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在几点钟?     
就读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二年级的生理系学生,在以规律的间隔连续24小时测量自己的肛温(没有想象中的不舒服)之后,知道了约日节律(约24小时的节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载人航天初期,出舱活动主要是试验性的,试验人能否在宇宙真空中生存和工作,以及为保证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哪些装备和条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舱活动逐渐由试验性变为应用性,主要进行空间维修、卫星布设、空间研究和试验。目前,出舱活动主要用于组装国际空间站(ISS)。从1998年11月到2006年年底,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预计需要进行160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舱外停留时间共约960h,平均每年为125h。在2006年国际空间站投入使用后,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平均每年还…  相似文献   

3.
阳光 《太空探索》2007,(2):13-13
1月3日,由于受太阳活动影响印度一颗通信卫星印星4A出现故障,星上一个动量轮关闭,卫星失去定向.半个小时不能提供服务.之后.印星4A重新建立了正确姿态控制。这颗卫星于2005年底发射.装有24个转发器.基中一些用于电视直播业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钟基因     
王亮 《飞碟探索》2003,(2):15-15
钟基因是一种计时基因,可规范每日不同的活动,如睡眠、进食和其他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科学家早已发现三种钟基因,基因内的蛋白浓度每日24小时循环升降;2001年五月,科学家第一次从哺乳动物(老鼠)身上发现钟基因,这种基因,和从水果苍蝇发现的一种钟基因(称per)很相似,2001年9月份在人类身体内找到钟基因。这些发现证明了钟基因是自古保存下来的。2001年12月,科学家亦发现,除了在水果苍蝇的脑里,在其他纤维也可找到称per的钟基因。钟基因相信是用来调整生物一天的节奏的,科学家希望透过对生物节奏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5.
众眼看宇宙     
这张NGC55的近照,是欧洲南方天文台为庆祝国际天文年前不久举办的“天文学100小时”活动而公布的。NGC55是南天玉夫座星系团中的一员,横跨大约70000光年的空间,只比我们的银河系(直径100000光年)略dI一点,距离约750万光年。不过按照星系的分类而言,它和我们的邻居大麦哲伦星系更像,部属于不规则星系,只是大麦哲伦云是面向我们,而NGC55正好侧对着地球。这张照片由位于智利的欧南台2.2米口径望远镜拍摄,所显示的视场宽度为30角分。  相似文献   

6.
大椭圆通信卫星的发展,既是对传统通信卫星的有力补充,又可以为验证大椭圆轨道通信卫星技术提供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重点区域24小时实时通信覆盖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以寻求卫星组网的最优轨道参数设计。分析了星座的轨道面及相位布置,设计了个体编码方式并提出了改进算法性能的保优算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寻求到最优星座方案,该方案可为目标区域提供24小时实时通信,且算法的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宗合 《太空探索》2007,(12):4-7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日05分,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点火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5千米,远地点高度50900千米,周期约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取得了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陈育和 《飞碟探索》2014,(12):26-27
美国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的生物和昆虫学教授萨拉·威尔说:“地球上的许多生命形式和我们原来知道的不一样。”最近,在由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组织的一个特别会议上,威尔对科学界做了关于“外星生命可能具有的外形”的学术报告。这次会议讨论了许多关于外星生命存在合理性的问题。威尔说:“人类是生命之树的很小一支.如果把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的历史比作一天.人类是在24小时最后的20秒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相信每个人听说微生物学家"复活"了长期沉睡的致命病毒,士兵服用了清醒药丸可以24小时在战场上拼杀的时候,都会不寒而栗.这可不全是恐怖电影中的情景,一些科学家正在进行令人难以置信的研究,只不过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罢了.2008年1月24日,美国<大众科学>评出了最恐怖的六大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0.
正在筹划中的载人火星登陆将使宇航员经历复杂且特殊的考验。俄罗斯医学生物学课题研究所的专家波塔波夫日前在俄《科学信息》杂志上撰文说,宇航员若想顺利往返火星和地球须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过七道关。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埃克尔斯爵士(澳洲生理学家,1963年得奖)于1973年写了一本名为<了解脑>的书,其序言一开始就说以"脑去完全了解脑"不单是未来式,同时也是个刁诡的说法:脑究竟能了解脑吗?四分之一世纪后的今天,英国的格林菲尔德教授再度尝试了同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在全景屏幕里以每小时38000千米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这真的是一次安静的旅行,”麦克里瑟说.他是美国航天喷射推进实验室火星组首席科学家,“然后我们开始降下来,慢慢地降落在奥林匹亚峰。”  相似文献   

13.
记者:神七航天员选拔与以往有哪些不同?陈善广:神七航天员的选拔方案较神五、神六做了调整,因为神七首次进行太空出舱活动,无论从技术复杂性、操作复杂性还是从难度上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光是出舱之前的在轨操作和训练时间就长达十几个小时,对任务执行者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另外,第一次出舱活动面临的风险和遇到的问题会比预想的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航天飞行初期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及“空间适应性综合症”的机理,实验观察了12名受试者在头低位6°卧床期间心率、呼吸、体温和脑电的变化。实验中所有指标均同时记录在卧床实验室配套的生理测试处理系统上,并用此系统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计算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头低位卧床中人体内的一些重要生理功能如心率、呼吸、脑电的昼夜节律仍存在,但出现一定的紊乱,表现在:①心率昼夜变化双峰波消失或模糊,时相推迟。②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额部皮肤温度无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腿部皮肤温度在卧床初期明显增加,之后波动较大。③卧床中脑电α波段功率谱值下降,而δ、θ波功率谱值上升。卧床中R-R 间期频谱分析和脑电功率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卧床中心脑的调节和皮层的兴奋性也发生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以往的数据可以看出,“真正”的被劫持者是数人同时被劫,他们的生理和身体都受到了影响,这两点是最富启发性的。不过,在下面我们会看到,像这样清楚的结论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6.
朱毅麟 《太空探索》2006,(10):28-29
人类重新返回月球的时候,绝不会满足于像30多年前那样,小心翼翼地、胆战心惊的穿着航天服在月球表面活动几个小时,再呆在登月舱中一两天,就赶快返回地球,而是要在那里安营扎寨,大兴土木,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17.
石磊 《太空探索》2007,(3):54-55
加加林首飞的时间与在此之前的动物试验直接相关。 在加加林上天之前.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火箭试验,取得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超重、失重.噪声和振动冲击对动物生理影响的资料;了解了高空大气的物理性质和宇宙辐射的强度;研究了密封舱生命保障系统和防护装置;初步解决了回收和安全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飞船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了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此后,乘组又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自2022年11月29日上天以来,“神十五”乘组承担着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以及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任务。他们在太空中紧张忙碌,生活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9.
在<圣经>中一直强调以扫有红皮肤、多毛的生理特征,这是不是在暗示我们,那正是美洲的红土,美洲的荒芜呢?据说玛雅人一点也不多毛,但玛雅人却有拔毛的习惯.是因为当初由于多毛受到驱逐,从而使以扫的后代开始不断拔毛才发展为今天不多毛的这一现状呢,还是他们本来就不多毛,这是个疑问.假如一个民族一直保留着拔毛的习惯,那其4000年后的后代还会多毛吗?这是个专业生物学问题,我回答不了.  相似文献   

20.
每逢10月,侨委会都会为侨胞举办一系列参访活动。其中以与军方配合筹办的战斗力成果展示活动“侨泰”演习最受瞩目,也是一系列参访活动的重要项目。空军的战备整备展示于lO月11日在冈山的空军军官学校举行,在上午9点30分展开空中操演和地面飞机装备展示,进入会场参观的侨胞约70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