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测试实时误差的灰色预测及其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预测应用于可重复动态测试过程,根据可重复动态测试的特点,采用统计方法有效地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用其平均值建立预测模型,并对产生预测误差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采用统计所得的各点方差值建立预测值精度的估计模型。实例证明,误差预测模型及精度估计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角位置定位误差是定位定向设备标定转台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已有相关的标准可供参考。从不同的检测角度提出一种新的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可有效解决转台产品安装面的实际角位置定位误差检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坐标测量机结构误差非线性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坐标测量机的21项几何误差建立结构误差的非线性模型,通过自制殷钢球板检具对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检测,并采用“分区域补偿”技术,确定三坐标测量机结构误差补偿系统。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可以使结构误差的50%~80%得以补偿,提高了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余忠华 《宇航计测技术》1997,17(6):20-22,26
提出了一种以现有的单盘式齿形检查仪为基础,利用位移传感技术和A/D转换技术所组成的渐开线齿形误差的微机检测系统,对提高齿形检测仪的检测准确度,扩展其检测与分析功能,实现齿形制造误差的微机化管理与质量控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误差分离技术,提出使用单测头单方位方法检测工件形状误差,并推导了适用于一般车间条件下在线或临床检测圆柱形工件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的公式,这些公式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CAD模型的涡轮叶片误差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轮叶片型面误差检测是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了涡轮叶片型面误差检测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测量数据的叶片截面关键参数的自动提取方法以及测量数据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的坐标配准方法,制定了衡量叶片截面轮廓度、倾斜度、弯曲度和扭曲度的评估指标,并基于UG平台开发了叶片型面误差检测系统.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可显著提高叶片的误差检测速度和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7.
“敏感点法”检测凸轮升程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敏感点法”原理入手,通过对方法原理误差、被测凸轮偏心误差、检测系统的误差、测头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不符合阿贝原理等引起的升程误差的讨论,对“敏感点法”检测凸轮升程的误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发动机凸轮升程公差要求的特点,对凸轮升程误差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条件”原则,对升程误差初始检测数据的鉴别、判定和校正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沃尔什多路系统中,由于频带限制引起沃尔什波的前后沿失真。对它进行相关检测将产生正交误差。采用采样保持或局部相关检测等技术措施,可以使问题得到改善,但不可能根本回避。一般文献对这个问题定性评述的多,定量估算的很少。我们在研制沃尔什遥测系统的工作中,发现这种误差呈一定的规律性。受时移正交误差的启发,我们试图以定量形式表出这种规律性。本文就是这一工作的部分结果。我们利用时间特性与频率特性的直接反比关系,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以4条判别准则的形式,给出了沃尔什波的沿上升时间与正交误差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形位误差的测量中,对同一个另件因采用不同的评定基准,会做出不同的结论。一般检测人员又习惯于将直接测得的数据作为误差给出,这样就夸大了另件的误差,从而引起争议和出现误判。这就需要用符合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火星探测任务需求的提升,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着陆器开伞点分布是影响着陆精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围绕火星大气进入过程,简要介绍了着陆器运动学方程,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进入点(接触大气层)存在的初始状态误差,借助MonteCarlo法进行了着陆器开伞点分布情况分析。通过1000次重复仿真试验得出结论,着陆器开伞点的纵向误差在20~40km,横向误差在5~10km。最后,针对提高开伞点精度,提出两点建议并简要介绍了相关制导算法。  相似文献   

12.
大气延迟误差对InSAR数据处理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复轨道InSAR测量基本原理出发, 详细给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InSAR测高、 双轨法D-InSAR形变测量、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影响的近似关系式以及大气延迟误差对相位测量影响的近似关系式; 以此为基础分别推导出了大气延迟误差对InSAR测高、双轨法D-InSAR形变测量、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和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影响的近似关系式, 同时以ERS-1星载系统为例进行模拟实验, 分析讨论了大气延迟误差对InSAR测高、双轨法D-InSAR形变测量、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以及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的影响, 从而得出了大气延迟误差对InSAR数据处理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折转光管作为一种光线传递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角度测量系统的光学传递中,但其制造误差却对传递准确度带来了直接影响。通过对折转光管传光特性的理论分析,推导了不同方向制造误差与光线传递偏转的关系公式,并根据其使用状态,阐述了几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直线度误差的平均值及其极限误差问题;提出了各采样点示值数据图形相对于评定基线不同分布时的直线度误差的极限误差的分析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实例,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视觉检测中椭圆中心成像畸变误差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三维视觉检测应用中,空间椭圆的中心经摄像机针孔成像后存在畸变误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透视投影变换和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建立了在摄像机的像平面上该畸变误差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圆孔(椭圆孔)或圆柱(椭圆柱)类工件中心位置的视觉检测、结构光三维视觉检测应用以及视觉检测中的CCD摄像机内部参数标定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多连杆检测系统,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误差补偿的方法--多元样条函数拟合播值法,试验表明方案可行,可基本消除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误差的准确性和维护误差定义的严肃性,一般情况下应遵循误差的真值原则。电压表指标给出方式有两重性时,应尽可能按真值原则去理解。文章给出了误差定义的真值原则,介绍了电压表指标的另一种给出方式和固定被检读标准法和固定标准读数被检法二种误差检定方法中的误差两重性,并举例加以分析、说明。最后给出了符合真值原则的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误差分离技术,在圆柱度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践证明,应用误差分离技术,能将圆柱度线量中工件的形状误差与量仪的轴系误差、立柱导轨的直线性等系统误差分离开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保证在不提高量仪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测量精度,也可以用精度较低的标准件,去检测高精度的轴系阳圆度仪等,从而降低了量仪和标准件的精度要求与成本,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重复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重复定位精度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对Boyes支承和Kelvin支承在两种典型布置方式下进行重复定位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Boyes支承的重复定位误差受锁紧力不一致性的影响比Kelvin支承要小;增大定位球直径可以减小因锁紧力不一致性而引起的重复定位误差(绝对值),并且减小的趋势逐渐变缓;在对接面内与旁瓣转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重复定位误差对锁紧力位置误差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分析计算了精密测量中温度误差的影响,讨论了减少和补偿温度误差的方法,并就仪器温度误差的建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