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德奥格斯堡-纽伦堡机器制造有限股份公司(简称MAN公司)新技术部H·Krings先生和H·Wurtinger博士,在7月底至8月中旬来华期间,同航天部进行技术交流;7月30日在703所与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介绍了在Ariane运载火箭上使用的复合材料部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未来陆海空天构成的立体交叉的现代战争的需要,欧洲喷气公司(EuroJet)已经开始对EJ200发动机进行改进改型,为未来欧洲新一代有人机、无人机、甚至火箭助推器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火箭助推器的伞降回收稳定减速阶段,开展了助推器回收系统各部分受力分析,建立了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组和约束方程组;同时搭建了火箭助推器回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火箭助推器回收系统开始工作直至翼伞开伞前的整个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稳定伞和减速伞对火箭助推器起到了稳定姿态和减速作用,为翼伞开伞提供了条件;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火箭助推器回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裴锦华 《飞行力学》1999,17(1):21-26
探讨和分析了无人机采用双发固体火箭助推发射方案时存在的助推器同步性问题。并以某型无人机和火箭助推器为例,进行了火箭助推器的同步性仿真计算以及同步性对无人机发射段飞行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分析确定了影响双发固体火箭同步性的显著因素,并就改善双发火箭同步性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计算结果表明,火箭助推器同步性对无人机发射段飞行轨迹及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推进技术》1996,17(2):70-70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用无喷管助推器研制作为南非正在研究的冲压推进技术计划的一部分,对无喷管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直径为127mm的无喷管发动机主要用于推进剂鉴别和性能预估能力的论证。用这些发动机发射试验的结果表明,具有高...  相似文献   

6.
《推进技术》1997,18(5):108-108
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分别签订了1百万美元的合同,对改进的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进行深入的概念性研究。新型液体推进剂助推器能够飞回着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而现有的固体火箭助推器(SRBs)溅落在海里回收。液体助推器的可控性比固体火箭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新机纵横     
俄罗斯成功试射可回收火箭助推器 俄罗斯首次成功地试射了一枚携有可回收式火箭助推器和模拟卫星的“联盟”号运载火箭,助推器与模拟卫星均安全返回地面。俄航空航天局发布的消息说,发射试验是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进行的。配有新型火箭助推器“弗雷加特”的运载火箭“联盟”号于当天莫斯科时间2时20分发射升空,将一颗模拟卫星送入远地点600公里、近地点150公里的椭圆形预定轨道。模拟卫星与火箭助推器绕地飞行5圈后于莫斯科时间今天10时57分返回地面并实现软着陆。“弗雷加特”作为运载火箭的前部与卫星直接相连。这种新型…  相似文献   

8.
1999年格林尼治时间11月13号22点54分,欧空局将该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顺利发射成功,并将一颗美国的通信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该火箭加装了两个液体燃料助推器和两个火药助推器,在火箭离地22分钟后将卫星送人轨道并与其脱离。这颗称为GE—4的卫星,其重量为3903千克,定位在西经101度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空,主要用于美国、加拿大、加勒比海和南美部分国家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的信号传输。阿丽亚娜火箭第123次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9.
