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冲 《飞碟探索》2014,(7):62-63
地球表面的大陆板块一直在不断移动。这种缓慢的过程重新塑造着地表构造。这在太阳系里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关于板块运动的推动力,以及运动开始的时间,我们所知甚少。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题:地球表面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分离为板块,然后开始了漫长的漂移?  相似文献   

2.
~~色列境内的死海,图为死海的西南沿岸地区北部的科德多米阔山脉,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一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深度有15千米,存在时间超过二千万年摩洛哥西南的阿特拉斯山的南端,由于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体褶皱巴基斯坦中部的背斜结构,也是由印度次大陆的漂移造成博览26·《太空探索》2007年第9期伊朗扎格罗斯山脉东南部的背斜结构,是由阿拉伯板块的漂移形成伊朗扎格罗斯山脉西北部的背斜结构,也是由阿拉伯板块的漂移形成这是沙漠中大自然的一幅“抽象画”,地点在北非阿尔及利亚撒哈…  相似文献   

3.
逶迤     
《飞碟探索》2009,(12):28-28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与尼泊尔之间,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00千米。根据板块构造学.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所以现在喜马拉雅山仍然在缓慢上升串。喜马拉雅山脉有70多个山峰。图为不丹境内的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和湖泊。  相似文献   

4.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的红外成像系统最近在土卫六“泰坦”上发现巨大山脉。令人奇怪的是在巨大山脉的上空有许多云层,山脉的覆盖物包含有机物质。卡西尼可视化以及红外光谱仪负责科学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的红外成像系统最近在土卫六“泰坦”上发现巨大山脉。令人奇怪的是在巨大山脉的上空有许多云层,山脉的覆盖物包含有机物质。卡西尼可视化以及红外光谱仪负责科学家、亚利桑那大学的布朗博士说:“我们发现的巨大山脉是连绵不断的,长度近150千米,令我想起美国西部的内华达山脉。”  相似文献   

6.
地球物理学家们最近在了解地球内部大热力发动机的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过去几个月来,他们取得了初步共识:构成洋底的巨大板块下沉,深陷地幔后,反而被再循环送入上升的巨大热岩柱。在地心释放的热量驱动下,热岩柱露出洋面形成一连串的洋中岛屿,如夏威夷群岛,或...  相似文献   

7.
弹道-升力式再入飞行器常采用旋成体外形,但其质心偏离对称轴(纵轴)设置。这种飞行器在着陆前要采用降落伞作为主减速手段。研究质心偏离对称轴的旋成体与降落伞组成的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是一项有工程实践意义的课题。作为一种初步探索,在把降落伞视作刚体的条件下,按该系统平面运动方程考察其在平衡状态附近的稳定性,给出了运动稳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8.
机载SAR运动补偿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不依赖于机载主惯导的运动传感器方案——基于GNSS/SINS的组合运动信息系统。即在SAR成像期间输出以纯惯性为主的信息以保证较高的相对定位精度,供SAR成像补偿;同时,GNSS/SINS的组合保证了长时间的绝对定位精度。介绍了这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数学模型、工作流程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NSS/SINS的运动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精度,完全满足了SAR成像的精度要求,特别适合于没有机载主惯导或主惯导精度较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UFO 成因新说     
UFO成因新说张国文给地球科学带来重大变革的板块理论,由于其动力机制一直悬而未解,故而被一些人称为不彻底的理论。同时,板块构造也并非是所有行星都具有的普遍现象,它描述的板块运动只是地球演化内在规律的一种表象,而不是最根本的东西。因此,要寻找一个最根本...  相似文献   

10.
运动是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属性,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这一进程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轨迹。  生命的进化论最开始是 19世纪由达尔文等人在物种起源的研究中引进的,并且很快地按照其基本精神被推广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达尔文主义”。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和哲学家康德则比达尔文更早地应用了演化的思想,最先提出太阳系是经过演化形成的观点。而在 20世纪,由于哈勃对宇宙膨胀的天文观测,由于时间在科学中被重新讨论,宇宙本身的演化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心智。  在宇宙…  相似文献   

