蒂斯号26次、奋进号19次,共把671人次航天员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20.
对直升机动力学的现状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以旋翼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为主体的直升机动力学研究进展回顾。主要讨论与飞行力学有关的旋翼气动力模型,旋翼结构动力学、气动弹性力学、飞行动力学模型与控制以及飞行操纵与品质等方面的进展,分析它们的现状,供有关直升机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