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跨声速流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使用多块网格的嵌合全技术,计算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跨声速流场。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分为机翼机-机身和吊架-短舱两个子区域,根据嵌套网格结构建立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组合网格,分别对这两个子区域根据相应的边界条件独立求解,然后采用嵌合体技术传递两个子区域的干扰信息,通过两个流场的耦合迭代得到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格林定理将全速位方程转换为全速位积分方程,应用高斯定理对沿激波面的显式积分进行简化。将全速位积分方程的解表示成为面元项和场元项之和,然后离散进行数值求解。本文将激波捕捉方法和激波装配技术结合起来,对机翼跨声速绕流进行数值实验,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三维跨声速机翼设计计算方法,它以跨声速小扰动理论为基础,以给定的压力分布与分析计算的压力分布之差作为目标函数,应用Green定理建立起目标函数与机翼剖面形状修改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从而求解出翼剖面的修改量,加到原来机翼各剖面上,再用分析计算程序计算,经过多次的反复,就可以达到设计目标。本方法的特点是分析计算程序与设计程序相对独立,只作小量修改就可联合使用。本文介绍用此方法设计的两个算例,说明设计结果是好的,计算机时与其它方法相比是大大缩短了。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翼跨声速压力分布的格林函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给出一种用格林定理将跨声速小扰动速势方程化成积分方程式,然后进行数值求解的方法,文中对场元强度进行松弛迭代,一般只需20次左右即达收敛。算例表明,该方法结果与差分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机翼机身跨声速绕流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变换与数值网格生成方法,对由椭圆抛物而描述的每一个展向曲面进行网格生成,引入一种用于控制网格疏密分布的函数变换方法,其特点是易于对不同族网格线分别控制,根据物面梯度自适应地调整网格的疏密。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守恒型全速势方程跨声速绕流,对M-100翼身组合体进行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机翼是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和德国宇航研究院正在进行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旨在提高客机的性能和节省燃油。飞机上即使小的表面不规则也会引起气流扰动,增加阻力和燃油消耗,机翼中的小孔可消除气流的扰动。在飞行中,自适应机翼可通过改变弯度改变它们的形状,这种适应性可使飞机的性能与不同的飞行条件相匹配。采用自适应机翼技术以后,只需要设计一对机翼就可用于一个飞机系列内不同尺寸的飞机,从而降低了制造费用。  相似文献   

7.
跨声速机翼流场的N—S方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给出了三维机翼粘性流场的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时均化的三维可压缩薄层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Baldwin-Lomax两层代数湍流模型,空间离散采用中心有限体积格式,时间采用Runge-Kutta多齿格式进行式积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偶极子网格法,在数值研究矩形机翼与它三对翼梢帆片的干扰非定常气动力。数值结果表明,由于帆片的干扰效应,使翼梢区域剖面的升压系数分布发生畸变,在1/4弦长附近出现凹坑。干扰升压随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定常和低频振荡的范围内,帆片对机翼气动力的干扰贡献比帆片本身的贡献大,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后者的贡献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带发房和不带发房的两套翼身组合体模型的机翼上压力分布,基于此分析了尾吊发动机对机翼上的压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沛峰  张彬乾  陈迎春 《航空学报》2011,32(12):2153-2162
以跨声速机翼设计中权衡气动性能和总体设计要求的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在保证机翼结构重量和容积不变的约束下,提出了平面形状优化与剖面翼型优化结合的两步优化设计策略.应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采用两步优化方法进行跨声速机翼设计,第一步设计中,通过平面形状优化,增大机翼展弦比、减小诱导阻力是机翼气动性能改善的...  相似文献   