对某运载火箭级间分离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内流采用冷喷流模拟技术,获得了助推器与芯级同时分离和助推器先分离时,两级在有、无喷流、同轴变迎角情况下的气动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助推器与芯级同时分离和助推器先分离两种情况下,一、二级箭体各自的气动力系数变化很小,这说明助推器与芯级同时分离的方案是可行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为运载火箭级间分离方案设计和火箭控制系统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曹晨  徐浩海  李妙婷  王飞 《推进技术》2021,42(7):1449-1457
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代号CZ-5),芯级捆绑四个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配置两台并联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本文对国内外运载火箭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结合CZ-5火箭首飞实际情况,提出了助推动力系统风险规避应采取的措施。针对CZ-5火箭助推级和芯一级发动机起动点火的特点,分析了CZ-5火箭首次发射中的异型发动机点火匹配特性。简述了YF-100系列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历程、技术特征和热环境适应性,重点分析了发动机在可重复使用和大范围推力调节方面的潜力。对比了国内外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推重比性能,分析了不同发动机推重比对火箭运载能力的影响,总结了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措施(如采用泵后摆技术、选用高强度轻质化材料等)。提出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必须在满足高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高性能、高推重比、降低成本和增强适应性的后续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提高火箭助推的模型-助推器组合体静稳定度m_(Z(m+b))~C_y这一重要问题,采用已为飞行试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各种影响参数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保证模型-助推器组合体具有必要静稳定度的各种可能的技术途径。对于通常所采用的一级火箭助推模型-助推器组合体来说,本文所提出的各种论点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载火箭地面风荷载及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捆绑式运载火箭地面风环境下的风洞试验,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主体火箭及助推器各测压截面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体火箭和助推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发射塔架对于火箭的影响都很明显。另外,对其气弹性模型在地面风荷载下的动态响应亦进行工程计算,并与试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推进技术》1997,18(5):35-35
俄罗斯/欧洲关于火箭发动机验证合作计划已确定扩大。法国的欧洲动力装置制造公司和俄罗斯的化学自动化设计局已签订协定,为该项联合研究项目延期3年铺平道路。欧洲委员会、欧洲航天局和欧洲另外几个公司计划向俄罗斯欧洲火箭发动机验证合作计划的第二阶段投资,包括推力为19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容易  胡久辉  唐冶  丁千 《推进技术》2021,42(7):1466-1475
液体火箭在发射过程中,恶劣的动力学环境常常会引起发动机推力下降或提前关机等工作故障,引入动力冗余技术可以保证发动机故障后仍有足够动力保证火箭正常飞行,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针对动力冗余技术而提出的液体捆绑火箭推进剂交叉输送问题,以三种工作模式:芯级火箭与助推器独立工作(Mode 1);一台助推发动机故障,该助推器将多余推进剂供给芯级发动机(Mode 2);为使助推器提前分离,所有发动机均由助推器供给推进剂(Mode 3)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技术分别建立三种工作模式下液体火箭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方法进行的频率特性分析表明,动力系统每组相似频率在Mode 1模式下的分布较为集中,而在其他两种模式下的分布则较为分散。此外,比较三种工作模式下蓄压器能量值的变频效果发现,Mode 1模式的变频效果最好,而Mode 3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空间操作中心(ESOC,达姆斯塔特)的支持下,西德应用测地研究所(IfAG)和物理技术研究所(PTB)共同努力,制订了一项利用气象卫星(METEOSAT)测距信号的小规模试验计划。这种测距信号每隔3小时出现1·5分钟。在此期间,测量测距信号相对于站用时钟秒脉冲的相位。系统研究表明,可能获得的时间传递精度在30~(ns)(毫微秒)量级。接收设备包括一个2米直径的固定天线、一个低噪声宽带接收机和一个相位跟踪器和解调器,全部费用不超过20000美金。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正在进行若干项新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先进的推进系统:一种氙为燃料的高性能离子发动机(Melco),其比冲为31250m/s.它将于1992年用于H-2助推器发射的工程试验卫星ETS-6上.(A·W.&S·T.86.8.)(二)1986年在英国法恩巴勒航空展览会上展出几个未来航天飞机的概念模型.西德MBB公司的Sanger是两级有翼的航天飞机.第一级是一架驮运飞机,是未来高超音速的航天飞机前身,第二级是叫做Horus的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飞机,在35km高度M为6.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用了较多的实例报道了近年来西德激光技术的发展概况,反映了西德激光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激光加工系统、测量系统及光导系统的现状。同时介绍了影响西德激光产品市场的几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公司之技术和设备的实力,内容丰富。其中所涉及的激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领域内,它代表了世界激光技术的先进水平。无疑,此文对从事激光技术工作的读者,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导弹助推器分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了结构网格中的Chimera重叠网格技术和Favre平均三维N-S方程以获得流场解.采用k-ε湍流模型模拟气体的湍流粘性影响,计算中分别考虑空气和两种火箭发动机喷流等三种不同流动介质,采用时间相关边界模拟发动机拖尾段的非定常流动,最终求解带约束的六自由度弹道方程模拟了导弹助推器的分离脱落过程.并对发动机喷流对助推器分离的影响开展研究.所做工作可对于精确确定火箭助推器分离轨迹及姿态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相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X射线高速实时荧屏分析(RTR)技术的测量原理,对RTR技术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凝相颗粒的运动轨迹的可行性作了探讨。探索表明:RTR技术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凝相颗粒的运动轨迹是可行的,但对凝相粒子材料的选择及适当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相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X射线高速实时荧屏分析(RTR)技术的测量原理,对RTR技术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凝相颗粒的运动轨迹的可行性作了探讨。探索表明:RTR技术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凝相颗粒的运动轨迹是可行的,但对凝相粒子材料的选择及适当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