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在宇宙间     
人在宇宙间●伍光明人类所代表的地球文明,对于宇宙有何特定的意义?人类目前尚无法洞悉。然而,作为地球生物史上最伟大的杰作,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仍发展着的环节,人类生命进程的轨迹与地球生态、缔造地球生态的天体,以及拥纳生命的宇宙,毋庸置疑地存在着本质意义上...  相似文献   

2.
张懿珺 《国际太空》2023,(10):42-47
<正>面对近地天体撞击地球这种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共同威胁,近地天体观测与提前预警是开展近地天体防御、保护地球家园的前提,然而,目前近地天体观测面临观测网络无法覆盖全天区、天体编目率低的现实困境。国际合作在解决近地天体观测的现实困境中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其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地基望远镜与天基观测系统的互补,另一方面为天体防御手段的选择提供了空间。开展近地天体观测国际合作有两种具体路径,其一为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地基-天基联合观测系统,其二为建立近地天体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类对自身的存在充满着疑惑,UFO现象的出现更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与我们相似的地外文明,甚至有远远比我们聪明的外星人呢?那么,它们在哪里呢?先让我们搞清楚地外文明可能会是什么样? 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可能存在的高级智慧生物的文明称地外文明。人类文明与地外文明合称宇宙  相似文献   

4.
星际生态文明———文明的演变刘宗超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扩张的历史,只有通过星际扩张才能解决生物圈的污染,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因为仅从经济增长方面看,每10~20年将增长1倍,但是生物圈和地球太小,而人类的潜力巨大,已经超出孕育人...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未来     
据数学计算证明:假如地球距离太阳再近5%的话,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在37亿年前就会变成类似金星那样炽热的天体,其温度足以使铅熔化;或者地球再远离太阳1%的距离,在17亿年前地球就会变成像火星那样冰冻的天体了,火星夜间温度通常在零下100℃左右。...  相似文献   

6.
地球犹如一粒微尘,在深邃无垠的宇宙空间默默无闻地向前运行。然而,它的运转却又是有条不紊的,这是因为地球跟其他天体一样,稳定地置于宇宙网络的一个特定网节之上。宇宙中的天体之间既互相吸引,又受离心力的作用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纪律严格地在自己的曲线轨道上运行。这一切使得整个宇宙成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破不了的有机网络。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已经运行几十亿年了,由于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个普通天体,所以在宇宙空间它的地位并不特别优越。 地球在自己轨道上的运行活像一艘宇宙飞船,全部人类和整个动植物都是它的“…  相似文献   

7.
秘鲁国立大学博物馆里有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一个人像,根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个人像是在3万年前刻上去的。人像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穿着鞋,手里还拿着一个望远镜在观察天体。3万年前的人,怎么会织布、穿衣、戴帽、穿鞋呢?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天体。而欧洲人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至今才300年的历史;在3万年前谁发明了望远镜呢?因此,国外有许多科学家认为,确有史前文化或史前文明后代衍生出新的文明。还有科学家认为,在“外星人说”尚未获得确凿证据之前,不妨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即外星人实际上是地球人!…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关于月球的形成原因,有许多假说,但最主要的假说只有4种:第一种是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物质形成的“母子说”;第二种是“捕获说”,这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太阳系内某处形成的某种天体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的引力所捕获形成的;第三种是“兄弟说”,这种说法认为,地球和月球几乎于同时在太阳系中形成;第四种说法是大碰撞说。这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地球遭到火星大小的天体碰撞后,四散的碎片最终形成了的。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研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一架太空望远镜。在研究过程中,天体生物学家借助的设备便不是太空望远镜,而是显微镜。天体生物学研究宇宙中生命的起源、进化、分布和未来。这一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将目光聚焦于寻找太阳系的适居环境和系外适居行星,寻找火星及太阳系其他天体生命起源前的化学迹象和生命存在证据,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进行实验室和实地研究,同时研究生命适应地球和太空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给宇宙拍摄婴儿照 嘹望太空.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从宇宙中最远的天体来到地球的光。在几百亿年前就离开了其所属的天体。我们看到的只是该天体很久以前的样子。这些极其遥远的星系看上去是那么奇怪:小小的,不规则,缺乏可形容的确切形状。  相似文献   