11.
空中交通中尾流间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雷达尾流间隔标准的分类,通过尾流的形成机理和对后机影响的分析,建立了后机的危险遭遇模型和前机的尾流消散模型,给出了在确定的时间间隔下确定尾流危险遭遇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柔性扑翼非定常涡格法气动计算的改进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红林  周翔 《航空学报》2010,31(6):1121-1126
旨在快速、准确地模拟微型扑翼飞行器(Flapping-wing MAV)周边流场,根据柔性扑翼的扑动特点,提出了微型飞行器(MAV)气动力计算的一种改进非定常涡格法(UVLM)模型,该模型中充分考虑机翼的瞬时柔性变形、诱导阻力、尾迹涡环畸变以及黏性耗散等因素对气动力的影响;给出了该模型的一个可视化实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算法仿真表明,采用该模型可使平均升力和平均推力计算精度分别提高20%和70%左右。为了提高运算效率,还研究了剔除尾涡对UVLM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剔除距翼面适当距离处的尾涡后,可在保证算法计算精度基本不下降的前提下使运行时间减少2/3,这表明改进的UVLM可作为MAV的一种快速气动力估算工具,在MAV的优化中存在显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大后掠小展弦比细长机翼,由垂直于机翼纵轴的每一横流截面生成O型网格,从而形成对机翼流场的H-O型网格,用守恒型全位势方程,差分方法和隐式近似因式分解AF2迭代算法计算侧滑机翼的流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建立的尾涡消散模型、运动模型、遭遇模型,以Delphi 7.0为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开发了动态尾涡间隔计算工具,包括前机诱导尾涡流场计算、后机遭遇响应过程分析、安全间隔计算等功能模块。根据输入的飞机参数、气象数据、机场数据,实现对尾涡间隔的实时、高效计算。基于开发的计算工具,以B777-200和B737-800为前后机进行了验证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地面效应对尾涡消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可以分析和计算近地阶段尾涡消散和运动规律,但模型繁琐、计算复杂。本研究基于镜像涡方法建立了形式相对简单、计算迅速的近地尾涡运动模型和消散模型,计算结果与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和大涡模拟数据的偏差都不超过5%,满足动态尾涡间隔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装在大后掠角机翼上的涡流发生器控制流动分离的问题,采用雷诺平均纳维 斯托克斯 (RANS) 方程以及剪切应力传输 (SST) 湍流模型,通过搭接网格技术,对带有涡流发生器 (VG) 的大后掠角机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VG的安装位置对大后掠角机翼边界层分离的控制机理及气动特性影响。研究发现VG的作用仅仅在其周边边界层内部区域,影响范围小,在弦线方向安装VG存在最佳布置位置。VG必须安装在靠近气流将要分离的高能量区域,才能有效的抑制气流分离,达到增升减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尾流间隔缩减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各主要机场的航班延误已经成为影响航空运输发展的瓶颈,在通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有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尾流间隔的缩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类技术是通过改进进近程序缩减近距平行跑道的尾流间隔;另一类技术是建立尾流的预测模型,对尾涡的消散和输运进行预测,从而产生动态的尾流间隔咨询,获得更多的着陆或起飞时隙。采用上述技术的尾流间隔缩减系统可以减少延误,增大终端区容量。根据运行原理的不同将上述技术概括为:基于偏置进近程序的尾流间隔缩减技术和基于动态预测的尾流间隔缩减技术。对采用上述两类技术的系统作了详细分析,并比较和论述了优劣。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黏性涡模型的旋翼流场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翼非定常流场特性分析的黏性涡数值方法。在该方法中:流场中的大尺度涡被离散为若干微小的涡元,通过求解涡量-速度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涡元的输运等过程;黏性扩散效应采用高精度的粒子强度交换法进行计算,而桨叶附着涡以及新生涡环量采用了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进行求解;为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在诱导速度及其梯度的计算中还引入了快速多极子算法(FMM)。应用上述方法,对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多个旋翼流场算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旋翼尾迹涡量特征和诱导速度分布等,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将本方法与旋翼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及传统的自由尾迹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黏性涡方法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捕捉旋翼尾迹运动。  相似文献   

19.
湍流模型对三维翼梢涡流场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宝玉  熊鹰  叶金铭 《航空学报》2010,31(12):2342-2347
 梢涡流场数值模拟对减少梢涡的不良影响意义深远。应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建立了三维翼梢涡流场数值模型,选用的湍流模型包括两种经典两方程模型和一种代数雷诺应力模型。计算内容包括翼梢涡流场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及涡核位置,为了准确模拟梢涡涡核内系统旋转和流线曲率影响,将旋转和曲率修正方法应用于选用的湍流模型中。计算时对翼梢涡涡核处网格进行了加密处理。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后发现,修正后的湍流模型较标准湍流模型明显提高了预报精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染色法流动显示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扰流片在不同标高攻角和来流速度情况下对70°三角翼脱体涡的影响。PIV测试结果表明,在适当位置,扰流片对三角翼的脱体涡的破裂具有一定的延迟作用,在扰流片的诱导涡与三角翼脱体涡方向一致时,脱体涡破裂延迟越靠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