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我厂在生产某产品时,叶片榫头和轮盘榫槽在装配和分解时长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擦伤和拉沟现象,严重者深1毫米左右。我车间经过试验,进行多次重复装配和分解,证明在叶片的榫头结合面上涂复SF~28固体干膜润滑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配方:聚酰亚胺树脂溶液 100份胶体二硫化钼粉剂(0~#) 24份胶体石墨粉剂(1~#) 6份二甲基乙酰胺 60~65份配制: 把经过110~120℃、2小时干燥过的二硫化钼和石墨按比例倒入容器,加入树脂及  相似文献   

2.
WP7发动机压气机第2级工作叶片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断口分析和测振试验,确认压气机第2级工作叶片为疲劳断裂,是高阶复合共振造成的,振源来自第1级静子叶片的尾迹。  相似文献   

3.
4Cr5W2VSi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锻模材料。在锻模设计中,由于预锻坯叶身的变形程度较小,使终锻模的寿命很短,特别是一模三槽布局的锻模寿命更短,这不仅影响了叶片的质量,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浪费。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采用了增大预锻坯叶身变形程度的设计方案,使这一技术课题获得了较好的解决。一、原版整流叶片锻模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工艺对W251B11型燃气轮机一级动叶片的高温抗氧化涂层进行修复.经5438h当量运行考核后,停机检修发现叶片完好,未见烧蚀现象,这表明所采用的叶片涂层修复工艺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叶片、叶片-转盘及叶片-转盘-转轴动力学模型,在结构谐调和失谐情况下,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模型动力学特性,给出了不同模型的振型分布图和频率分布图.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对于叶片的特性计算考虑转盘和考虑转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一些模型出现严重的频率分裂和振型耦合现象.另外,由于失谐会造成叶片-转盘及叶片-转盘-转轴模型的不同类型的叶片耦合振动,也出现了振动频率的分离和集中现象,甚至导致系统模态的丢失和局部振动情况,结构失谐最终导致模态频率更为连续,这为叶片转子系统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李祚长 《航空学报》1981,2(3):77-83
 本文介绍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装有两种不等栅距整流器结构时的工作叶片动应力试验,并分析了它们对工作叶片振动的影响。 叶片动测结果表明,与等栅距整流器相比,笫一种结构平均振动应力下降30.8%,第二种结构下降42%。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振动现象,如共振转速数目大大增加,第一种结构的振动信号皆呈拍振现象等等。 在分析中,对这两种结构的尾流激振力用富氏级数展开,得到的激振力频谱与试验结果完全符合;还研究了工作叶片强迫振动方程的解,用它阐明了试验中出现的叶片动态响应和拍振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与试验研究,解释了核心机试验中调节叶片(VSV)异常偏关引起的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NSV)现象。首先对出现叶片振动的前1.5级压气机进行了全环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当第1级静叶安装角从偏关2°逐渐调节到偏关6°时,第1级转子叶片负荷逐渐增加,并出现明显的分离流动结构,该流动现象在转子叶片上产生非整数倍转频的压力脉动激励,这是典型的旋转失稳(RI)现象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旋转失稳诱发非同步振动与转子气动负荷之间的关联,在6级跨声压气机试验件上开展了系统性的计算与试验研究。通过二维通流计算评估了不同进口导叶/静叶(VIGV/VSV)角度下,第1级转子负荷随转速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6级压气机试验,观察到当第1级静子叶片调整到偏关8°以及第1、第2静子叶片同时调整到偏关4°和偏关3.6°时,第1级转子叶片均出现了非同步振动现象。通过分析第1级转子叶片表面应变的频谱和机匣动态压力脉动的频谱,建立了二者的内在关联。明确了除叶尖径向间隙大外,可调导叶/静叶偏关同样会在转子叶尖形成高负荷,导致叶尖区域流动不稳定进而诱发叶尖旋转失稳现象。研究结果对于多级压气机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小展弦比带掠风扇转子叶片的耦合颤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结构力学出发,对某发动机整体叶盘进行了盘片耦合振动特性分析,通过分析小展弦比带掠风扇转子叶片的共振转速、耦合颤振和失速颤振,发现了该小展弦比带掠风扇转子叶片存在2阶与3阶动频与静频振型发生变化的特殊现象,揭示了该小展弦比带掠风扇转子叶片为另一种耦合颤振的问题.通过对该小展弦比带掠风扇转子叶片的结构调整,找出了叶片前掠是该叶片发生此类特殊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压缩该叶片的前掠后,从设计上避免了发生颤振的可能,提出叶片各阶频率的分离度需满足10%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是近年出现的金属表面改性新工艺,航空发动机叶片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后,可以延长疲劳寿命和提高对异物损伤的抵抗力.本文针对叶片的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工艺,开发了一套过程监测系统,用于实时测量处理过程中的声音能量和叶片固有频率的变化,并经实验验证这两个参数可以作为叶片冲击处理质量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某型涡喷发动机试车过程中出现的涡轮掉块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与分析确定了断裂原因为一阶弯曲共振.发动机怠速转速下导向器叶片引起的气体尾流激振是叶片共振的根本原因.在工作转速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从改变叶片频率入手,避免了叶片在此频率下的共振,成功解决了这一故障.  相似文献   