11.
李祥 《飞碟探索》2001,(6):37-38
说到天体撞击事件,人们不禁联想到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时惊天动地的一幕。这颗被木星引力拉开分裂的彗星,首块碎片以每小时20万千米的速度和2000亿吨TNT当量的威力猛撞木星大气层,掀起了高达3000千米的羽状光柱。彗星的21个亚核相继撞击着木星,使得这个大行星伤痕累累,其中的一个创面黑斑直径达数万千米,大大超过了地球。而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后,竟使统治地球生命舞台长达1.6亿年的恐龙及地球上80%的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足见天体撞击是何等的…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宇宙太空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为之奋斗。但是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真正摸清它的底细。特别是对于那些相距地球遥远的天体,人类一时半会还无法直接登上去考察究竟。航天探测器的出现,为人类了解地球以外的天体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月球是人类最早登陆的地球外天体。虽然经过数次人工探测,均未找到月球上的水源。为了进一步证实月球上是否有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自1998年1月6日,将“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射升空,并于1999年7月31日以“自杀”方式撞击月球陨石坑,以此确定撞击时是否产生水蒸气云雾。…  相似文献   

13.
钢子 《飞碟探索》2008,(3):24-26
行星地球化是设想人为地改变宇宙中其他天体表面的环境,使其气候、温度、生态类似地球环境的行星工程。这个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如今已经推进到了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除了要提防载人航天器在轨工作期间,仪器设备和航天员可能遭受微生物的侵害外,在航天飞行中,人们还需要提防另一种形式的微生物风险——将地球上的微生物带到其他天体上,或者将其他天体上微生物带回地球。这两种风险来源,分别被称为行星际污染的正向和反向污染。针对这两种污染,航天探测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加以防范。正向污染从地球带到其他天体原本不存在的微生物,不但会严重破坏那些天体先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进一步探测地外文明? 对地外文明进行直接探测是必要的,但迄今没有任何结果。欲速则不达。看来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做起。 首先要找到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场所。尽管地外智慧生命的形态和特性,很可能与地球人类迥然不同。但他们也不可能在炽热的恒星上繁衍。只有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才能具备液态水所需的温度。所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1):5-5
太空“新地球” 美国航空航天局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首颗类似地球的、适合居住的行星。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言人约书亚·巴克说,此次发现的“开普勒-22b”是从2000余颗候选行星中证实的首颗太阳系外最类似地球的行星,位于天体“宜居带”的正中位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影片《天地大冲撞》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近地天体的关注。什么是近地天体?它们究竟会不会撞上地球?如果撞上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一系列有关人类生存与命运的问题由此而生。为此,我们特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的王持者朱进先生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探测月球必然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探测太空并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前哨站与中转站。  相似文献   

19.
飞行器的星历积分不可避免涉及中心天体的选取问题。“嫦娥二号”卫星在拓展试验期间处于弱引力区,文章针对拓展试验期间的轨道状态,从受摄运动二体问题角度分析得出适宜选取太阳作为中心天体。进而结合真实力模型情况,使用行星星历表计算行星产生的摄动力,从理论上推导得出在忽略小天体摄动的前提下,由于摄动天体同时对中心天体和飞行器产生摄动作用,以地球为中心天体产生的摄动力类似于潮汐力,而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则不然,因而更适宜选取地球作为中心天体计算轨道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们认为,地球表面的不断变化是因其内部深层的热量造成的,尽管各种变化都在起着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绕外行星旋转的冰卫星.地质学是从研究地球开始的,由于人类的探索已触及到了太空,所以地球科学的研究已扩展到了其它行星天体.最早引起地球学家注意的天体是月球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