11.
波特 《太空探索》2012,(10):56-57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传回的火星地貌照片令人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里太像地球的一些荒漠地带了。如果人们从地表向地下再稍微深入一点儿,也许会再次涌起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火星也许具备一种地球上存在的东西——板块。水手谷:火星断层的大手笔此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地球是太阳系唯一有板块构造的行星。所谓板块,说的是地球的岩石圈并非完整的石板一块,而是裂开形成了多块。地球上目前有7个大板块和几十个小板块,我国的主要领土就位于欧亚板块之上。尹安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行星地质学家,最近他分析了火星奥德赛飞船上的热辐射成像系统拍摄的卫星照片,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适应搜索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MPEG和H.263的运动估计中,全搜索(FS)效果虽好但时间开销巨大,以三步搜索法为代表的一些快速算法不仅在搜索精度方面与FS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搜索时间仍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提出的基于自适应搜索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ASA)充分利用了视频序列运动矢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中心偏置特性和相邻块运动的相关性,在大幅度提高搜索效率的情况下,得到了与全搜索非常接近的搜索效果.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高效、鲁棒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海底的画像     
1.大西洋:山岭和断裂的怪诞景色海洋研究专家肯尼思·法格,绘制了一系列很出色的地图,把海洋干涸了以后的形像,画得异常突出.我们可以在下面这张地图上,看到一条巨大的海底山脉,逶迤蜿蜒在大西洋中央,占了1/3的大西洋海底面积.山脉之中,活火山星 罗棋布,山侧向两旁伸展483到1931公里不等.宽达48公里的雄伟裂隙,从大西洋中断裂,将整条山脉从中间劈开.这座大山的高峰,有些伸出海面,成为亚速尔群岛以及冰岛等岛屿.伟大的大西洋中脊向南方钻进,穿过7818米深的罗曼奇深海槽以后,略向东偏,继续南下时,山脉转宽.较小的华尔维斯山脉和主脉分开,伸向非洲.主脉则在群山与深海平原之间继续南进,间或突出海面成为阿松森岛和圣赫勒拿岛之类的孤岛.在北大西洋曾把山脉从中劈开的断裂,仍像尖刀一样插在山脉中间.这个断裂绕过好望角,而进入印度洋.  相似文献   

14.
方天 《飞碟探索》2012,(5):37-37
根据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宇宙飞船的最新证据显示,水星是一个非常活跃、有生气的行星。 根据“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的数据显示,水星表面的撞击环形山在形成以后被某种地质运动过程改变了,而另一项对水星引力区的研究还显示了水星内部不寻常的构造。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战斗机大幅值机动运动特点,提出了准稳态运动概念及其设计方法.以准稳态运动为基准,对其运动非线性分析,并适当简化,生成准稳态运动的期望状态、输出、控制和小扰动线性化模型.采用LQR设计方法整定PID调节器参数.由准稳态运动的期望状态、输出、控制和调节器组成系统控制器.分别以四种准稳态运动为基准,设计了大幅值机动运动控制律.在六自由度全量飞机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地壳的应变结构,进一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美航宇局已在美国和太平洋地区部署了7个激光卫星跟踪站。据认为,地壳是由12大块坚硬的“板块”组成(见图)。这些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各板块边缘都是参差不齐,犬牙交错,而且经常不断的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当两块板块边缘的岩石卡在一起,应力超过其断裂强度时,地震就发生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几乎都是发生在板块交界之处,这些地方往往被称为“地震带”。科学家们根据历史的地质材料推断出,在这12大板块中,其中有些是静止或移动甚慢的,如非洲板块每年大约只移动1厘米;而另一些板块移动  相似文献   

17.
1983年6月,苏联发射了两个金星飞行器——金星-15、-16。这两个飞行器发回的雷达照片证明,金星表面有大型火山、起伏地带和类似山脉或峡谷的带状结构。下图是金星北极区照片,图的右中部是高于起伏地形的大火山口。研究工作者认为,由于熔岩的流动,形成了右侧的较高地势。熔岩继续向左扩展,继而形成巨大带状结构。上图是一座大火山,椭圆形火山口的大小约50×69公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旋转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由于俯仰和偏航通道的气动交联、惯性交联和控制交联而形成的锥形运动对弹体稳定性的影响,在对锥形运动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劳斯定理分析了旋转导弹锥形运动的稳定性条件,揭示了锥形运动稳定性与飞行状态、气动特性以及弹旋速度的关系,并针对旋转导弹做锥形运动时的角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稳定性条件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为旋转导弹总体设计及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在太阳系早期由于岩石间相互碰撞 ,形成各个行星时诞生的。地球在形成之初是由液态岩石构成的 ,直到今天它的内部仍是液态的、流动的。而在引力极小的太空 ,液态物质会自动聚合成球形。地球就是这样在太空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圆形。太空中较小的天体由于自身引力较弱 ,所以即使形成固态星体也无法形成圆形。地球由于体积大 ,它的引力也足以使之变圆。实际上 ,如果不是因地震板块运动使山峰变高 ,引力作用会使地球越来越圆。地球为什么是圆的?@阿因  相似文献   

20.
刘岩 《飞碟探索》2011,(8):53-53
万有引力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一种相互作用。1687年,牛顿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