11.
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长期服役后,其前缘处易产生烧蚀脱落现象,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后续可靠使用.为改善高涡叶片前缘烧蚀问题,通过吹砂、喷涂及烧结等方式在叶片前缘处涂覆石墨烯涂层以作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石墨烯涂层厚度均匀,组织致密,富含ZrO2和Cr2O3,其相关力学、热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经长试后发现石墨烯涂层对叶...  相似文献   

12.
张益松  伊立言 《航空动力学报》1988,3(1):70-72,94-95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航空涡喷发动机等旋转机械,其叶片振动信号的提取已由接触式发展到非接触式。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叶片经过探头位置一次,产生一次采样。所以探头对单个叶片信号的平均采样率等于转子的运转速率。而根据采样定理,截止频率(Nyguist频率)f_c为采样频率f_s的一半(f_c=f_s/2)。  相似文献   

13.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脉冲爆震波与涡轮叶片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以化学恰当比氢气空气混合物为反应物,仅考虑爆震波对涡轮静止叶片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爆震波在通过涡轮叶片后,峰值压力发生衰减,并产生一向上游传播的激波,这有利于缓解爆震波对叶片的脉动冲击作用,但同时在涡轮叶片前缘会产生高压区,使叶片承受的应力很大.在爆震管出口压力变化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激波经过叶片前缘和爆震室前端壁不断反射形成的多对不断衰减的双波峰.   相似文献   

14.
某型航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开车前接通飞机增压泵后,高压压气机进口可调叶片角度α2自动上升现象。本文根据发动机α2传动机构结构、α2控制原理,结合修理实际,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叶轮机“叶片颤振系列转子”的设计情况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流体诱发振动现象。介绍了测试方法,并着重对叶片失速颤振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压气机叶片的振动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关于采用11CrNi2MoVA材料制造的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第3级叶片振动疲劳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叶片振动疲劳破坏模式随使用寿命增加而变化。新叶片的破坏位置在叶背最大应力点附近处,而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叶片破坏位置转向进排气边缘。(2)叶片振动疲劳强度随使用寿命增加而逐渐下降。采用升降法对新叶片、200小时、400小时叶片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3)采用现行方法对叶片的维修有利于叶片疲劳强度的恢复。对使用寿命为400小时的未维修叶片和已完成维修叶片的对比实验表明,维修可使叶片疲劳强度提高,但叶片破坏位置仍在叶片的进排气边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量法和特征值法的颤振预测数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适用于工程设计的颤振数值预测方法,采用能量法和特征值法对出现颤振现象的真实叶片进行预测。通过将2种数值方法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预测方法的精度和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较准确的判断了某典型风扇转子叶片的气弹稳定性,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诱导轮形状对汽蚀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两个叶片的平板螺旋形诱导叶轮的汽蚀特性和叶轮内空泡发展进行了测试和可视化观察, 发现随着吸入压力的降低, 两个叶片上原来同样发展的空泡之间有时会失去平衡, 出现一个叶片的空泡急剧缩小, 而另一个叶片空泡随之增大, 这种交错叶片空泡现象, 并有可能导致扬程的急速下降。在此基础上, 作者进一步对叶片数, 叶片长度不同的 4种诱导叶轮进行了测试, 弄清了叶轮几何形状对上述现象发生和汽蚀性能的影响, 并对其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金属加工现象的分析,引入了金属扩散的相关公式,对铝合金叶片高速锤精挤中的粘模现象采取了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实现了铝合金叶片叶身的无余量冷挤压。  相似文献   

20.
对带热障涂层的单晶涡轮叶片进行模拟服役环境热冲击循环试验,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试验后的热障涂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热障涂层单晶涡轮叶片经过42次热冲击循环后,叶片前缘气膜孔附近的涂层首先出现脱落;经过71次热冲击循环后,叶片前缘附近涂层脱落的面积明显增大.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热冲击环境下叶片前缘位置热生长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