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航天铝基复合材料零部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天高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零部件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进行了超精密车削加工试验,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零部件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及影响因素、SiCw变形破坏机理、已加工表面微观结构及加工变质层特性。结果表明,超精密车削高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零部件可以获得超精密级加工表面(如Ra11.5nm);超精密车削过程中SiC,存在着三种主要变形破坏机理:直接剪断型、拔出型和压入型,且以直接剪断型为主。直接剪断的SiCw对表面粗糙度值影响最小,而后二者是影响表面粗糙度值达到超精密级的主要障碍;超精密加工零部件表面仍会产生很薄的加工变质层。  相似文献   

2.
框架类零件(包括内、外环及随动环)周边分布有许多曲线槽。通过介绍在DC40卧式镗铣加工中心加工这些曲线槽需要经过数模建立、边界修正、精度的控制分析,最后才能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NC加工程序的过程,揭示各种框架类零件曲线槽NC加工程序的编制所具有的共性,总结编写出适用于各种框架类零件曲线槽的具有很强通用性的加工源程序,从而阐明计算机辅助编制NC加工程序在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高质量光学表面的碳化硅反射镜,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直径80mm的RB—SiC基片上沉积了厚约60μm的SiC致密改性涂层,使用传统机械抛光方法对改性层进行超光滑加工,并测试了改性前后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抛光后SiC表面改性RB—SiC反射镜表面粗糙度均方根(rms)值达到了0.316nm。获得了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4.
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钛合金高速切削中的刀具材料进行研究,对比不同刀具材料在钛合金高速切削过程中的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得出PCD刀具能在钛合金高速切削中得到较好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得到中止燃烧以后的熄火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GAP/AN推进剂熄火表面的结构和形貌。燃速调节制CAR对GAP/AN推进剂的燃烧过程有显著的影响,CA改变了熄火表面的结构,加速了凝聚相的分辨反应。  相似文献   

6.
挠性平台上的随动环壁薄、刚性差、易变形,是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关键件。在MH-1000C数控机床上,采用成对加工方法,利用精密分度校正系统进行NC程序精密加工,保证了设计精度的要求。通过分析影响零件同轴度误差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影响电火花加工性能指标的因素很多。利用单板微型计算机对一些参数实现优选,而对另一些参数进行在线的自适应调节,可以使系统在满足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和工具电极相对损耗及不发生电弧放电的条件下获得最高的加工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火花加工方法和设备的作用,对现有的配有晶体管脉冲电源的机床,只要增加简单的接口,便可实现微型机对加工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挠性平台上的随动环壁薄,刚性差,易变形,是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关键件。在MH-1000C数控机床上,采用成对加工方法,利用精密分度校正系统进行NC程序精加工,保证了设计精度的要求。通过分析影响零件同轴度误差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硬质合金模具的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进行了高速钢与硬质合金两种材料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对照实验。为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选取了较小的电加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再满足常规条件下的经验公式,而与工件材料的再凝结特征、成分及电蚀产物的排出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硬质合金模具的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进行了高速钢与硬质合金两种材料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对照实验。为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选取了较小的电加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再满足常规条件下的经验公式,而与工件材料的再凝结特征、成分及电蚀产物的排出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加工误差智能预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了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找出并有效地提取体现加工误差原因的加工参数及加工状态特征,如切削用量、刀具直径、顺/逆铣、主轴电流和振动信号等,从而建立加工状态特征与加工误差之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叙述了针对HURCOBMC-20L镗铣加工中心建立的加工尺寸智能预测实验系统,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加工误差智能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金刚石铰刀的绞削机理,说明了金刚石铰刀设计与使用中的技术问题。金刚石铰刀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铸铁件及其它材料的精密内扎加工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丁腈/石棉/SiO2绝热材料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丁腈/石棉/SiO2绝热材料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改进其耐低温和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合理选择丁腈橡胶,石棉和白碳黑的品种,可以提高该绝热材料的综合性能;采用合理的炼制工艺,使新绝热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的NBR或酚醛性的NBR绝热材料。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准分子激光加工表面分维与粗糙度参数表征的相关性,指出:对准分子激光加工所得的表面,粗糙度 Ra与分维 D 对于不同的加工对象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加工条件(扫描速度、放大器电压、脉冲频率)对准分子激光加工表面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对 Ra和对 Rq的影响趋势是一样的。二遍激光比一遍激光加工的精度要高。  相似文献   

15.
水平双轴回转电火花加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双轴回转电火花加工是一种新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文中通过正交试验 ,分析了水平双轴回转电火花加工中影响加工速度、电极相对损耗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为加工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纳米颗粒增强铝基(SiCp/Al)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需求,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刀具材料和不同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加工纳米SiCp/Al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切屑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切削参数下,PCD刀具比硬质合金刀具能获得更低的已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微崩刃的存在是导致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时工件表面粗糙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刀具的锋利度能够获得较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大的主偏角表面粗糙度变化较剧烈;由于纳米颗粒增强相的不均匀分布和材料内部存在微裂纹,在切削时导致切屑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基体的断裂模式是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文中的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分析纳米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削机理提供必要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BCM码是由Imai与Hirakawa首次提出的^「1」,能够在不扩展带宽的前提下获得很大的编码增益,BCM码的译码有多种方法,其中多级译码较好地实现了性能与复杂度的折衷。本文在多级译码的基础上,利用^「2」中给出的三种方法来改善BCM码的译码性能。不同的是此处用于软输出译码中的可靠信息不是通过MAP算法而是由软输出Viterbi译码算法(SOVA)得到的,从而使得译码复杂度大大降低,文中对成分码选用重复码、汉明码时的BCM码在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AWGN)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对BCM进行译码时可在误码率为10^-5时获得1.7dB的编码增益,而复杂度仅在原硬输出译码的基础上增加了50%,是MAP算法的25%。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添加良导体对碳化硅陶瓷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电火花加工性能,研究了电火花加工SiC-TiB2复合陶瓷时,电参数,电极材料及工作介质对工艺指标的影响。说明了在发动机上使用的耐热陶瓷,采用电火花加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光学非球面超精密磨削技术和表面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对MSG-325金刚石超精密车床的技术改造,可以对各种光学表面进行超精密磨削加工,尤其适合于光学非球面的超精密加工,在较短时间直接达到光学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采用改造的磨削系统,加工出左端为抛物面,右端为双曲面的微晶玻璃内非球面,加工表面粗糙度Ra3nm。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宇宙射电源测量地面接收系统品质因数G/T值是大多数地球站普遍采用的测量方法。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CBERS接收系统给出系统G/T值测量需要的射电源流量密度和修正系数计算公式以及测量误差分析。最后,根据CBERS系统工厂验收测试遇到的问题,对不同天线仰角间的G/T值换算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不同天线仰角间的G/T值可以换算,ΔG/T等于不同天线仰角下测量的背景冷空噪声功率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